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时代背景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且多变的背景下,制造业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节点。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同时也拥有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从全球制造业的战略调整与竞争态势来看,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实施一系列战略,旨在重振制造业。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均强调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旨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这些国家的政策导向不仅是对过去去工业化战略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前瞻布局。

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试图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德国的“工业4.0战略”和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均对制造业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虽然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但在国际竞争中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面对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带来的挑战,制造业中小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方面实现突破,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制造业中小企业需要主动拥抱变化,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这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扶持。同时,政府要构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打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制造业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那些能够敏锐捕捉到时代脉搏,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向更加智能、绿色和高效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