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7.因为有我们…

17.因为有我们…

日军已经发现了他们,除占据制高点的战士外,李华夏等人全部暴露在日军的火力范围内。

而且他们周围没有适合躲藏的掩体,直接跳入河道内势必会遭到围堵。

隐藏在制高点的战士已经跟日军交上火。

日军小队却不予理睬,他们射击的对象是更加容易的目标。

落在最后的战士突然惨叫——他的右腿被击中,后背也被击中。

李华夏摸向腰间急救包,却发现止血带已经用尽。

战士却咧嘴一笑,将仅存的手雷扔向日军:“团长,给我爹娘捎句话…”

不知是谁向河面扔了两枚烟雾弹。

日军的子弹都是贴着李华夏的头皮飞过,哪怕是在牛的人,也无法在如此近距离躲避子弹。

一会功夫,李华夏已经感觉到两颗子弹击中自己。

“跳下去,晚点就来不及了!”

一名战士从后面猛地推了李华夏一下,将他一整个推入了河道中。

“团长!这里就叫给我们了。”

战士的话音刚落,日军就冲了上来。

侥幸逃生的两人在对岸芦苇丛中呕吐不止,防毒面具的滤罐早已超负荷工作。

李华夏深知,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

禁闭室内。

孙元良背对而立,墙上挂着中正剑:“第88师524团上校团长李华夏,违抗撤退命令,擅自带兵潜入战区,致九名士兵阵亡…”

“是十名。”

李华夏盯着掌心溃烂的水泡——昨夜背教授渡河时沾到了毒液。

系统加速愈合的伤口下,肌肉正不自然地蠕动。

523.524团的几个营长硬闯进来,他们异口同声:“李团长炸掉鬼子的毒气弹仓库,功过相抵。”

教授抱着铁皮箱踉跄而入,数十卷显微胶片散落一地:“这是人体实验记录!少帅,这些毒气原本要在三天后投放闸北!”

孙元良突然抽出佩剑,寒光闪过,李华夏的领章应声而落:“即日起李华夏撤销团长身份,戴罪立功期间若再…”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一封来自上级的电报送到孙师长手中。

苏州河的浊浪拍打着溃兵的草鞋,从未停歇过的枪炮声一直回荡于耳边。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开始向苏州河南岸撤退。

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国军第88师第524团第一营的官兵奉命留守,驻扎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进行最后的防御作战。

李华夏团长的职位已经被撤,属于戴罪立功,而李华夏却主动上报主动留下与四行守军一起作战。

撤退令下达的第三天,闸北街道上挤满了丢弃的德式钢盔和汉阳造残骸,焦黑的电线杆上贴着《申报》残页,墨迹被雨水泡成蜿蜒的泪痕:“国际联盟决议谴责日军暴行…”

“把重机枪埋进面粉垛!”李华夏踹开被炸塌半边的商铺,亲手将马克沁机枪的枪管缠上油布。

作为留下的军官之一,李华夏成为一营的营长吗,指挥官却变成了黄埔四期的谢晋元。

他是接替李华夏的现任团长。

系统面板的【基础强化】效果让他的伤口愈合速度远超常人,但掌心被芥子气腐蚀的溃烂仍在渗血——昨夜杨树浦的毒火,终究在他身上烙下了印记。

溃退的洪流中,524团一营正逆流而行。

谢晋元用刺刀挑开被炮火掀翻的沙袋,混凝土碎屑簌簌落在军用地图上:“苏州河沿线埋设诡雷,每个渡口留两个班阻击。”

这个黄埔四期的书生军官,此刻在四行仓库的阴影里像头困兽。

“报告!三连在XZ路桥发现日军侦察队!”

“用燃烧瓶封路!”

李华夏抓起仓库里的煤油桶,“把租界方向的铁门焊死——英国人要是敢放日军过河,一起连他们巡捕房一起炸!”

仓库顶层的观察哨突然传来惊呼。

李华夏顺着士兵颤抖的手指望去,上千难民正被日军驱赶着涌向四行仓库。

穿和服的汉奸举着喇叭喊话:“皇军优待…”

“砰!”

李华夏的毛瑟枪响了,汉奸的喇叭炸成碎片。

日军少佐狞笑着挥刀,第一个百姓的头颅滚进苏州河。

河对岸租界的英国士兵别过脸,白俄雇佣兵却吹起口哨。

“机枪准备。”李华夏的声音比冰还冷。

“可那些是老百姓…”新兵蛋子哆嗦着。

“你看他们的脚。”

谢晋元将望远镜扔过去——所有“难民“的布鞋都打着日军后勤部的统一编号。

当第一波日军混在百姓中冲到仓库百米内时,战士拉响了地雷阵。

三十公斤黑火药将柏油路掀上天,藏在人堆里的日军工兵被气浪撕成碎片。

李华夏的系统地图上,代表敌军的红点瞬间熄灭二十三个。

“二楼火力点交叉封锁!”谢晋元的声音在混凝土穹顶下回荡。

士兵们用装满黄豆的麻袋垒成胸墙——这些原本用于制作豆腐的原料,此刻成为减缓子弹冲击的最佳缓冲物。

仓库西侧的交通银行大楼已被日军占据,但四行仓库五层的高度优势让狙击手可以轻易点杀对方的机枪手。

夜幕降临时,仓库北墙已布满弹孔,像一张被蛀空的巨网。

炊事班老张用最后的面粉熬糊糊,突然指着窗外惊呼:“国旗!国旗升起来了!”

对岸租界的高楼上,一面青天白日旗在探照灯下猎猎作响。

17岁的女童子军正泅渡苏州河,冰冷的河水浸透裹在胸前的国旗。

当这面带着少女体温的旗帜升起在仓库楼顶时,整个上海滩的汽笛都在长鸣。

第二天的黎明被毒烟染成黄绿色。

日军调来九四式山炮,弹着点却始终偏离仓库——英国领事馆的抗议让日军不敢使用重炮。

李华夏发现炮弹落点规律后,竟命令士兵在特定区域堆放日军尸体作为诱饵。

“小鬼子舍不得炸自己人的尸首。”

李华夏冷笑着将炸药绑在尸体上。

当第五发矫正弹落下时,三十具尸骸带着炸药飞向日军阵地。

四行仓库内的电话突然响起,蒋介石的浙江口音带着电流杂音:“国际观察团已抵达租界,务必再坚守四十八小时…”

谢晋元挂断电话,将最后半包哈德门香烟分给士兵:“听见没?洋大人要来看戏了。”

10月28日的傍晚时分,四名白俄记者在英军护送下进入仓库。

当英国记者质疑守军人数时,李华夏突然掀开地窖盖板——三百多名“影子士兵”正在黑暗中进行战术演练,其实是新兵们举着树枝来回跑动制造的假象。

“如您所见,我们随时可以补充兵员。”

日军当晚趁着雨夜进攻异常猛烈,却始终不敢使用火焰喷射器——租界煤气管道距仓库仅三十米。

当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消息传来时,李华夏正在教补充的新兵射击要诀。

李华夏也已经看见未来的画面:谢晋元被汪伪政府特务刺杀,幸存的士兵将会被缴械,关押在胶州路附近的“孤军营”开始长达四年的囚禁生活。

李华夏非常惋惜,他留下的原因就是不想看到此结局。

“八百壮士”以悲壮牺牲的结局,顽强抗争展现出了名族气节。

后又因为政治的妥协,和战争的无奈与变局,结局相当悲惨。

【支线任务:防守四行仓库(剩余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