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2.这就是刻在钢板上的账本精神
- 重生后,她带家人走向辉煌
- 有点呆的阿玥
- 1001字
- 2025-04-28 01:05:02
新基建联盟的成立大会定在秋分那天,地点选在江氏老厂房改建的工业纪念馆。
生锈的龙门吊被漆成银灰色,臂杆上悬着“星火链”的盟徽——由三个焊接点连成的星芒,暗合江家三代人的掌纹走向。
江月穿着藏青色工装裙,腕间银镯随着步伐轻响,在签到台看见李援朝正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展柜里的搪瓷缸、炸药箱暗记拓片,以及那枚刻着“公”字的银元。
“各位,”李援朝突然把镜头对准走进来的江国安,老人执意自己拄拐,裤脚还沾着干休所的桂花,
“看见没?这就是刻在钢板上的账本精神,现在变成了联盟的区块链代码——每个数据块都带着当年牛棚砖墙上的手印。”
会场电子屏突然切换成山区实时画面:
发电机房的钢板上,“谢谢”两个字被焊得歪歪扭扭,旁边新刻了排小字——“我们学会用电焊写作业了”。
镜头扫过教室,穿蓝布校服的孩子们正在用触控屏做题,窗外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上,隐约可见“江氏·星火”的LOGO被焊成了蒲公英形状。
柳清沫坐在贵宾席,香奈儿手袋里的U盘已经完成使命,此刻她正在用红笔圈改联盟章程,笔尖在“技术共享”条款上顿了顿。
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山区画路基时,那些用红漆描在岩石上的箭头——原来商业的“共享”,和公益的“指引”,本质上都是在混沌中凿出光的轨迹。
当江月走上讲台,身后的全息投影突然浮现出三个重叠的身影:
1972年在牛棚刻账本的江国安,1992年在南方厂房啃馒头的江雾凇,2008年在斯坦福图书馆研究新能源模型的自己。
“二十七年了,”她摸着讲台边缘的焊痕,那是父亲当年调试设备时留下的,
“我们总说要打破商业壁垒,但真正的壁垒从来不在图纸上,而在——”
话未说完,会场后门突然被推开,穿旧工装的陈天明被两个保安架着,怀里掉出本磨破的笔记本。
江月捡起一看,泛黄的纸页上贴着1998年的调度单复印件,每处“江雾凇”签名旁的五角星都被红笔圈住,边角画满扭曲的齿轮——像极了父亲手账本里的机械草图。
“他在永鑫破产后去了山区,”保安队长低声解释,
“在发电机房待了三天,说要‘看看偷走的图纸长成了什么样子’。”
陈天明突然抬头,浑浊的眼睛盯着电子屏上的“谢谢”二字,喉结动了动:
“当年在脚手架上拍设备,我就想,这焊枪印子怎么跟老江家三代人的掌纹似的……”
江月依旧没有说话,把笔记本递还给他,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老茧——和父亲的烫疤位置惊人相似。
会场突然响起蜂鸣,遥远的山区传来了新消息:
孩子们用发电机余电做了一个简易投影仪,把“我们的光”投在了教室外墙,那光晕里浮动着蒲公英般的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