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前往首都

24.前往首都

沪青公路上裹着硝烟,李华夏踢开日军尸体上的钢盔,一支断裂的三八大盖的枪管还残留余温。

说明刚刚一连长他们也经历了一小股日军。

好在他们全身而退,地上也没有己方士兵的尸体,应该没有伤亡。

系统地图上代表一连长的蓝点正在五公里外闪烁,而东南方突然涌现大片灰色标记——那是溃退的地方杂牌军。

“来几个弟兄换上日军的衣服,注意穿在里面,暂时先用外面的衣服遮挡住军服!“李华夏撕下巡逻队旗章,“遇到国军别急着亮身份。”

他注意到这支日军小队携带的“北支那派遣军”番号牌,这是华北方面军的二线部队,与上海战场的主力截然不同。

但令李华夏不解的是,华北方面的日军怎么这么快就出现在了上海地区。

绕过被焚烧的村庄,哭嚎声连成一片。

三十多个穿土黄军装的士兵正在劫掠难民车队,领头的上尉用皖北口音吼着:“把洋面都装上驴车!”

李华夏紧皱眉头——这是皖军独立旅,本该驻防安庆的军队临时调派前往淞沪战场,还没跟日军接触一刻钟就败下阵来。

没想到竟溃退至此。

“砰!”

上尉的盒子炮突然对着难民的小腿肚子就是一枪。

“奶奶的,你看看你嘴硬还是老子的枪硬。”

李华夏抢过士兵手中的步枪,瞄都没瞄,甩手一枪过去。

顶住难民脑门的枪管瞬间折断。

“砰!”

又是一枪。

握着枪柄的皖军军官叫了一声,手枪随即脱手而出。

呼啦啦,李华夏领着四十人将他们三十个溃军包围住,看到手里的家伙什。

领头的上尉有些怂了,“你们是?”

李华夏停止摇杆,“自己人,你们在干什么吗?打家劫舍可不是军人该干的事吧!”

“中央军了不起?“皖军上尉一听脸色突变,“老子在罗店死了十几个弟兄,你们倒坐着船先溜了!”

李华夏的士兵默默攥紧三八大盖,这些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最恨被人拿撤退说事。

李华夏突然扯开衣襟,露出杨树浦战役的贯穿伤:“看清楚了!老子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的…”

溃兵们顿时噤声——上海战场谁不知524团死守闸北的壮举?

“谢晋元团长带我们守四行仓库时!”李华夏一只脚踩上驴车,将手中三八大盖横在身前,“你们旅长还在芜湖泡澡堂子!”

皖军士兵面面相觑,有人认出那枪上旗角写的“武运长久“,那是日军第3师团的联队旗残片。

“你们有什么不服气?有本事跟难民耍横,是男人就拿起枪掉转回头跟日本鬼子干一仗去!”

这时。

难民堆里突然挤出个穿长衫的老者,掏出“安徽省参议会”的铜章:“这位长官,我是参议会的会长,这批难民大都是从上海逃难的穷苦人家,实在没有富裕的粮食和银元,你们看这样可行不可行,我这里还有十块大洋,虽然不多,但能给弟兄们吃顿酒还是没问题。

说话间,老者已经双手奉上十块银元。

皖军上尉眼冒金光,一把将其收入囊中。

“这些应该归老子,怎么着也有个先来后到不是。”

李华夏摇摇头不屑于搭理这种见财忘义的孬种。

“先生,你们想要逃亡到何处,有没有看到一群带着学生的人经过?”

老者深邃的眼神中透着灰色,他想了想说,“大约十几分钟前有一群人经过,行色比较匆忙,是有几个学生打扮的孩子混在其中。”

“十分感谢!”

李华夏招呼手下,“加快速度!”

日机呼啸声打破僵局。

空中是一整个日军空军联队。

整齐成列的机群朝着南京方向飞去。

即使日军的目的地是南京,他们的飞机依旧沿路丢下了很多炸弹。

李华夏拽倒皖军上尉的瞬间,一颗炸弹在驴车附近炸开。

系统地图红潮涌动,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身后。

“不想喂东洋狗的就跟老子走!”李华夏站起身,大声说道,“赶往南京,保卫首都!”

皖军溃兵看着地上焦黑的驴尸,又望望四周穿着便衣的国军士兵,终于有人扔出抢来的银镯子:“操!跟524团干了!”

整编过程不足半小时。

李华夏将三十六名皖军整合成一个排,分成三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由88师的尉官担任,排长依旧让领头上尉担任。

从淞沪战场中撤退的国军,基本上依托吴福线和锡澄线的国防工事阻击日军。

主力部队则沿交通干线分兵撤退。

北路经昆山、苏州、无锡,沿沪宁铁路线西撤,依托铁路和公路交通撤离,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其后穷追猛打。

南路经嘉兴、湖州、广德,进入皖南山区,利用复杂地形阻滞日军追击,但是需要避开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后的包抄。

然而,实际撤退因指挥失误,工事尚未完成,及日军快速追击,演变成混乱溃退,导致南京迅速暴露于日军兵锋之下。

同一时间里,李华夏部由长江沿岸,日夜步行,沿路不断收拢各部残兵,已经于规定汇合地点集合成部。

昆山郊外的一处民宅成了临时营房。

李华夏盯着地图上三条岔路:东路有日军装甲车队,中路桥梁被炸,只剩西路要穿过二十里芦苇荡。

“走水路!”皖军上尉突然开口,“俺们旅的汽艇藏在白蚬湖。”

“数量够吗?”

“放心吧,俺们一个旅的人都坐着汽艇来的。”

简单休整过后,事不宜迟他们整装再次出发。

等到达他们藏匿汽艇的地点之后,李华夏才知所谓“汽艇”竟是六条舢板。

其余的舢板都被日军的轰炸机炸碎。

目前最好的办法依旧是分成两队人。

“一连长你带着弟兄们保护学生走水路,我带着皖军的兄弟走陆路,我们这次汇合的目的地是南京。”

于是,一连长带领着两个排的战士和学生以及林婉容和探长走水路,剩余的八十多人由李华夏带领步行前往南京。

按照目前战况来看,水路是最为安全的一条路线,比起陆地上不断逼近追击的日军来说,水路至少要安全得多。

当李华夏一行步行到江阴某处村庄时。

又遭遇到一群疯狂逃窜的难民。

他们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了争抢食物。

德国牧师举着红十字旗正在呐喊:“免费米粥,免费米粥…”

但难民的数量太多了,他们不按照规矩排队,几十秒之内就将牧师的粥缸抢劫一空。

德国牧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时半会根本没反应过来。

“砰!”

李华夏举起枪对着天空,“所有人安静!如果谁敢再动一下,我敢保证我的部下会第一时间把子弹打进你们的身体。”

难民这时候才发现身后涌现出一大批整齐排列的汉子,每个人几乎都背着武器,虽然都穿着农夫的服装。

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训练有素,都是些当兵的。

在李华夏的威逼之下,难民们开始四散开,此时的难民谁也不想跟当兵的有任何关系。

离当兵的越远越好,因为他们知道哪里有兵哪里就有日本鬼子。

难民来得快,逃得也快。

“你们是国军士兵吗?”

德国牧师虔诚的弯腰表示感谢,“请跟我来,在我教堂的仓库里还有国军军官留下的许多罐头食物,我一直为你们保存至今…”

李华夏一听是罐头,直接就拉着牧师的手朝着教堂一路小跑着去。

他的部下都已经三顿没吃过东西了。

一路上,紧赶慢赶一边需要防备追击的日军,还要时不时收拢溃兵…

当仓库的木板门被打开,李华夏都惊呆了,成箱的进口罐头和日用物资和武器装备。

李华夏想不出当时留下这批物资的是谁,但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去,先开罐头…”李华夏命令身旁士兵。

“凭啥中央军能进仓库?凭什么你们先…”皖军的一些士兵突然暴起,指着正在分发罐头的524团士兵。

李华夏拔出缴获的佐官刀劈开木箱,牛肉罐头滚落一地:“按上海战场规矩——伤重的先吃,轻伤员再吃,士兵之后吃,长官最后一个吃!”

一语后,空气顿时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