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来自《十月》的约稿!
- 精神病文豪?不,是扮演系文豪!
- 榴莲来了
- 2172字
- 2025-04-18 22:18:04
江流现在没有心思谈什么狗屁爱情。
他只想搞钱!
然后......考上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出人头地!
你还别说,自从本来处于破产边缘的《萌芽》杂志社,签约了【昼川】这么一号作家之后,本来濒临倒闭的《萌芽》一路蒸蒸日上......
竟隐隐有成为二线杂志,和《意林》《读者》叫板的趋势?
得益于作家昼川的强势加入,《萌芽》杂志社特别开启了一个专栏,这个专栏专门讲述有关于心理学,人格分裂,精神诊疗方面的奇闻轶事。
每一期《24个比利》连载结束,杂志社的编辑便会在正文后方,向读者科普一些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小常识。
就比方说今天这一期《萌芽》,在《24个比利》连载结束后,便向读者抛出了一个问题:
“你如何证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假的?”
人格分裂,自古以来便存在,只不过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一精神疾病才被提上研究日程。
在《24个比利》书中,每一个人格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们互不干涉对方的存在。
只不过是共用同一副躯体。
正基于此,主人公比利才会时而癫狂,时而大笑,时而软弱,时而犯下强奸的暴行......
“如果精神分裂的人可以演变出啊很多个不同的人格......”江流一遍阅读着《萌芽》编辑给《24个比利》写下的评语,一边跟随着评语一起思考,“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你,如何确定这些人格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某些不为人知的力量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你?”
为了让读者理解这一话题,《萌芽》在篇末引出了心理学上相当出名的一个假设性理论假说——
缸中之脑。
所谓缸中之脑,也称希拉里·普特南猜想,是美国科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研究人类大脑神经末梢之时,提出的一个假设猜想,具体大意可以概括为——
【假设你被一位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你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让你产生一种你还活着,也就是一切正常的幻觉。】
【对于你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你的大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你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你甚至可以被电脑输入代码,‘感觉’到自己正在阅读这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由此,我们可以引出一个话题——】
【你,如何担保自己不是正处于这种困境之中?】
实事求是的说,昼川的《24个比利》本身就写得非常之烧脑,24种不同人格的反复切换,一度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用读者的话来说:
“看这书,我看的恍恍惚惚,神经兮兮。”
“你别说书中主角是个精神病,一旦沉浸式的代入下去,我感觉我自己都快变成是个精神病......”
本来,看《24个比利》都快把人给看昏头,让读者大呼太过烧脑直叫受不了。
结果,《萌芽》还在小说篇末搞这么一手?
一会儿,这个世界是真实的。
一会儿,这个世界是虚假的。
这顿时让读者惊呼:
“受不了!”
“这是真受不了!”
趁着课间还有点儿时间空闲,江流掏出手机,登陆上【昼川】的小号开始查阅着那些未曾回复的讯息,除却【不吃香菜】,也就是敖月柔老师的几条日常问候之外。
剩下的,就是来自于各个文学杂志期刊的约稿函件。
当红作者可是个香饽饽。
那可是各大杂志社争相恐后争抢的对象。
江流细看了几眼,发现出除却《萌芽》的主编郑梓妍之外,《意林》《读者》《青年文摘》都有向自己发来新书签约意向告知书。
你别说这些比较低龄化的青少年文学杂志,甚至于在主流文学界比较具备权威性的纯文学杂志期刊《十月》,都有向自己发送过来约稿邀约。
当代主流文学界,一共有四档文学杂志期刊,掌控着主流文学的话语权,它们分别是——
《十月》
《收获》
《花城》
《当代》
这四档纯文学杂志期刊,被主流文学界并称为“四大花旦”。
或许在销量上,“四大花旦”比不上《读者》《意林》这些比较低龄化的青少年文学期刊,但是在含金量上,这些所谓的“青少年畅销文学读物”——
根本就不够打!
在《意林》上发表文章,那是冲着赚钱去。
在《十月》上发表文章,那是冲着拿奖去!
其他“三大花旦”暂且不提,光是《十月》一档杂志期刊,就走出了不下数十名获得过鲁迅文学家,茅盾文学奖的知名作家以及优质文学作品。
在《意林》上发表文章,这不算什么,但凡有点文笔爱整点儿伤春悲秋文字的小年轻都能做到。
能在《十月》上发表文章,并且得到主编社长的认可......
这才代表真有水平!
“《十月》我肯定会去,只不过我擅长的写作题材,和《十月》想要收录的传统文学题材......”江流一边思考,一遍暗自思索,“是不是过于相悖?”
江流擅长的文学题材,是有关于人格分裂,精神诊疗相关的心理学纪实类中长篇小说。
而《十月》想要收录的文学题材,以长篇小说举例,都是类似于《高山下的花环》《黑骏马》《白鹿原》这种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乡土纪实文学。
也就是江流开始思索:
“为什么我要这么局限住自己?”
“难道我就不能在《十月》上发表乡土纪实文学,在《萌芽》上发表有关于心理诊疗方面的畅销小说?”
“这两者貌似并不冲突......”
上课铃声响起。
语文老师敖月柔,穿着一身温婉得体的长裙,踩着不紧不慢的步子,缓步走进教室迈上讲台台阶。
她的五官很漂亮,眼眸水润而又灵动,鼻梁挺翘而又别致,鹅蛋脸上带着的那副突显气质的金丝边眼镜让她看起来有一种知性与优雅并存的美感。
只见敖月柔把怀里的教材,放到讲台上,然后抬起头来看向讲台下的众人。
眼神在扫到江流身上时,还特意停顿了一下:
“同学们,请大家翻开73页,今天讲第十三课古诗词——”
“岳阳楼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