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高宗禅位 一

第118章 高宗禅位 一

宋高宗很爱玩鸟,靖康之变后他一路逃亡来到建康。刚歇息下来,就看到一只大鹦鹉从江北飞过来,还停在赵构的寝宫前面,大叫“万岁”。太监伸出手,那鹦鹉竟然就落了下来。太监仔细一看,鹦鹉的脚上竟然还有一个小小金牌,上面刻着“宣和”两个字。原来这个鹦鹉是汴梁皇宫中养的,竟然也不远千里追随高宗飞到江南。太监找来一个鸟架子,鹦鹉就飞了上去,一点都不害怕。等到宋高宗吃饭的时候,因为是临时的行宫,没有音乐伴奏,鹦鹉就大叫卜尚乐何在。叫了很久,看到没人回应,鹦鹉又说,卜娘子不敬万岁,该杀!原来在徽宗时代,每次皇帝吃饭,都是要奏乐的,而领班的乐师就是卜娘子。听到鹦鹉这么说,赵构想起当初幸福的童年,再看看自己逃亡的样子,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躲过金兵的追杀,不由得泪眼朦胧。等到宋高宗到了临安之后,这个鹦鹉却死了,宋高宗特意写了一篇祭文悼念它,可见他与鸟之间情谊深长。

在各种鸟里面,宋高宗最爱的还是鸽子,宋朝人把一种特别擅长飞翔的鸽子叫做鹁鸽,《水浒传》中燕青有种摔跤绝招就叫做“鹁鸽旋”。宋高宗不但让人养鸽子,还亲自去放鸽子。堂堂一国皇帝,竟然整天侍弄小鸟,实在不像话,有个书生就写了一首诗歌:

鹁鸽飞腾绕帝都,

暮收朝放费工夫。

何如养个南飞雁,

沙漠能传二帝书。

言语当中讥讽宋高宗玩鸟丧志,忘记了父兄还在北方受苦。

宋高宗作为南宋开国皇帝,还是有几分气度的,不但没有怪罪那个书生,还立刻召见,给了书生一个官做。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月,吏部员外郎王佐的母亲的坟墓被人盗掘,遗骸被乱丢于荒野。这无疑是对逝者最严重的羞辱。当时王佐的弟弟王公衮刚被提名为乌江县县尉,正居家候任,他得悉此事后十分愤怒。

但是当地衙门却迟迟破不了案,于是王公衮决定亲自出手。他查出挖掘母亲坟墓的人是本村无赖嵇泗德后,将他押送到绍兴府。按照《宋刑统》,嵇泗德显然已经犯了死罪,结果绍兴府却给他判了轻刑。王公衮不胜悲愤,便寻了一个理由进入牢房,手起刀落,割下嵇泗德的脑袋,到衙门自首。

依大宋律法,故意杀人当判死刑。但在中华法系中,这类“刺杀辱母者”的血亲复仇,一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谅解。因此,对这一刑案,地方无权做出终审判决,需奏请中央法司裁决。因此绍兴府将王公衮系狱之后,呈报朝廷裁断。

王佐得知弟弟杀了人,入了狱,赶紧设法营救。他对皇帝说,愿意用自己的功名、官职来替弟弟赎罪。宋高宗下诏让中书舍人张孝祥等人议法。

议法的时候,张孝祥发表了一番立意深刻的演说,阐明了国家立法与司法的基本精神:血亲复仇乃是自然正义的表现,但是也不能任由复仇行为肆行,故而要由法律来实施正义。为人子者,当他们的父母不幸被人侮辱、杀害,却不以私人暴力复仇,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将会给他们主持公道。

基于这样一种对于法律精神的理解,张孝祥又说,王佐、王公衮兄弟的母亲安葬于地下,却被嵇泗德挖出来,暴尸于野外,王公衮抓获嵇泗德,若是私自杀了,也不违自然正义。但王公衮一开始并没有杀人,而是将贼人交给法庭。按大宋律法,嵇泗德理当判死刑。王公衮之所以最后杀了嵇泗德,是因为法律没有替他受辱的母亲讨回公道。看着掘墓戮尸的贼人逍遥于法外,请问如何告慰受辱母亲的地下之灵?为人子者又如何心安于人世间?因此,王公衮杀嵇泗德,合乎自然正义,也不违背国家立法的精神。

说到这里,张孝祥提出他的司法建议:王公衮杀死辱母者,应判无罪;王佐提出替弟弟赎罪之请,请朝廷驳回;依法追究绍兴府法院司法官员“故纵失刑”的法律责任。

张孝祥的演说,显然说服了议法的同僚,他们一致同意张孝祥的看法,呈报给皇帝。宋高宗诏:“给舍议是。”王佐依然当他的官,绍兴府相关官员按罪论处,王公衮虽然不用负刑事责任,但是他毕竟杀了人,还是受到官降一级的行政处分。

张孝祥提出的裁决意见,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当世及后世的学者,但凡提及王公衮复仇案,都一致认为王公衮无罪。明代学者丘濬还在《大学衍义补》中为王公衮受了行政处分而鸣不平:“朝廷坐有司之罪,是也;而降公衮一官,岂所以为训乎?”

宋高宗的本职工作当然是做皇帝,在劳苦大众看来,当皇帝是个轻松活,其实不然,光是整天看着一堆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估计都要头大,加上还要和一群帝国顶尖的人才斗智斗勇,回到后宫还有一群漂亮女人争风吃醋,那都是让人操碎心的事情。于是宋高宗干了三十来年的皇帝,五十来岁的时候就主动要求退休。他相信赵昚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帝国这艘航船驶向正确的航道,他将站在小羊同学的身后保驾护航。消息传来,小羊同学哭得昏天黑地坚决不从。皇宫里都是套路,小羊同学从六岁就开始受教。越是想要越是要不到!

赵构把他叫到身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办事,我放心。这不是试探也不是套路,更不是说笑,我是真心真意对你好。小羊用他那双人到中年依然清澈的眼睛望着慈祥的养父,心里响起一首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要我怎样分辨这摇曳多姿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赵构说就这么定了,你明天开始上班。

第二天的吉时早有大黄人领着小黄人给小羊穿上龙袍。这个过程中小羊同学只负责一件事:哭。因为用力过猛,竟然哭得背过气去了,缓过来之后他才坐到赵构坐了三十六年的龙椅上。在禅位仪式上,宋高宗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可谓一生的总结。

1165年,金国派使臣进京入见。双方在递交国书的仪式上发生了争执。金国使臣要按绍兴和议的礼仪,由宋朝皇帝在殿上亲自从使者手中接受国书。而宋孝宗认为金朝南侵,两国为敌对国家,应由大臣转呈金朝的国书。双方僵持住了。这时太上皇宋高宗发话,让宋孝宗遵守和议。因此宋孝宗不得不屈辱地从金朝使者手里接过国书。

这年七月,适逢边事爆发。赵昚颁布手谕,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并且决定为岳飞平反。

这时赵构虽然退位了,但还没有死,他的影响力还在,所以赵昚为岳飞的平反并不彻底。虽然下诏说“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后来又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

话说当年岳飞被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后,狱卒隗顺负尸越城,为了日后能辨认出岳飞被埋在哪里,隗顺将岳飞的玉环系在他的腰下,又在坟前栽了两颗桔树。

后来隗顺生病了,临死前,他对儿子说:“以后朝廷会给岳大人平反,到时候肯定会找他的遗骨,你告诉官府,岳大人坟前有两颗桔树,他的骸骨腰下有玉佩,他的棺材上有铅筒,铅筒里装着‘勒’字,这是我做的记号。”

隗顺说:“你要看好岳大人的遗体,你丢了,岳大人的遗体都不能丢。”他的儿子发誓用生命保护岳飞的遗体,即使自己死了,都不会将岳将军弄丢。隗顺这才放心的闭眼离去。

21年后,岳飞的冤案得到昭雪。隗顺的儿子看到朝廷“追复原官”、“以礼改葬”的诏书,就带着官府找到岳飞的遗体,岳飞的遗骨由朝廷以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风景清幽。

这天孝宗带领文武各官,传旨排驾出了钱塘门,来到岳王坟前,排了御祭。

孝宗道:“先帝误听奸臣之言,以致忠良受屈。今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岳雷承袭父职,赐第暂居。特封李氏为一品鄂国夫人,四子俱封侯爵。”

后人有诗曰:

一著戎衣破逆腥,

漫陈肴醴吊亡灵。

君臣义重敦三节,

父子恩深殉九京。

累累白骨埋岭畔,

隐隐封丘绕江滨。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得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