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又是鱼又是肉,这是要过年?

顾学文带着妹妹们出了布店,三个妹妹就是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新衣服的样式来。

“哥,刚刚的姐姐真好,不要咱们票。”二丫仰着头,眼里全是小星星,觉得大哥现在变得好厉害,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不说,还对他那么好。

“那是因为大哥学习好。”顾小妹一旁小声解释,话里话外全是骄傲自豪。

“妈早就说过,读书才有出息,别人才看得起你。”

顾学文笑了笑,没说什么。他知道,现在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要让三个妹妹明白,知识带来的不仅仅是尊重,还能改变命运。

兄妹四人穿过略显拥挤的市集,来到了不远处国营肉铺。

西堡镇是大镇,整个镇子加起来几万人,国营肉铺自然气派一些。

进了肉铺,入目的是用白瓷砖贴了一半的墙(不少地方已经发黄、崩裂,年头久),墙上挂着铁钩,吊着几片白花花的猪肉。

肉铺地上铺着一层锯末,应该是用来吸收血水和油污的,肉铺里弥漫着一股生肉的腥气和国营商店特有的“傲气”。

柜台后面,站着个穿白色工作服(胸口印着“为人民服务”,被油污浸染有些模糊)、膀大腰圆的卖肉师傅。

卖肉师傅拿着一把明晃晃的砍刀,正费力又不耐烦地砍着骨头。

看到顾学文进,卖肉师傅眼前一亮,扔下砍刀,油腻的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微黄的板牙,嗓门洪亮喊道:“这不是学文吗?稀客!今天来买点啥?”

又被认出来。顾学文微微摇头,看来这几天自己在镇上是真“出名”了。

“师傅您好。”顾学文也笑着打招呼,“我想买点肉,给三个妹妹补补。”

“应该的!应该的!”卖肉师傅热情地绕出柜台。

“学文啊,你这回可是给咱西堡镇争大光了!全县第一,那数学卷子听我家那小子说了,难得能把人愁死!你竟然考了满分!还把县里那个次次第一的小子甩开快三十分!我的乖乖!这脑子,咋长得!”

他一边说,一边伸出蒲扇般大手,想拍顾学文的肩膀,可看到手上的油污,又讪讪地缩了回去,在围裙上使劲蹭了蹭。

“还有啊,听说市里那三个最好的高中都开着小汽车来抢你,又是免学费又是给饭票的,你都没去?嘿!有骨气!咱西堡镇出去的小子就该这样!”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赞赏和自豪,仿佛顾学文是他孩子一样。

旁边排队买肉的几个人,听到这话纷纷转过头来,好奇地打量起顾学文。

“这就是那个状元啊?!”

“看着文文静静的,脑子咋就那么好使呢?”

“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议论声再次响起,无一例外都带着善意和羡慕。

在这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一个学习成绩顶尖的“学霸”,尤其是出身贫寒却自强不息的学霸,足以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师傅,我想买五斤肉,用这张票。”顾学文不想过多寒暄,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系统奖励的、崭新的、印着“伍市斤”字样的猪肉票,连同算好的钱一起递过去。

“好嘞!五斤是吧?”卖肉的接过票和钱,转身回到柜台后,拿起砍刀,对着半扇猪眼神专注地比量了一下,然后手起刀落,“唰唰”几下,割下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他又从边上剔下一条不错的里脊,顺手又割了一块前臀尖。

他把这几块肉都扔到那台老式的、带着砣盘的大杆秤上。秤杆高高翘起,秤砣移到了一个明显超过五斤的位置,旁边眼尖的人都能估摸出,这少说也有六斤半快七斤了。

但卖肉的看也不看秤杆的细节,只是大声吆喝道:“五斤不多不少!”说着,麻利地用油纸把所有的肉块包在一起,包得严严实实。然后,他又拿起旁边盆里的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大猪肝,估摸着有二斤重,再次用油纸包了起来。

“学文拿着!这猪肝算叔送你的!回去给你和你妹妹好好补补!念书费脑子!”

卖肉的把沉甸甸的猪肉和猪肝一起递给顾学文。

“师傅,这……这肉,还有这猪肝……”顾学文有些迟疑。

“让你拿你就拿着。”卖肉的眼睛一瞪,佯装生气,“你这孩子,学习那么好,将来要干大事的!多吃肉补补!快拿着!再跟叔客气,叔可要生气了!”

旁边排队的人也跟着起哄:“就是啊,学文,大师傅给的,你就拿着!”

“状元郎多吃点肉,应该的!”

“师傅敞亮!”

看着卖肉师傅不容置疑的样子和周围人善意的目光,顾学文知道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他再次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特权”——一种基于知识和潜力的尊重与优待。

“谢谢叔了!”他郑重地道谢,接过了那袋分量十足的肉和猪肝。

领着妹妹们走出肉铺,右手沉甸甸的,里面的肉和猪肝足够他们兄妹四个吃上几天。

顾学文心里盘起来,肥肉炼油、猪肝就来个爆炒,再来个红烧肉,剩下的炒熟以后做菜用。

就在他计划好手里的肉怎么摆弄,突然看到路边有个卖鱼的摊子。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很干练的中年妇女,面前摆着几个大木盆,盆里装着几十尾活蹦乱跳的鱼,有常见的鲫鱼、鲤鱼、胖头(鳙鱼),还有几条身上带着漂亮花纹的鳌花。

“卖江鱼了!刚从江里打上来的!新鲜得很!”妇女吆喝着。

顾学文所在溪县,地处边疆,北面与毛熊隔着一条大江,这里水系发达,渔业资源丰富,江里的野生鱼是当地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他家所在西堡镇离江边虽然还有二三十公里,但镇上的市集经常能买到新鲜的江鱼。

看到盆里那几条鳌花,顾学文眼睛一亮,本地特产的鳌花学名鳜鱼,肉质细嫩鲜美,是江鱼中的上品,而且江里的鳌花不是后世养殖能比的,可太美味了。

他走上前,指着那几条鳌花问道:“大姐,这鳌花鱼怎么卖?”

这话一出,三个妹妹都惊了,今天这是咋了,不过年不过节的,大哥已经买了肉,咋又要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