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滑膛炮升级为轨道炮,普通的滑膛炮升级成磁轨炮。
它们的原理几乎一样,不过使用的炮弹口径,质量不同,两种武器高低搭配使用。
金属风暴也是同理,但金属风暴在弹药装填上升级了半自动装填系统。
这样发射周期可以减到至3秒一轮,一分钟就是二十轮,一轮200发炮弹,一座金属风暴一分钟可以打出四万发炮弹。
不求威力和精准度,只看火力密集度是达到设计要求。
当然金属风暴发射的时候,由于火力密度高的原因,会与外层防御系统的洛希环相互碰撞。
以上武器在发射的时候,还需要秦毅配合调整磁场,让洛希环上的物质避开发射的炮弹。
实现起来既简单又困难,困难是因为计算难度大,需要精准配合。
简单的原因是因为秦毅的精神强度足够,不需要计算机以及编写AI程序就能做到。
最后的星际导弹与激光武器,工厂里制作好后,安装到秦毅的身体表面即可。
制定了以上改造计划后,秦毅,紫星文明,就连云母族都围绕整个进化开展行动。
秦毅要不断在身体内部改造,通过制定的大模型,除了进行分层区分,还要分出如燃料舱,弹药舱,武器舱,备用储备舱等多种功能不同的舱室。
滑膛炮,重型滑膛炮以及金属风暴的结构上需要重新设计。
当然设计图由种子号飞船提供,只是部分关键部位的零件加工要用到纳米级技术,现在的秦毅还没有这么精密的加工能力,这部分配件需要工厂加工,运到秦毅的身体内部才能完成制造。
最初是小规模制造,等产品验证成熟后,才开始大规模制造。
紫星人自然没闲着,有的驾驶飞行器在各大卫星,行星甚至小行星内开采矿物。
有的人在种子号内工作,还有的在卫星表面的工厂工作,少部分在秦毅身体内工作。
就连云母族都配合矿物采集队,跟着一起开采矿物。
整个曙光B星的行星系统,在三者的同时努力下,变成了巨大的工业区。
在第五年的时候,整个工业系统大致铺设完成,少部分精密设备开始试验生产。
第十年,已经有部分设备进入到秦毅的身体上展开试验。
第十五年的时候,四座聚变反应炉安装成功,并完成点火开始发电。
大量的超导材料开始铺设,运行后产生磁场。而后围绕磁场的动态调整,控制方案,以及各种优化,总共花费了5年时间才达到预期。
整个防御和攻击系统,可以说都是围绕磁场为核心。
核心建造完成后,后面的进度则快起来了。
22年,开始第一次洛希环实验,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之后,在25年成功完成洛希环的建设。
包括磁性等离子护盾,经过数年的调整,在28年,整个外层防御系统成功完成。
内层防御系统与外层差不多同时建设,在外层防御系统完成验收后的第二年,内层防御系统也建设完成。
随即开始武器的安装与调试。
动能武器系统要与外层防御系统配合,为了让两个系统的配合精准,秦毅用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练习。
像金属风暴在发射后,不仅要经过多段加速,还要让磁场护盾与洛希环及时开口,才能让炮弹完美发射出去。
好在对于秦毅来说不算特别困难,当然这也要精密的磁场调整设备的配合。
最终动能武器系统也成功安装,并达到设计目标。
轨道炮(前身为重型滑膛炮),使用3.2米口径的钨芯穿甲弹,炮弹的总质量为500吨,三段加速后的初速达到13000米每秒,最终造成的威力相当于一万吨TNT的爆炸威力。
这样的轨道炮在全球范围装配了100门,轨道炮的发射间隔是一分钟。
磁轨炮(前身为滑膛炮),使用1.2米口径的钨芯穿甲弹,炮弹总质量是26吨,最终初速是15000米每秒,威力大约在700吨TNT。
总共装配了1000门磁轨炮,其发射间隔是20秒一轮。
金属风暴同样装配了1000座,发射间隔是3秒一轮,使用的炮弹依旧为1公斤的合金炮弹。
不过炮弹初速达到20000米每秒,单颗炮弹的威力就接近50公斤的TNT,而一座金属风暴一分钟能打出4万颗这样的炮弹。
三种动能武器搭配使用,面对不同目标使用不同的动能。
比如面对旗舰级飞船就使用轨道炮,面对成群的无人机或者舰载机群,则用磁轨炮或者金属风暴攻击。
至于星际导弹的安装相对简单,在内部建设发射井,需要的时候经过发射井的弹射,加上导弹上的化学能发动机。
配合多种定位手段以及智能变轨系统,可以大规模的投送氢弹。
虽说氢弹在宇宙中的威力会被大幅度削弱,但架不住数量多,威力大啊!
“星爆”级星际导弹,搭载单颗50亿吨或者20颗2亿吨当量的氢弹弹头,其导弹的推进极速能超过20000米每秒。
每一颗导弹的高度超过80米,一般飞船很难搭载这种导弹。
但谁让秦毅是一颗直径50公里的小行星呢,他的身体内总共放置了1000枚星爆级导弹。
最后就是激光武器了,激光武器同样高低搭配,共50台10吉瓦的大型激光炮,以及500台1吉瓦的小型激光炮。
激光炮作为耗能大户,要知道像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也就22.5吉瓦。
而550台激光炮同时启动,耗能将达到1000吉瓦,这需要45个三峡水电站全力工作才能满足供电需求。
也就秦毅身体内部有四台核聚变反应炉,激光炮的耗电不足为虑。
动能,核能,热能,总共三种不同的武器全部安装成功,构成秦毅的攻击系统。
这里的大部分武器,都是按照陆基武器制造,但同时秦毅又有行动能力,这让他相当于可移动的太空堡垒。
“感觉自己像是迷你版的死星!”秦毅感受到改造完成的身体感叹道。
“还得是要科技啊!”
经过科技化改造,他的喷流辅助也得到优化,经过优化后,其喷流提供的加减速能力大幅度增强。
其整体效率与改造前相比,几乎翻倍。
在核心处预留的空间,现在有数座加工高精尖配件的工厂,主要为了给秦毅快速补给。
比如一些纳米材料制造的设备,就需要这些工厂加工。
有了工厂的快速补给,再配合秦毅的能力,能快速制造替换的武器,设备等。
当然,像核聚变反应炉还是只能在外部制造。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就连聚变反应炉也有备用,并配备了打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