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荒漠化现状与演变态势[1]

一 荒漠化土地面积与结构

关于荒漠化土地的调查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进行过7次(其中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比较系统的调查共有5次)。通过这7次调查,逐步摸清了全国土地荒漠化基本情况。下面的分析,主要以2015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为基础。

(一)荒漠化土地

根据监测结果,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共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荒漠化土地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旗、市、区),尤其集中在北方地区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6省区(见表2.1)。特别是新疆,荒漠化土地最为宽广,其一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就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四成。

表2.1 北方六省区荒漠化土地分布情况(2014年)

表2.1 北方六省区荒漠化土地分布情况(2014年)-续表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见表2.2)。

表2.2 全国荒漠化土地气候区分布情况(2014年)

(二)沙化土地

截至2014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沙化土地分布范围更广,除上海市、台湾省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在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20个县(旗、区)都有分布。不过,沙化土地同样以北方地区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6省区最为集中(见表2.3)。对比全国荒漠化土地的省区分布,沙化土地向西北地区新疆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表2.3 北方六省区沙化土地分布情况(2014年)

我国沙化土地以戈壁、沙漠和沙地为主(见表2.4)。

表2.4 全国沙化土地类型结构(2014年)

我国主要沙漠基本情况见表2.5。

表2.5 全国主要沙漠位置及面积(2004年)

表2.5 全国主要沙漠位置及面积(2004年)-续表

(三)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13%。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4省(区),尤以内蒙古自治区最为集中,其一区就占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的近六成(见表2.6)。

表2.6 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省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