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桑基鱼塘建成,意图拓建新城

走出乐韵轩,魏青有些担忧道:“公子,一面镜子和一个玻璃杯能把他们他打发走吗?”

屈楚萧摇着扇子,云淡风轻道:“太守是个老狐狸,喜欢玩聊斋。难得的是,他知道我的底线在哪。”

“朝廷多少年没管过岭南税收了,真当我不知道……以为咱们朝里没人,不知道岭南税收政策呢?呵!光咱们丰宁书院每年送去朝廷科考入仕的官员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毕竟咱们身在岭南,将来少不了跟郡守打交道,一些事情上他如果听话配合,咱们吃肉可以考虑给他口汤。”

听完屈楚萧的解释,魏青侧眸看了眼乐韵轩方向:“太守是太守,郑参军带的手下里我看有人不老实……”

屈楚萧摇着折扇,顺手在路边门店买了块儿绿豆糕,随意道:“你莫不是以为本公子是整日只知花天酒地、出入勾兰瓦肆的纨绔不成?”

“难道不是吗?打我从军营出来,一个月你有二十八天都往青楼里钻。”魏青抬眼看着屈楚萧:“还是因为二月只有二十八天。”

“你……”屈楚萧眼角狠狠抽了一下:“你放屁!我那是在找灵感,搞艺术创作,为咱们丰宁县百姓丰富艺术文化生活做贡献!你刚才没听见吗?乐韵轩的姑娘们能唱的那么好,都是本公子的功劳。”

屈楚萧突然又想到什么,补充道:“再说了,本县令努力这么多年,就不能稍微享受享受吗?”

魏青沉默不言,这话他无法、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反驳。

换做任何一名官员,哪怕当今女帝来治理丰宁县,都必然不会有如今这般繁华景象。

屈楚萧嘴角扬起,回答魏青心中顾虑:“本公子就是因为看到里面有人不老实,所以临走时才特别叮嘱姓郑的,专门把咱们的交际花蔡坤大人留在那。”

魏青心中震惊,他以为酒桌上屈楚萧笑那么开心,注意力全在美女和美酒上,没想到心思竟如此缜密。

“少年啊~你的路还长~”

屈楚萧拍了拍魏青肩膀:继续道:“这些年若没有我们帮太守坐镇南岭,光是北上的蛮族土司就有的他受了。”

“我坐镇丰宁县,帮他解决了蛮族侵扰,顺便还帮他发展城市经济,你看看如今整个岭南,哪里还有缺衣少粮?”

魏青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那还不是缺衣少粮的全来了咱们丰宁县……”

“对嘛。帮他解决了世纪性难题,就偷着乐吧。”

魏青不再理会,被屈楚萧这么一打岔,刚才还有件事想说来着,也给搞忘了。

屈楚萧乘坐马车来到城郊,工学院昨日就派人催他过来视察新修建的鱼塘。

本来早就该过来,中途因为财政官到来,所以耽搁许久。

阳光漫过青瓦白墙,屈楚萧踩着木栈道步入鱼塘。

千亩方塘如碧玉棋盘,倒映着墨绿桑林,白鹭掠过时搅碎一池金辉。

“公子请看!”

工学院院长杜宏涛将手上泥点在衣服上搓净,递来竹杖:“这是第三号生态区,桑树间距严格控制在三尺,既保证采光又方便人工采摘。”

鱼塘间浮着数艘木船,船桨搅起细碎水花,工人一丝不苟巡查。

屈楚萧俯身细看,塘水清澈见底,青鱼与螺蛳在水草间穿梭。

桑基鱼塘采取的是分层养殖:

上层养殖鲢鱼、鳙鱼,用来滤食浮游植物,约占总量 40%。

中层养殖草鱼、鳊鱼可以依靠食水草、藻类生长,约占40%。

底层则养着青鱼、鲤鱼,这样能避免螺蛳过度繁殖。

前行数百步,

工学院院长杜宏涛指着脚边偌大的鱼塘道:“此处鱼塘可专程用来养殖罗非鱼。”

“不错不错!”

一路走来,屈楚萧暗自点头。

《永乐大典》里记载的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

桑基鱼塘始于春秋,兴盛于明清。

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形成完美的闭环生态。

一旦建成,不仅防洪抗旱,还能持续带动丰宁县产业发展。

蚕丝加工为丝绸、蚕蛹提取蛋白、桑叶制茶……更别提鱼塘每年还有大量鱼类产出。

屈楚萧大喜,不吝夸奖:“多亏你了杜院长,又为咱们丰宁县百姓谋了一福祉啊。”

杜宏涛如实道:“不不不,多亏公子提供的资料,若是没有一年前公子你提供资料,我们这时候恐怕还在点灯熬油的修改方案呢?又哪里会有今天的桑基鱼塘?”

屈楚萧咋舌,科学院这帮院长们都太谦虚了。

《永乐大典》上许多地方其实并非最优方案,全靠丰宁科学院上下没日没夜的研究,反复修改方案细节。

就比如这桑基鱼塘,农学院和工学院两学院强强联手,从地势、基塘比例、鱼塘结构、排水系统许多方面,因地制宜做出详细设定。

耗费人力财力无数,整整一年时间才彻底建成。

可以除了口头嘉奖和涨薪,屈楚萧也没什么能给他们的。

‘不过放心,所有有功之人本公子都记在心里,待本公子建立大汉,登临帝位,定会给你们封官加爵。’

屈楚萧将仓库空间内1500条良种罗非鱼放入鱼塘后,又和杜宏涛谈了一些城市规划上的构想便离开桑基鱼塘。

马车内,屈楚萧陷入沉思,脑海浮现出方才与杜宏涛的对话。

如今丰宁县发展趋于稳定,杜宏涛不建议继续增盖房屋。

其他意见屈楚萧没怎么听进去,但听到需要大量银两,以及至少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后,果断放弃。

根据他的计划,入冬前应该会有大量中州灾民涌入丰宁县。

流民需要基础的衣物和住所,而城内几乎没有闲置房屋。

就算有意大兴土木增盖房屋,时间上也来不及。

他只能把主意打在城外。

丰宁县理论上可以不断向南扩张。

城外均是未开发的荒凉之地,不存在影响市容市貌。

提前规划好城市布局,可以在流民抵达前建造大量简易房屋,后续再逐步完善即可。

甚至可以在城外建立一座新城,专门用来收拢难民和南方投奔来的蛮族。

届时新城和旧城之间完全互通,既能带动新城发展,城内百姓也会有归属感。

不过……此事最大的风险是南方蛮族侵袭。

看来清剿南方蛮族势力得提上日程了,必须确保新城修建期间城内百姓安全。

“魏青,破虏营现在战力如何?”屈楚萧想了一下,补充一句:“与蛮族土司那些精锐勇士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