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是五月底。
天气愈发热了起来。
徐辞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走的山道,速度不快,又有树荫遮阳,因此倒也还好。
这日,他骑着马,与老人带头的马车并行。
老人名叫赵承平,自少年起便跟着家里人跑商。
天南地北的人与事都遇到过许多。
徐辞对于神仙志怪虽然知道不少,但对大燕各地风俗人情却一窍不通。
因此也乐于跟赵承平谈天。
只不过,大部分时候都是赵承平说,他听。
“...前面不远便是甘泉镇,不过可别被这名字骗了,那里的泉水可一点都不甜,反而还是咸的。”
“盐泉?”
“不错,”赵承平拿起水袋喝了一口,“听我爷爷说,当年的甘泉镇因盐业而兴盛,其繁荣程度较之一般的府城都不逊色,可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
“如今不行了?”
“泉水就那么多,总有流光的一天嘛。”
据赵承平说,甘泉镇盐业没落后,由于其临近商旅要道,很快便成了货物中转和客商歇脚的好地方。
一家家商行客栈拔地而起,镇里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
因此虽不复往日繁华,但相比普通的县城可要热闹太多了。
赵承平建议道:“今晚在镇上过夜后,我们还要再盘桓一日,道长若是不急着赶路,可以四处逛逛。”
徐辞前世什么热闹没见过,所以对此只是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
快入夜时,已经能看到甘泉镇了。
在大燕,一般的小镇乃至县城,有很多都没有城墙。
而远处的甘泉镇不仅有城墙,甚至还达到了三丈之高。
仅由此一点,便可看出其过往之富庶。
镇外有两条道。
一条是宽敞的官道,另一条则是从官道往东延伸而出的岔路。
临近城门的官道上车马云集,多是算着时间抵达的商队旅人。
而让徐辞惊讶的是,那条只能容三到四人并肩的岔路上,也有不少人来往,而且大部分人手里都拎着一个木盒。
“咦?那条路是通往何处,怎么有这么多人往来?”
赵承平仰起脖子看了看,说道:“我没记错的话,那应该是通往山神庙的路。”
徐辞奇道:“想不到这里的人竟如此信奉山神。”
“不对呀,”赵承平摸了摸脑袋,“记得之前那山神庙没这么多人去的。”
世上山水神灵众多,除了少数淫祠之外,大多都是由朝廷敕封。
但不是每座神庙都有香火。
除了一些名山大川或地处大城附近的神庙,很多小庙的香火都只能说,凑活过吧。
而甘泉镇附近的这座山神庙本来已经落魄了,现在不知是何原因,又有许多人去供奉。
“诸位可是刚来的?”
临近镇子,路边突然窜出一名男子,拦在了前方。
赵承平见他手上提着两个盒子,以为是小贩,当即就想打发走。
但徐辞却制止了他,并看向男子,问道:“怎么,想卖给我们东西?”
“卖?不是,”男子摇头,“是帮,我是在帮你们!”
“此话怎讲?”
“看见那群人没有?”男子指着不远处的小路,“知道他们是去干嘛的吗?”
“拜山神?”
“那你知道他们为何拜山神吗?”
“为何?”
“因为不拜山神,他们就会丢失一件重要的东西。”
还有这种事?
徐辞瞥了一眼他手中的盒子,问道:“拜山神,莫非是要以那里面的东西为供品?”
“道长聪明。”
“那,多少文一盒?”
“不贵,二两银子。”
搁这杀猪呢!
徐辞面色一沉,当即摆手:“去去去,别挡道。”
不成想男子丝毫不生气,还笑了一声。
“下次找我就是三两银子了。”
说完便大摇大摆地离去。
商队没有受到这小小的波澜影响,继续前进,在镇外的一家客栈前停了下来。
通常来说,成规模的商队很少在城内住宿。
一是价钱原因,二是城内客栈很难同时有这么多空房。
眼前这家客栈,赵承平此前经常落脚,这次也是派人提前打了招呼。
在后院把马车安顿好后,一行人便进了大堂。
晚饭徐辞点了盘牛肉,算是稍微解了下馋。
而饭后除了几个出门闲逛的,剩下的人都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当然,主要是吹牛。
“我来说个真事,”一位壮汉喝了口酒,“去年春天,咱们送完那批货回来,有位漂亮女子入我梦中,说我有什么仙缘…”
“…”
大堂里烛火轻摇。
徐辞捧着茶碗,静静地听着,倒也挺有意思。
直到二更梆子响起,众人才都回了房。
徐辞房间在二楼,窗外正对着一座山,山腰上则有一间灯火通明的神庙。
他坐在窗边,想起先前路上那名男子的说辞,琢磨了片刻,还是觉得荒谬。
不吃香火的还能叫神吗?
这极有可能是一个骗局,专门骗取无知百姓和过路客商的钱财。
关上窗,徐辞正要打坐吐纳,却听得门外有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赵承平。
他身后还跟着一位中年男子。
“徐道长,我有事跟你说。”
老人一脸的凝重。
“进来再说吧。”
徐辞将二人迎进门来。
三人坐定后,赵承平先是介绍道:“这位是郝掌柜。”
徐辞与中年男子客套一番,然后看向老人:“何事?”
“是关于山神的事。”
原来赵承平睡前本想跟掌柜叙叙旧,不曾想却知晓了一件怪事。
他望向中年男子道:“郝掌柜,你来跟徐道长说吧。”
郝掌柜点点头,说道:“这也是不久前的事...”
事情发生在两个月前。
那天的甘泉镇一如既往地热闹而平静。
一位外地行脚商,下午到官府报案说自己银子丢了。
本来都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入室偷窃案,直到类似的案件如洪水般淹没整座甘泉镇。
两天,仅仅两天时间。
就有上百人到官府报案,且无一例外都是丢了贵重东西。
官府对此也重视了起来,联合镇上富商,派出大量人手在甘泉镇布下了天罗地网。
但不管是严防死守,还是守株待兔,都没有任何效果,而财物损失已近万两。
就在人人自危之际,有一富户自称得到了山神启示,只要拜过山神,丢失的东西就能回来。
只不过,需要特殊的供品。
“桃酥味的香火?”
徐辞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看郝掌柜一脸认真的样子,又应该不是说笑的。
“这种玩意儿...真的有吗?”
“肯定是没有的,”郝掌柜面色有些古怪,“但,可以直接用桃酥代替。”
哈?
徐辞想起了之前见到的那些人手上提的盒子。
桃酥...
这供奉的到底是山神还是吃货?
“一开始也没人信,直到没办法了,才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几盒桃酥去山神庙,结果第二天丢的镯子就回来了。”
“再往后,不管丢没丢东西,大家都会去山神庙拜一拜,而这也导致了镇上桃酥供不应求的情况。”
难怪路上有人狮子大开口。
徐辞沉吟片刻后问道:“倘若我不拜会怎样?丢东西?”
郝掌柜道:“有可能。”
徐辞笑了笑:“听你这么一说,那偷东西的贼倒像跟山神一伙似的。”
“实际上,东西与其说是被偷了,不如说是丢了。”
“有何区别?”
“区别就是…很多人的财物是在眼皮子底下消失不见的。”
哦?
那大概是鬼魅作祟了。
徐辞想了想,先是谢过郝掌柜。
接着对赵承平说道:“时辰已晚,我就不去了,善信若是觉得不安,倒是可以去拜一拜山神。”
他反正不信有鬼敢偷到自己这个道士头上来。
而赵承平仔细一想,以拳锤掌道:“对呀,有道长在这,还怕丢东西吗,我也不拜了。”
郝掌柜对此倒没说什么。
将二人送走后,徐辞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包袱。
默默地将它放到了自己的床头靠里处。
...
夜深人静。
徐辞盘坐在床上吐纳。
月光透过窗户纸,如白霜铺在房间中。
忽地。
窗柩动了一下。
徐辞瞬间睁开眼,看向床头包袱。
还在。
接着目光在房间各个角落扫过。
没有任何气息。
他看了眼窗户开的那条小缝。
是风吗?
徐辞起身关紧窗户,随后又望着包袱。
是不是过于紧张了,自己吓自己。
这种东西,是真不能...
啊?!
眼前的包袱像是也穿越了,竟在他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扑上了床,双手在床上摸着。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他娘的,见鬼了!”
不对,鬼都没这么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