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37.开始反击吧

士兵们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将这些牺牲的战士尸体掩埋掉。

之后李华夏带着全体一千三百人,致哀!敬礼!

“向死去的同胞们敬礼!”

这一刻,人不分南北,不分老幼,不论出自哪支部队。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夺取日军炮兵阵地。

“三营全体士兵分布紫金山各个碉堡驻守,防止日军进入。”

“一营负责左边的山峰高点,二营负责右翼。”

“记住,此次行动属于秘密行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放枪,我们要在日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拿下他们的炮兵阵地。”

李华夏下达命令之后,所有士兵开始检查各自的装备武器。

十名士兵平均才能分配到两支步枪六发子弹,有些士兵只能徒手和使用工兵铲。

李华夏并不着急。

私下找到赵伟国。

“这些士兵中有没有相对比较精锐的,你从中挑选出七人组成一个班带到我这里来。”

赵伟国做思考状,点点头后便离开。

李华夏趁着这个空档,在碉堡内将系统面板打开,一口气将三张占地仓库卡牌。

【德国Kar98k毛瑟狙击步枪*3(7.92️57毫米弹夹三箱)】

【德国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3(炮弹十箱)】

【德国M24木柄手榴弹*50箱】

发财了发财了!

李华夏开心的叫起来。

狙击步枪和手榴弹以及弹药全部都出现在碉堡内的武器存放处。

三门榴弹炮则突兀的出现在距离他们藏身处的密林之中。

不多时,赵伟国领着七人归来。

“他们都曾经是教导队的教官,被迫撤退后被人群连带进入安全区内的。”

李华夏抬头看向几人。

七人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的确相比较其他士兵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而且这几人表现出一种比较成熟的稳重感,他们的组织纪律也比较强。

七人成队,昂首挺胸,即便是溃兵也不感到耻辱,几人面容尽是刚毅的神情。

“长官,下命令吧!”

其中一人向前一步。

“你之前是?”

“报告长官!原是中央教导总队少尉排长——张中泉。”

“……”

“现在成立一个特种班,由张中泉任班长,由我直接指挥战斗。”

“这里有三把狙击步枪交给你们班,还有碉堡仓库里面有德式手雷,你们全部装备上。”

接着,李华夏将赵伟国喊到自己跟前,“碉堡内有很多德式手雷,你安排士兵送到三营那里,一旦被日军发现,这些手雷就是我们的必杀技。”

“还有,我发现在紫金山上面还有三门克虏伯榴弹炮,弹药也是相当充足,你去挑选士兵组成一组炮兵。”

赵伟国对于李华夏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完全的服从,哪怕有自己的疑问也从不张口去问,绝对执行命令。

这也正是李华夏看中赵伟国的原因。

事不宜迟,李华夏当即率部前往日军炮兵阵地。

经过观察,李华夏发现这股日军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火炮,他们更在意城内发生的事情。

百分之八十的士兵都擅离岗位,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利用望远镜观察南京城内的景象。

看到十分精彩部分,甚至拍手叫好。

早些时间李华夏来勘察的时候,还看到不少警戒士兵,这会赶上饭点,这些日军大概率已经吃饱饭,正在看城内的动向。

李华夏猜想,这群日军恐怕也想着去城里快活潇洒吧。

这帮畜生。

“进攻!”

李华夏手持崭新德国Kar98k毛瑟狙击步枪,八百米开外一枪命中一名日军长官。

随着枪声响起,其余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一拥而上,各种冷兵器纷纷出现。

砍刀、刺刀、鱼叉、砖头木棒。

在场所有日军都吓坏了,一直到被全部俘虏都不敢相信,已经战败的中国军队还会再次出现。

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衣着平民服饰的士兵,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华夏让一名会说日语的教导队士兵告诉士兵:

“他们是国民抗日军队,是上天派遣来消灭他们的。”

日军听后反应并不大,全部士兵昂着头颅狰狞着面孔。

李华夏摇摇头。

“把这些俘虏的头颅全部割掉,用他们的头祭奠死去的同胞!!!”

命令一下,七百多人疯一般的冲上去。

两三个人分一个日军士兵,拳打脚踢一顿之后手起刀落,在日军凄惨的狗叫声中,二百多颗头颅被放在牺牲战士的坟包前。

李华夏想过日军炮兵阵地比较好拿,但没想过他们的炮军阵地如此好难。

零伤亡的情况下拿下阵地。

站在紫金山顶峰,整座南京城尽收眼底。

只是,此刻南京城内烽烟四起,房屋街道全部都是日军,成群结队的俘虏押赴刑场和行刑地。

打开日军存放物资的地堡时,连李华夏都惊呆了。

武器弹药另说,这里居然还有大量的药品和牛肉罐头,面粉几乎将地堡堆满。

李华夏重新将三个营的营长叫到一起,把三个营分别安排在紫金山的各个碉堡群驻防。

另外从一个营抽调两个排驻防栖霞山以防万一。

之后,日军的炮口一半对准南京城的日军军营,一半对准日军的运输车队。

加上从山坡处运上来的三门榴弹炮,李华夏组织起来的部队实力达到了巅峰。

日军的五百条三八大盖和充足的子弹足够他们打一场硬仗。

现在缺少重机枪轻机枪还有近距离的迫击炮。

这时,从山下来了一名自称是自己人的男性。

是李华夏提前安排在安全区仓库的人。

他留下等待许传音。

士兵喘着粗气,双手颤抖着递给李华夏一封电报。

“着李华夏部待守固援,首都既已失守,然孤军难以抗衡,段不然做无谓牺牲,携部撤离,遂与大部汇合再作商议。望所部竭力撤离,保存党国之精锐官军,中正必不负有功之士。”

李华夏痛心疾首。

居然是一纸撤退命令,说的还如此敷衍。

此时南京城周围的军队早已撤退,哪里还有援军。

提升他的军衔让他保存精锐部队的种子,李华夏只能呵呵一笑,精锐何在?

早就在撤退命令发布的那一刻起,所有精锐都消亡殆尽。

撤退?

不可能撤退!

他的弟兄们还不知是死是活,他必须回南京城一次。

更何况,他也对这一千三百号弟兄说过,要与南京共存亡,他不会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