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999~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美联储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此次危机。这导致利率在2002~2003年时,低至1%左右,从而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同时,美国众多私人银行利用低利率从事各类金融创新,最终导致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泡沫于2006年破灭。2007年8月,随着国际货币市场严重震荡以及银行间流动性出现严重困难,全球经济动荡的幽灵开始显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的金融状况日趋恶化,生产领域也日趋停滞。由于无法在货币市场上获得资金,所持有的大量问题抵押担保资产严重危及其偿付能力,美国巨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s)最终于2008年3月倒闭。此后,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流动性几近消失、银行系统崩溃以及恐慌不断蔓延,以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倒闭为标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尽管美国政府通过提供流动性等干预手段避免了最坏情况的来临,但是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在整个世界蔓延开来。在21世纪初出现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其产生根源的讨论。恰如题词中沃勒斯坦所言:“现在人们终于明白我们已经置身于大金融危机之中。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和弗雷德·马格多夫早就预见了危机的到来。”

事实上,垄断资本学派不仅最早预见到危机的来临,还是最早对金融化展开论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这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广泛出现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政治学相关文献和书籍之中的学术术语,现已成为辩论的热门话题。[4]垄断资本学派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意识到需要将金融整合进垄断资本理论。随着金融化具体历史进程的展开与推进,垄断资本学派系统性地研究了这一过程。他们从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分析,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金融化的相关著作与论文,并且最早预见到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趋金融化,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