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城外与司马昭陷入僵局之际,三少意识到,要想彻底扭转局势,必须扩充兵力。于是,他以曹奂的名义昭告天下,在蜀地、魏地乃至吴地边境广招兵马,短短数月,竟集结起了八十万大军。
为安置和训练这庞大的军队,三少在洛阳周边开辟了多个巨型营地。这些营地绵延数里,帐篷林立,军旗猎猎作响。三少亲自规划营地布局,设置了专门的训练区域、粮草囤积区以及医疗救治区,确保军队运作有条不紊。
为让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三少挑选军中经验丰富的将领,分别负责不同区域新兵的训练。黄权负责训练来自蜀地的新兵,他深知蜀地士兵的坚韧与灵活,采用山地作战与奇袭战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每天清晨,蜀地新兵们便在黄权的指挥下,进行负重爬山、短兵相接的模拟战斗。他们穿梭在山林间,身手敏捷,喊杀声震彻山谷。
姜维则负责训练魏地招募来的新兵。这些新兵大多熟悉平原作战,姜维便着重训练他们的阵法配合与长途奔袭能力。宽阔的平原上,新兵们在姜维的号令下,不断变换着八卦阵、鱼鳞阵等阵型,步伐整齐,配合默契。骑兵部队更是反复演练长途奔袭战术,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面对从吴地边境招募来的新兵,三少安排擅长水战的赵宇负责训练。吴地新兵本就水性极佳,赵宇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大量战船,训练他们在水上的作战技巧,包括水战阵法、弓弩射击以及战船冲撞战术。宽阔的河面上,战船往来穿梭,新兵们在船上手持兵器,奋勇厮杀,模拟实战场景。
在训练新兵的同时,三少还十分注重军队的后勤保障。他派遣多路使者,前往各地采购粮草、兵器与铠甲。为了筹集资金,三少开放洛阳城的部分商业特权,吸引各地富商投资。富商们看到蜀汉复兴有望,纷纷慷慨解囊。一时间,粮草、兵器等物资如潮水般运往洛阳营地。
然而,这八十万大军的集结与训练并非一帆风顺。军中有部分士兵来自不同势力,心怀异志,时常发生冲突。三少得知后,亲自前往各营地调解。他召集各势力的代表,晓以大义:“我们如今齐聚于此,是为了推翻司马昭的暴政,复兴汉室。若内部纷争不断,如何能战胜强敌?”在三少的调解下,士兵们逐渐放下成见,团结一致。
随着新兵训练逐渐成熟,后勤保障日益完善,这八十万大军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三少站在洛阳城墙上,望着城外整齐排列的大军,心中豪情万丈。此时,司马昭也得知了三少招兵买马的消息,他深知,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终极对决即将来临,而手中这八十万大军,将是三少破局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