第二节 英国金融机构分类演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金融业的分类以其职能为根据,即按各类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性质,划分为银行与非银行两类金融机构。这类划分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银行是最早最重要的金融中介,长期单独充当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这样分类可以突出其重要性。对金融业进行适当分类,能反映其结构间的变化,但对金融业严格分类很困难,因为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常常随经济发展而变化,同时因竞争加剧,彼此间业务交叉更为常见。而且非银行金融机构职能和发展很不平衡,其相对重要性也有很大变化。

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体系的名称和划分标准不断进行调整,做过多次修订。

《1979年英格兰银行法》对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划分为承认银行和许可接受存款人。以后,英格兰银行主要为统计目的,将银行业机构归类为英国银行部门,包括伦敦清算银行、苏格兰清算银行、北爱尔兰银行、英格兰银行银行部、贴现行、国民划拨银行、承兑行(商人银行)、其他英国银行、海外银行和国际银行财团,这实际上取消了银行一级、二级之划分。其他金融机构有信托储蓄银行、国民储蓄银行。

1981年11月,英格兰银行将信托储蓄银行和金融行扩大到银行金融机构范围内,并将原先的银行金融机构改称为英国货币部门,将其余的金融机构划归为非货币部门。当时,英国的货币部门包括清算银行、承兑行、贴现行、其他英国银行、海外银行、信托储蓄银行、国民划拨银行及其他认可接受存款机构;非货币部门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联合信托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等。

1983年9月,英格兰银行对英国货币部门中的各类金融重新划分为零售性银行、批发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当时英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有五种地位、职能和关系。一是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专门负责执行政府的货币政策,并监管和调控金融市场。二是零售性银行,过去被称为一级银行,当时是指那些在英国国内设有广泛分支机构,或直接参加英国清算系统的银行,主要有清算银行、英格兰银行银行部、国民划拨银行、信托储蓄银行等。三是批发性银行,曾被称为二级银行,主要指从事中介业务、大额存款、长期信贷和国际业务的银行,包括英国承兑行、海外银行、贴现行等;四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证券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等。五是政府性金融机构,主要有投资于公债的国民储蓄银行、互助性的非营利的房屋互助协会等。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相互渗透加剧,国际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英国政府逐步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英格兰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而以伦敦交易所1986年“大地震”为代表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质上导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业经营。《1987年英格兰银行法》取消了对银行的两级划分和其他有关接受存款、业务范围和银行称谓等诸多限制,统一由英格兰银行发给牌照的称为“获准机构”,改两级认可制为单一认可制;所有接受存款的机构都被归入“授权机构”。1989年7月,英格兰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两大类,即将原先的货币部门改为英国的银行,而非货币部门则被称为其他金融机构。根据这一分类法,英国的银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银行(主要有清算银行、英格兰银行银行部、国民划拨银行、信托储蓄银行)和其他银行(主要包括承兑行、贴现行、海外银行、国际银行财团)。其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接受存款的房屋互助协会、金融行和非接受存款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信托公司等,还有公营金融机构国民储蓄银行。截至1992年2月,英格兰银行发给牌照的“获准机构”共有518家,其中零售性银行22家、承兑行26家、其他英国银行118家、外资银行209家和外国银行在英国的分行217家、贴现行8家。此外,由于税务等原因,许多银行在英法海峡间的英国属地海峡群岛开设附属机构。这些机构不受英政府或英格兰银行管辖,但业务又和英国本土紧紧相连,故也被计入在英国活动的银行同业中。

英格兰银行1992年又修订了金融机构的分类,根据交易量大小划分金融机构,制定业务分工的准则,零售性银行业务与批发性银行业务相分离;管理全国支付体系、发挥商业银行作用的零售性银行与以承兑行这种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批发性银行并存。英国的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见图1-1),银行金融机构又可分为零售性银行、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主要包括巴克莱银行、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等清算银行,北爱尔兰银行,英格兰银行银行部,国民划拨银行,信托储蓄银行,贴现行及较小的地方银行;批发性银行主要包括承兑行(商人银行)、外国银行及财团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接受存款的房屋互助协会、金融行、国民储蓄银行(由邮政储蓄银行演变而来)和不接受存款的保险公司(包括人寿保险公司和一般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联合信托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上述分类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图1-1 1992年英国金融组织体系

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各金融机构业务日益交叉重叠,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不再存在明晰的分离界限,百货公司式的金融中介机构日益膨胀。零售性银行和批发性银行之间的界限逐步缩小。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零售性银行批发性业务不断增加,而所吸收的活期存款在其总负债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互联网金融组织和政策性金融组织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