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日本皇亲制度研究
- 章林
- 3172字
- 2025-04-28 18:55:20
一 “长屋王之变”与皇亲政治的解体
养老四年(720)二月,大隅国[30]的隼人起兵反抗大和朝廷。同年三月初,朝廷任命中纳言大伴旅人为征隼人持节大将军,率军前往镇压。与此同时,将藤原氏一族带入辉煌的藤原不比等(藤原镰足之子)卧病在床,并于八月三日辞世而去。藤原不比等由于拥立轻皇子(文武天皇)即位,同时将女儿藤原宫子嫁给了文武天皇,因而加深了与皇亲的关系,并逐渐掌握政治实权。藤原不比等去世后的翌日,舍人亲王就任知太政官事,新田部亲王就任知五卫及授刀舍人事。从天武天皇的两位皇子分别就任太政官以及开始掌管中央全军一事,可以看出当时朝廷的紧张气氛以及皇亲势力复苏的微妙变化。[31]
养老五年(721)正月,长屋王从正三位大纳言升至从二位右大臣,成为朝廷的首脑。[32]长屋王是天武天皇的嫡孙、高市亲王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天智天皇的女儿御名部皇女,正妻吉备内亲王是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的女儿,妾室藤原长娥子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从血统上说,长屋王是不折不扣的皇亲,在皇亲内部的地位十分重要。自藤原不比等死后,仅有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亲王在长屋王官位之上,因此,长屋王作为皇亲势力的代表,成为政界屈指可数的主导者。与此同时,藤原不比等之子藤原房前与藤原武智麻吕也分别升至从三位。

图1—1 以长屋王为中心的关系图
养老五年(721)十月,元明上皇(715,元明女帝让位于其女元正女帝)将长屋王与藤原房前召至床前托以后事。同月,元正女帝下达诏书:“诏曰,凡家有沈痼,大小不安,卒发事故者,汝卿房前,当作内臣计会内外,准敕施行,辅翼帝业,永宁国家。”[33]藤原房前获得了以内臣身份发布相当于敕旨的命令的权力。这样,藤原房前实际上开始作为藤原不比等的继承者处理政务,并与天皇结成了十分亲密的关系。
养老五年(721)十二月,元明上皇去世,首皇子的即位问题被提上日程,对此持慎重态度的长屋王与主张首皇子立即即位的藤原武智麻吕开始对立,二人的关系大概就是以此为开端发生了变化。
养老七年(723),有人给元正女帝献上一只小龟。由于小龟双目赤红、十分罕见,便被视为“祥瑞”之兆。元正女帝借此天赐之机[34],于第二年改元“神龟”,同时将皇位让于首皇子,即圣武天皇。同年,长屋王升为正二位左大臣,藤原武智麻吕及藤原房前均被授予正三位。同时,圣武天皇还发表敕令:“尊正一位藤原夫人称大夫人。”[35]但这一敕令遭到长屋王一派的激烈反对。长屋王认为按先例只能称“皇太夫人”,不能称为“大夫人”。最终,圣武天皇下达诏书:“文则皇太夫人,语则大御祖。追收先敕,颁下后号”[36],被迫撤回了敕令。这一事件也成为藤原氏一族与长屋王之间矛盾尖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7]
神龟四年(727)闰九月,圣武天皇的夫人藤原光明子(藤原不比等与县犬养三千代所生)生下了一个期待已久的皇子基亲王。圣武天皇和藤原家族都特别高兴。同年十一月,圣武天皇下诏:“朕赖神祇之佑,蒙宗庙之灵,久有神器,新诞皇子。宜立为皇太子,布告百官,咸令知闻。”[38]仅仅一个多月后,圣武天皇破例将基亲王立为皇太子。当时,“僧纲及僧尼九十人上表,奉贺皇子诞生,施物各有差”[39]。早在养老六年(722),长屋王便奏请对僧尼的统制令,限制僧尼不得在各地自由行动而只能常住药师寺。应该说僧纲及僧尼的祝贺已经表明了他们的立场。此外,藤原武智麻吕等人想借藤原光明子生基亲王之机立其为皇后,但这一提议遭到了长屋王的坚决反对。因为此前没有出现非皇族血统出身的人被立为皇后的惯例。
此时的长屋王仍然是首辅大臣。然而,神龟五年(728)八月,朝廷新设中卫府,作为护卫天皇的禁卫军,由藤原房前任大将。同时,朝廷对授刀寮进行了改编强化,五卫府中大伴氏、佐伯氏的势力受到压制,兵权被藤原氏所掌握。为扫清长屋王的辅翼,藤原氏将政治上被视为长屋王派的大伴旅人调任为大宰府长官,派往九州的筑紫上任。这样,长屋王在朝廷中慢慢地被孤立起来。
但令藤原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神龟五年九月,承载着家族巨大希望、还未满1岁的皇太子基亲王因病夭亡了。就在此时,圣武天皇的另一位夫人县犬养广刀自生下了一个男孩,即安积亲王。藤原氏担心安积亲王被立为皇太子,着眼于能够代行天皇执政权的皇后的位置,企图册立臣下藤原氏出身的光明子为皇后。[40]但这个主张遭到了长屋王等人的坚决反对。长屋王认为藤原家及县犬养家的夫人都不是皇亲出身,立皇储及皇后之事可容后再议,不必急于一时。当然,在这件事上长屋王有自己的打算,他想通过自己的长子膳夫王与圣武天皇女儿阿倍内亲王联姻,让膳夫王继承皇位。由此,双方的怨恨越积越深。
神龟六年(729)二月十日晚,从左京人漆部造君足和中臣宫处连东人等向圣武天皇告密,称左大臣长屋王“私学左道,欲倾国家”[41]。藤原氏趁机在圣武天皇处进谗言。当夜,圣武天皇令藤原宇合(藤原光明子之兄)、佐味虫麻吕、津岛家道、纪佐比物等人率六卫府的军队包围了长屋王官邸,并遣使封锁三关[42],切断长屋王外逃之路。十一日,知太政官事舍人亲王、新田部亲王、大纳言多治比真人池守以及中纳言藤原武智麻吕等入长屋王府邸怒斥其罪行。十二日傍晚,长屋王自尽,同时自杀的还有他的正妻吉备内亲王和儿子膳夫王、桑田王及葛木王、钩取王。长屋王一族中残留的仅有其妾室藤原长娥子及其三子安宿王、黄文王、山背王。
“长屋王之变”是藤原氏策动的一场阴谋,同时也是中央权力由皇亲转入藤原氏手中的一个转折点。“长屋王之变”发生后,朝廷“遣左大辨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等,就长屋王弟从四位上铃鹿王宅。宣敕曰,长屋王昆弟姊妹子孙及妾等合缘坐者,不问男女,咸皆赦除。是日,百官大祓(祓是古代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43]。这显然是进一步的收买人心,安定政局。在鬼神怨灵极盛的时代,“百官大祓”无疑是文武百官为求得心里安稳的举动。同样有趣的是,在《续日本纪》中,天平十年(738)七月丙子条里“密告”被改为“诬告”:
左兵库少属从八位下大伴宿祢子虫,以刀斫杀右兵库头外从五位下中臣宫处连东人。初子虫事长屋王颇蒙恩遇。至是适与东人任于比寮,政事之隙相共围碁。语及长屋王,愤发而骂。遂引剑斫而杀之。东人即诬告长屋王事之人也。[44]
大伴子虫曾受长屋王的恩惠,当他将长屋王之变的告密者中臣宫处连东人斩杀后并没有被问罪。据此可以看出,在《续日本纪》成书的平安时代初期的朝廷内,长屋王被诬告和冤枉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随着长屋王的死去,皇亲政治渐为藤原氏的外戚统治所取代。长屋王自尽半年之后,非皇亲出身的藤原光明子在藤原氏的大力扶持下最终当上了皇后。在圣武天皇立藤原光明子为皇后的诏书中,提出非皇族女性立为皇后并非毫无先例,仁德天皇的皇后就是葛城氏出身。很明显,这个煞费苦心地从远古时代找到的先例,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理由。正是藤原光明子打破了只有女性皇亲才能立后的传统,开创了“人臣皇后”的先例。
在藤原光明子被立后的同时,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也在朝中分别担任要职。长子藤原武智麻吕位居大纳言兼大宰帅;次子藤原房前任参议、中务卿、中卫大将,掌握实权;三子藤原宇合任参议、式部卿;四子藤原麻吕任参议、兵部卿,分别掌管文武官吏的人事关系。兄弟四人在议政官中占了半数,长期把持朝政大权,确立起了藤原四子体制。

图1—2 藤原氏系谱图
“长屋王之变”实际上是中央的外戚贵族与皇亲之间的一次较量,这场权力斗争最后以藤原氏外戚的全胜而告结束。藤原氏是典型的异姓外戚贵族。在这场政变中的第一功臣是藤原不比等。正是藤原不比等总结了苏我氏灭亡的教训,为了避免皇亲势力对于权力的竞争,采取了与天皇联姻的方式巩固既得利益。前已述及,天武天皇时期通过提高皇亲地位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确立了“皇亲政治”。长屋王正是典型的皇亲贵族,但是他在打击藤原氏家族的同时,也引起了圣武天皇的反感,最终因被诬告而自尽。因此,可以说“长屋王之变”是在圣武天皇的默许下由藤原氏所策动的一场政变,其标志着皇亲政治开始走向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