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服务走进公益No.1: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
- 张立 康洁编著
- 2314字
- 2025-04-08 15:27:55
序二 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面决战小康社会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而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也被纳入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中,成为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决定》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应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社会公益事业逐步认同,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自此之后,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慈善法律配套政策建设,新修订和出台《志愿服务条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等多部与之配套的法规。社会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搭建完毕,为规范社会公益事业有序运行、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高涨,社会力量大规模激活并几乎出现在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因互联网而诞生的运动公益、消费公益等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使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公益事业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引导全社会形成一股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社会公益事业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手段。社会公益事业将大有可为。然而,居安思危。虽然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治理失范、公信力低下、行政职能边界不清、缺乏行业自律等问题和短板。因此,所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应着眼于国家大局,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新时代贡献新力量、新作为。基于此,我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如下五个期待。
其一,社会力量要在参与脱贫攻坚上做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各类社会力量应在脱贫攻坚中主动担当。
其二,社会力量要提升社会服务的专业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类社会力量应该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不断践行使命。目前,中国在济困、扶老、教育、助残等方面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力量应聚焦各类群体的困难,提供符合需求的专业化社会服务。
其三,社会要积极弘扬慈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各类组织和各界人士积极加入到这一爱心事业中来,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其四,社会力量要健全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建设。各类社会力量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相关法规政策,健全自身治理结构,保证机构高效、高质量运行。另外,国家也鼓励社会公益事业建立行业标准或行为准则,提高行业透明度及公信力。
其五,行业要加强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展现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巨大影响。各类社会力量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突破现有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在行业流动如此频繁和迅速的当下,只有不断创新,行业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并永葆活力。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些观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体现。我认为这本书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其一,这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益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从国内外对相关概念界定的对比中,探讨了“公益”“慈善”“社会公益”的内涵,这让我们可以去除“文字”的外衣,看到它们背后真实的意思,对指导未来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格外重要。其二,这本书是对社会公益领域的全景介绍,对于想要参与或已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来说都有借鉴意义。通过这些介绍,大家或许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切入点或合作契机。其三,这本书用40个国内外案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科技在公益事业中,尤其是在社会公益领域中的价值。在这些案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耳熟能详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而且能发现科技尚有大量待挖掘的空间。此外,这本书的附录也有极大价值。附录中整理了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发展大事记、重要法律法规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背景,值得认真读一读。
如果让我给这本书的属性下一个定义,我认为这本书是社会公益领域的一本工具书。如果认真阅读,那么你将对社会公益事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些认识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公益事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角色的演变;在中观视角上,涉及社会公益事业在每个社会领域中的价值;在微观层面上,涉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利与弊。相信这些内容会让业内外的读者受益匪浅。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