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的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中国以往的乡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业经济主体高度分子化,小农经济模式难以形成产业化积累和发展;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工业化,农业产能过剩,农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高库存,同时农业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城市化对乡村劳动力产生虹吸效应,导致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造成大量乡村空心化。这些因素都成为乡村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乡村的投资,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改进。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引领消费升级,也引领绿色、生态、健康等新消费观念,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动力,促进生态农业转型和高品质农产品供给,拉动乡村文旅康养等三产融合模式的多样化新业态。文创设计是拓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发展历史塑造了乡土社会的多样性,包括农业和农产品的多样性、民间手工艺的多样性、民俗民艺的多样性等。这些沉淀在“三农”里丰富的农业、生态和文化资源是业态创新的关键要素,需要文创设计来做价值转化和产品创新,以挖掘保护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土特色产业,匹配当代社会需求,顺应消费升级。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可以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带动就业,加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也使乡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有助于增强乡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湖南大学“新通道”社会创新项目中,设计师利用当地侗族刺绣、银饰、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开发。这些设计提取了传统工艺中的技术、材料或形态等要素,转移传统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使新产品既能满足现代生活场景的功能需求,又能承载特定的文化属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