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作为一项历史性的研究,本书力图做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客观评价研究对象的学术成就与不足。
因普罗普的故事诗学思想体系涉及几个学科领域,故本书采取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俄苏文学批评交叉研究的方法。
在使用资料方面,大体分俄文和中文两部分。
俄文文献,主要来源是普罗普的俄文原著、俄罗斯民间文艺学界评论普罗普的原文著述。能做到这一点,与作者的学术经历有关。1997—1999年,历时两年,我奉中国教育部的委派,赴俄罗斯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汉语。这个机会之难得在于,我的办公室地点与普罗普当年工作过的语文系在同一座楼的同一层。我便利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去普罗普工作过的地方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除个人购置了普罗普已出版的全部著作及有关书籍外,我还多次去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彼得堡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民俗学分馆、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普罗普档案馆等处,多方面地查阅资料。我也力所能及地做了俄罗斯学者访谈,例如,俄罗斯著名人类学家,普罗普研究专家之一契斯托夫,著名汉学家、人类学家列舍托夫,普罗普的学生、俄罗斯勇士歌专家、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戈列洛夫,彼得堡大学普罗普档案馆负责人玛尔登诺娃,普罗普的再传弟子、彼得堡大学副教授格拉西莫娃和阿多宁耶娃。我得到了他们的热心帮助,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用于本书的许多资料,大多是第一次由俄文原文译出。
中文文献,主要是国内有关普罗普的介绍、普罗普著述的节译本,以及使用普罗普学说从事个人研究的著作。与本课题有关的文化诗学、故事诗学、民间文艺学理论、民俗学和人类学论著,也尽量利用,在这些方面,除本人藏书外,还借阅了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提供的个人藏书。我还搜集和利用了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资料室的图书资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