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屈辱

作为大宋的官员,马扩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了。

此地的部分官员被朝廷蔑称为“归正人”,他若是因为言行不当,被划分为“归正人”一列,那他的仕途可就彻底完了。

(号称“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何等人物?好不容易到了南宋,却因为一个“归正人”的身份,被弃用闲置了,“归正人”这个身份,可谓是辛弃疾一生都洗刷不掉的“污点”。)

想到这里,马扩只得无奈地垂下头,脚步沉重地向前走去,朝着宋真宗、宋神宗的画像缓缓跪下。

他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尽管面前端坐的是张令徽,但自己心中跪的是南朝的两位皇帝陛下。

张令徽看着马扩下跪的模样,心中感慨,南朝的骨头可真软啊!

“两国和好百年,汝国为何背盟?今引金人攻辽,非引狼入室乎?”张令徽端坐在真宗、神宗画像前,痛斥北宋背叛百年盟约,趁火打劫,将马扩视为“背信弃义”的代表,态度强硬,毫无礼遇。

马扩哑口无言,其身后使者团瞠目结舌。

见到马扩再无傲慢姿态,当下,张令徽神色一正,沉声问道:“河西家(也就是西夏)多次上表,想要发兵与我大辽一起夹攻南朝,本朝每次都将西夏的表章封好,交给你们南朝。”

“我大辽不肯见利忘义,听从那等间谍的建议。可贵朝呢?只听了女真一句话,就立刻发兵前来‘救援’幽燕,这是为何?”

马扩低着头,恭敬地回答道:“西夏国虽然多次有不恭敬的言论传出,然而几十年来,何尝侵占得到我大宋一寸土地?”

“女真所说的话,确实有应验之处,本朝此举,不只是为了救援燕地,也是想要巩固自己的边境地区。”

张令徽听后,心中想着,早这样说实话不就好了,还扯什么救援幽燕,简直徒增笑料。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满是对马扩的不屑。

耶律大石忍不住再次上前,说道:“你作为使者,为何要为刘宗吉牵线搭桥?”

马扩回道:“朝廷诸公已经深入地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我不过是个‘招纳使’罢了,一切都是奉命行事。”

耶律大石看着马扩,沉默了片刻,说道:“因为两国之间曾有过友好的过往,我们也不想为难你这个使者。”

“你且去吃完饭,然后就可以离开了。回去之后,替我传话给童贯:若想辽、宋继续和好,那就还像以前那样;若不想和好,那就请出兵,在战场上见个真章。”

马扩强抑着内心翻涌的屈辱,缓缓站起身来,抬手仔细地整理了一番衣冠。

此刻,他的面容上虽说勉强恢复了几分镇定,可那眼底深处,愤懑之色却如熊熊烈火,怎样也难以彻底掩盖。

只见他微微欠身,声音中透着几分隐忍,说道:“既然如此,马某必定会将耶律将军与张将军的话,一字不差、原原本本地带给童太师。

只是不知,二位将军能否宽限马某些许时日,让我等做好返程的准备?”

张令徽嘴角一勾,扯出一抹满含嘲讽的弧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道:“赶紧去吧,别拖拖拉拉的。

明日午时之前,必须启程离开,我大辽可没闲工夫养你们这些闲人。”

马扩带着使团,满心愤懑地回到驿馆。

他刚一踏入房间,压抑已久的怒火瞬间爆发,猛地一挥手,将桌上的茶盏狠狠扫落在地,“哗啦”一声脆响,瓷片飞溅。

“简直欺人太甚!此仇不报,我马扩誓不为人!”他一边怒吼,一边在屋内焦躁地来回踱步,脑海中如走马灯般,疯狂盘算着应对之策。

身为此次出使的招纳使,马扩原本满怀信心,想着即便无法成功让辽国纳降,好歹也能在气势上打压打压辽国燕京朝廷。

他本以为,战场上丢了的颜面,在谈判桌上总能想办法挣回来。

可谁能料到,张令徽竟使出那般狠招,直接亮出真宗、神宗的画像,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和节奏。

要知道,金兵已然大破天祚帝营帐,其兵锋锐利,直逼山后九州,似乎随时都能擒获天祚帝,这无疑给燕京试图中兴的幻想,狠狠泼了一盆冷水。

在来此之前,道君陛下已经下达命令,再次紧急纠集大军,浩浩荡荡北上,誓言不破幽燕,绝不罢休!

对于马扩这个招纳使而言,此番若是无功而返,那便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如今被张令徽将他的脸面狠狠踩在地上,肆意羞辱。

一想到返回国后,被人背地里奚落,嘲笑,神情不由自主地扭曲。

就在这时,随行的枢密直学士刘元德脚步轻盈,悄然走进房间。

他神色谨慎,轻声说道:“招纳使,您此番受此大辱,可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辽人如今看似态度强硬,可实际上,其国内局势早已是动荡不堪。”

“女真大军步步紧逼,燕京内部各方势力也在暗中较劲,暗流涌动,如今不过是在负隅顽抗,依我看,咱们不妨……”

刘元德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凑近马扩,用极低的声音,将自己刚刚收到的好消息说出。

“招纳使不必担忧,此前杜太冲前来,带来了大好消息。”

马扩闻言,微微一怔,满脸疑惑地问道:“杜太冲?此人如今可是燕京官员?担任何种官职?”

刘元德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激动,竟忘了介绍关键人物的身份。

他赶忙压低声音,解释道:“此人……是李处温之子李奭派来的……”接着,他凑到马扩耳边,详细讲述了整杜太冲前来的详情。

马扩静静地听着,眼中的光亮渐渐燃起,思索片刻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此事大有可为。

另一边,张令徽与耶律大石并肩回到皇城。

耶律大石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对张令徽说道:“令徽,今日咱们的举动,虽说的确挫了南朝使者的锐气,可恐怕也会让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如今我大辽腹背受敌,真要是与南朝彻底决裂,往后的局势,实在难以预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