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石老太君,送妻送田

陆家大院,深宅后院。

松鹤堂。

此地乃是陆家地位最尊崇之人——老太君的居所。

不同于前院的喧嚣与忙碌,这里显得格外清幽雅致。

院内遍植松柏,奇石嶙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又不失威严的氛围。

正堂之内,灯火通明。

一位身着暗紫色锦袍、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银发如雪的老妪,正端坐在铺着厚厚锦垫的太师椅上,手中捻着一串光滑油润的紫檀佛珠,双目微阖,似在闭目养神。

她便是陆家的定海神针,执掌陆家后宅权柄六十余载,如今虽已将大部分俗务交由孙媳周茹打理,但其在陆家的威望与影响力,依旧无人能及的——陆家老太君。

说起这惠康陆家,在惠康县这一亩三分地上,是不折不扣的望族。

陆家的基业,乃是由两百年前的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陆远通所创。

据说这位陆远通老祖,出身微末,却于机缘巧合下踏入仙途,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修至第四境法印境,成为一方高手!

法印修士,在大乾仙朝,已然算是芸芸众生之中的强者,可以开宗立派,或是在仙朝官府担任要职,足以庇佑一方,光耀门楣。

陆远通老祖选择落叶归根,返回惠康县,开创了陆家基业,置办田产,繁衍子嗣,并将自己所得的修仙功法传承下来,奠定了陆家在惠康县的统治地位。

只是,岁月无情,英雄迟暮。

这位陆远通老祖,早在百年前便已不再过问世事,常年闭关于陆家禁地深处,寻求更高境界的突破,至今生死未卜,成为了陆家一个讳莫如深的传说。

如今陆家明面上修为最高的,乃是第三境神动境的秦管家,负责镇守家族,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务。

还有两位神动境的老爷,一位是陆青的父亲,另一位则是二房老爷。

像是陆青这些三代子嗣,大多都是第二境蕴灵境,也有不成器的只有聚元境。

而在陆远通老祖闭关之后,真正将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其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兴旺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眼前这位老太君。

老太君并非陆家血脉,她本是惠康县另一望族——石家的嫡女。

年轻时,她以石家嫡长女之尊,嫁给了当时陆家的继承人,也就是陆青的爷爷(已故)。

凭借着娘家的势力,以及自身过人的智慧和铁腕手段,她在丈夫去世后,牢牢掌控了陆家后宅的大权,历经风雨,将陆家打理得蒸蒸日上。

可以说,这位老太君,才是近百年来,陆家真正的“主心骨”。

即便如今她已年迈,将权力逐渐交移给同样精明能干的孙媳周茹,但她在家族中的一言一行,依旧有着最终决断的份量。

陆青恭敬地站在堂下,将周明告知的消息,以及妻子周茹的分析与判断,原原本本地向老太君禀报了一遍。

“……孙儿以为,此子陆沉,虽为旁支,但能于逆境之中自行聚元,其天赋、心性、毅力皆属上佳。若能善加引导,悉心培养,将来未必不能成为我陆家的栋梁之材。故而,孙儿斗胆,深夜前来打扰祖母,恳请祖母示下,该如何处置。”

陆青说完,便垂首肃立,静待老太君的指示。

太师椅上的老太君,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眸,看似浑浊,深处却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精光。

她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的表情,仿佛早已看淡了世间浮沉,荣辱兴衰。

只是那捻动佛珠的手指,几不可查地停顿了一下。

“旁支子弟……自行聚元……”

老太君口中低声重复了一句,声音平缓,听不出喜怒,“倒是有几分意思。”

她活了近百年,见过太多陆家子弟,有天资聪颖却骄奢淫逸的嫡系,也有默默无闻却坚韧不拔的旁支。

但像陆沉这样,在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单凭一本《聚元功》就能踏入仙途的,确实……极为罕见。

这意味着,此子的“仙缘”不浅,根骨悟性,恐怕远超常人。

陆青见老太君似乎并不反对,连忙趁热打铁道:“祖母,我陆家子弟,既有天赋显露,理应拉拢安抚,予以资源倾斜,使其感念家族恩情,日后方能更好地为家族效力。不知祖母……”

老太君抬了抬手,打断了陆青的话。

她浑浊的目光扫了陆青一眼,淡淡道:“青儿,你的心思,我明白。家族想要长盛不衰,确实需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笼络人才。这个陆沉,既然有这份潜质,自然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她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身边有个叫紫燕的丫头,模样还算周正,性情亦是不错,陆沉那孩子也是孤身一人,都十七了吧,身边也该有个妻子照顾打理。”

赐婚?!还是老太君身边的贴身丫鬟?!

还是深得老太君宠爱的那位紫燕丫头!

陆青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老太君的深意。

这既是拉拢,也是一种控制和监视!紫燕是老太君极其喜欢的丫鬟,将她嫁给陆沉,不仅能照顾其生活起居,更能时时掌握陆沉的动向,确保其对陆家的忠诚。

高明!实在是高明!

不过,老太君怎么对一个旁支族人这么熟悉……

看来老太君虽深居简出,却对家族成员多有关注。

想到这儿,陆青深感愧疚,那天他还把陆沉给认成孙儿陆云了,若是靠他掌家,陆沉这种父母双亡的族人怕是早就饿死了。

“是,孙儿明白了。”

陆青恭声应道。

老太君仿佛只是随口吩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继续说道:“那孩子既然踏入了聚元境,总守着那劣田也不是个事。我记得……桃花乡的庄子上,似乎还有半亩闲置的药田,品相还算不错。你明日便去安排,将那半亩药田划给陆沉耕种打理。”

药田?!

陆青再次一惊。

陆家的药田,可不同于普通农田,里面种植的都是一些低阶灵草药材,需要懂得一些灵植之术才能照料。

将药田交给陆沉,这不仅是资源的倾斜,更是对其能力的考验!

“那药田的产出,”

老太君补充道,“便按照五五分成来算吧。他出力照料,家族提供田地种子,也算公允。”

五五分成,对于一个旁支子弟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要知道,即便是主家的一些管事负责灵田,分成比例也未必能达到五成!

“至于他原先租种的那二十亩劣田……”

老太君顿了顿,仿佛想起了什么,随意地摆了摆手,“罢了,那点薄地产出有限,便……直接送给他了吧,让他自行处置。”

送?!

那二十亩劣田,虽然贫瘠,但加起来也是不小的产业!就这么直接送给陆沉?!

这手笔……

陆青心中再次被老太君的气魄所震撼。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

先是赐下美婢,实则眼线,再委以重任药田,最后再施以重恩(赠送劣田)!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足以让任何一个初尝甜头的年轻人感恩戴德,死心塌地为家族效力了!

“祖母英明!”

陆青真心实意地躬身行礼,“孙儿这就去安排,务必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嗯。”

老太君淡淡应了一声,重新闭上眼睛,捻动着手中的佛珠,仿佛刚才那一番决定,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小事,“去吧。莫要声张。”

“是!孙儿告退!”

陆青恭敬地退出了松鹤堂。

走出那清幽的院落,感受着夜风的凉意,陆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老太君的安排,滴水不漏,既显露了家族对人才的重视与拉拢,又暗藏了控制与考验,可谓老辣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