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青春与足球

2002年的夏天,宛如一幅色彩浓烈又饱含故事的画卷,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至今仍难以忘怀。那一年,于我们而言,是青春旅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有两个原因让这个夏天格外特别。

其一,是我们初中毕业,即将与朝夕相伴的大多数同学分道扬镳。校园里的凤凰花肆意绽放,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却也预示着离别的愁绪。曾经一起在教室里为了难题争得面红耳赤,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放声大笑的伙伴们,即将各奔东西,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未来。那份纯真的友谊,在毕业的钟声里,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而另一个原因,则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们的男足,竟然如同走了狗屎运一般,奇迹般地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那可是世界杯啊,是全世界足球爱好者的盛宴,是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舞台。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华夏足球崛起的曙光。

然而,这次世界杯比赛的时间,却巧妙得有些“调皮”,恰好与我们的中考最后复习时间撞了个满怀。那几天,老师们可真是操碎了心。他们深知世界杯对这群热血少年的吸引力,就像磁石对铁屑的吸引一样无法抗拒。于是,老师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阻止我们分心,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还时不时地来教室突击检查,就怕我们偷偷溜去看比赛。

可我们那颗被世界杯点燃的心,又岂是轻易能被束缚的?在内心深处,国家队的比赛就像一场盛大的召唤,让我们义无反顾。于是,初中第一次逃课,就这样在世界杯的激情浪潮中悄然发生了。谁让咱们国家队的比赛时间都那么“不合时宜”呢?两场比赛安排在下午两点半,一场在晚上七点半,不是正式上课时间,就是晚自习时段,不逃课,根本就看不到比赛。

第一场比赛那天,我灵机一动,捂着肚子,装出一副痛苦不堪的模样,跟老师说自己肚子疼得厉害,要去小卖部买点药。老师看着我难受的样子,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批准了。我一路小跑着来到小卖部,买了一瓶可乐,然后像个小偷似的,悄悄溜到能看到比赛的地方,站着看了一个半小时。那紧张刺激的比赛,球员们在绿茵场上奔跑、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紧紧揪着我的心。当看到国家队进球时,我兴奋得差点喊出声来,又赶紧捂住嘴巴,生怕被别人发现。

比赛结束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班级。果不其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我一番。不过,当时逃课的同学可不少,大家就像一群“叛逆的小鸟”,为了心中的热爱,不顾一切地冲破了束缚。这种法不责众的氛围,让学校也没有太过责备我们。

三场比赛下来,国家队丢了9个球。那时候,我们年轻气盛,只觉得国足踢得真臭,简直垃圾透顶,心里满是失望和愤怒。可如今,时光流转,回头再看那段历史,才恍然发觉,那时的国足竟算得上是巅峰时刻了。岁月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太多东西,曾经以为的糟糕,如今却成了珍贵的回忆。

中考结束后,暑假像一幅空白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没有作业的束缚,让我们可以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活力。我们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上山下海,肆意玩耍。白天,去海边踏浪,感受海风的吹拂,看着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涌来,笑声在海风中飘荡;晚上,躺在山顶的草地上,仰望星空,数着星星,畅谈着未来的梦想。偶尔,我们还会参加一下勤工俭学,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家长们也格外开明,除了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外,其他的几乎不会过多干涉,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

千禧年之后,琴岛就像一个正在蓬勃生长的巨人,随处都有工地在施工。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城市发展的交响曲。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虽然工人很多,但配套设施却远远跟不上,没有商场,也没有饭店,工人们买东西十分不方便。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像一群敏锐的小猎手,发现了这个隐藏的商机。

回到家后,我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这个计划。每个人都眼神发亮,充满了干劲。经过一番商量,我们决定回家跟各自的家长聊一聊,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没想到,家长们都很开明,不仅没有反对,还每人给我们拿了一笔启动资金。一人一百多块钱,虽然不算多,但当我们几人凑在一起时,也有600多块钱,这成了我们创业的第一桶金。

我们迅速进行了分工。李帅这哥们身强体壮,浑身都是力气,大件东西对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所以安排他去采购日用百货。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李承栋胖乎乎的,是个十足的吃货,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嗅觉,更会吃,所以让他去熟悉的饭店订盒饭,保证能让工人们吃得满意。而我则带着李建军和李光凯,一起拿着保温箱去批发雪糕。我们骑着自行车,在炎炎烈日下穿梭,仿佛一群怀揣着梦想的骑士。

我们的生意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张了。一个塑料盆,批发价两块五,刚开始我们胆子小,不敢加价太多,只卖四块钱。没想到,很快就卖出去了不少。后来,我们发现工人们对价格并不敏感,于是大胆地把价格涨到了五块,竟然还有人连价都不讲就直接购买。冰糕、饮料还有啤酒,这些在炎热的夏天里成了最好卖的商品。工人们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来上一根冰凉的雪糕,喝上一口清爽的饮料,疲惫顿时消散了不少。

第一天,我们用600多元的成本赚了380元。当看到那一张张钞票装进口袋时,我们兴奋得跳了起来,仿佛看到了财富在向我们招手。第二天,我们把赚到的1000元又投入进去,变成了1700元……随着生意越做越熟悉,我们卖的东西也越来越畅销,小摊位前常常围满了工人,热闹非凡。

如果不是后来有人也发现了这个商机,加入进来跟我们竞争,我们可能真的能把学费都赚出来。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干得很不错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分了700多块钱。在那个年代,这可真算是一笔“巨款”了,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暴利。

有了钱,自然需要消费。我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天使,开始盘算着给家人买礼物。我给奶奶买了她最爱吃的蛋糕和山楂糕,想象着她吃到这些东西时脸上那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给妈妈买了一双漂亮的皮鞋,希望她穿上后能更加自信美丽。给爸爸买了一条皮带,希望它能紧紧系住爸爸的腰,也系住我们之间的亲情。给姐姐买了一支口红,让她能更加光彩照人。

等到要奖励自己一下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所剩无几了。虽然给自己买的东西最少,花的钱也最少,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开心。特别是看到家人收到礼物时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就像被阳光填满了一样,无比的舒心。那一刻,我明白了,赚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更在于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2002年的夏天,就这样在青春的激情、世界杯的热血、创业的喜悦以及亲情的温暖中,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