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叶青时

【诗歌】

一、

林逸的素描本里夹着

一片未完成的梧桐

叶脉延伸成未解的方程

他总在第三节课后

用橡皮擦修改阳光的角度

直到风逸的影子

斜斜落在坐标系中央

二、

图书馆的玻璃穹顶下

风逸收集着光的碎片

那些被书页碾过的午后

在微分方程里

发酵成浅绿色的雾

他记得林逸的铅笔

总在重要时刻折断

像某种蓄谋已久的

求救信号

三、

他们第一次交谈时

梧桐正在落叶

林逸说这是树在流血

风逸却数着伤口里

漏下来的光斑

整整十七个

刚好够拼成

一颗不规则的真心

四、

实验楼后的长椅

记得两个靠得太近的

影子。林逸的白大褂

沾着风逸的蓝墨水

像被反复修改的

遗传密码

而梧桐叶突然落在

他们相触的指尖

成为最完美的

干扰素

五、

那年大雪来得早

风逸把冻僵的梧桐枝

插进保温杯

林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春天必然存在

他们在草稿纸上

种下整片森林

每片叶子背面

都写着

“假设相爱成立“

六、

毕业季的梧桐絮

飘进学位帽的流苏里

风逸的镜片蒙着水汽

林逸的领带

系成莫比乌斯环

他们用四年时间

证明了一个定理:

所有平行线

终将在无穷远处

相交

七、

现在他们办公室的窗前

也种着梧桐

林逸总在会议间隙

数新生的叶片

风逸则收集

每片落叶的阴影

他们知道

有些方程

需要一生来解

而答案

早已写在最初

那片青叶的

叶绿素里

【文言文】

《一叶青时赋》

岁在丁酉,序属三秋。余观夫金陵故地,梧桐夹道,叶落翩跹。忽忆昔年林逸、风逸之事,怅然有怀,遂作斯赋。其辞曰:

夫梧桐者,青玉为干,碧云作冠。林生逸少,常憩其下,执《九章》而凝眉,摹《周髀》以忘餐。时有风氏子逸,抱《离骚》而过之,见落叶沾襟,乃驻而拾焉。二人相顾,叶脉如经纬交错,眸光似星汉沉浮。此一叶青时之始也。

自是林生每晨必至,扫石案以待。风子辄携清茗一瓯,摊《周易》共参。叶影婆娑,移晷忘倦。或值骤雨,则并立檐下,观银线穿叶,林生以数计其频,风子以诗纪其韵。及霁,残珠缀叶,光摇琳琅,二人相视而笑,叶上虹霓,竟成双影。

冬至阳生,风子染恙。林生斫桐枝为薪,煮药三昼夜。烟萦画栋,染就相思纹;灰烬素笺,书成平安字。及春,新叶初萌,风子援琴桐荫,林生按拍而歌。曲未终,忽黄鸟掠枝,惊落嫩叶,恰入弦徽之间,遂成天然宫商。

七月既望,萤火纷飞。二人夜坐石矶,风子指天河曰:“牵牛织女,犹隔清浅。“林生乃取桐叶,掐脉为舟,曰:“愿为津渡。“时露重叶滑,舟坠砚池,墨浪翻涌,竟化并蒂莲开。适值钟鸣漏尽,月隐西楼,而笑语犹在枝头。

及别离日,风子缀叶成册,林生题曰《一叶青时》。后十载,林生掌算院,风子主文坛。每岁深秋,必聚旧地,拾叶较之昔年。见叶脉愈显,犹二人额间细纹;叶色渐沉,似青简丹铅交错。然叶心一点碧色,始终未改,宛若初心。

太史公曰:观桐叶而知四时,睹故人而见平生。一叶虽微,可载三生约;片时虽暂,能镌千古情。世人求长青于松柏,岂知刹那芳华,已胜千年寒木。此林风二子所以寄情于梧叶,而余所以临文嗟悼者也。

越明年,春水初生。林逸于算院西庑手植新桐,风逸自文苑移来旧土培之。每值晨露未晞,二人必携手观苗,林逸以指丈其径围,风逸以笔记其荣枯。新桐抽枝,竟作龙翔之势,时人异之,以为祥瑞。

七月流火,忽有钦使至,征林逸校勘《历象考成》。风逸夜挑灯,为制桐叶囊,内藏演算稿本三卷,外绣河洛星图。临行,林逸解玉佩系于桐枝,曰:“待子归来,当见玉润桐青。“风逸折嫩枝为笛,谱《折柳》新声,其调凄清,闻者泫然。

林逸既行,风逸日暮必立桐下。尝值暴雨,桐叶纷坠,风逸拾而贮之,择其完者,以蝇头小楷录林逸旧作。及晴,见桐枝折断,乃取金丝缠缚,悬玉其梢。是夜有鹤来栖,晨起视之,但见玉旁新生两叶,相对而生,如掌合十。

三年春,林逸使还。未至邸舍,先奔桐下。但见桐已亭亭如盖,玉仍莹然枝头。忽闻笛声自叶间出,仰见风逸横笛坐于虬枝,落英满襟。林逸笑而攀援,至半,枝干忽折,二人俱坠花丛。及起,相视大笑,盖风逸早布软茵于下也。

是年秋闱,有新科举子谒见,见庭中桐叶金灿,请题咏。风逸令取叶为纸,林逸即蘸墨书“天地一叶“四字。举子不解,风逸笑曰:“子不见叶脉乎?纵横皆理,此乃自然文章。“举子恍然,拜谢而去。后此人官至翰林,每谓人曰:“吾一生文章,得于林风二公一叶之教。“

永和九年,二公俱老。庭前桐已合抱,常有学子来谒。林逸每于叶上书算题,风逸则以叶为笺和诗。一日薄暮,风逸忽取锦匣出,内贮青叶数十,皆林逸历年所赠。叶上墨痕如新,犹见当年“一叶知秋“之句。林逸慨然,指庭桐曰:“此木五十春,已阅人间无数秋矣。“

是夜,月华如水。二人对坐桐阴,风逸取陈年桐花酿,林逸布星盘于地。酒至半酣,忽有清风过庭,桐叶簌簌,如诉平生。风逸倚树而歌:“昔年一叶青,今朝满庭金。“林逸击盏应之:“明岁春泥里,犹护旧时根。“歌罢,桐花如雪,覆满衣襟。

太史公曰:余观林风二子,以桐始,以桐终。其叶可铭心,其枝可系玉,其花可酿酒,其荫可栖凤。世人叹梧桐引凤,不知凡木得遇真赏,皆可成祥。若夫林逸之精算,风逸之雅文,犹桐之阴阳两面,同气连理。一叶虽微,纳须弥于芥子;片时虽暂,藏永恒于刹那。后之览者,当知此桐非凡木,此情非俗缘也。

其一·桐医篇

永和十三年冬,风逸染寒疾,咳血不止。林逸取桐根白皮三两,合以去岁所藏桐花,文火煎作琥珀色。适大雪封门,庭前老桐忽折巨枝,轰然震瓦。林逸冒雪拾枝入灶,火焰竟作青碧色,药香满室。风逸饮之,见碗底桐纹宛然,笑谓:“此君精魂,入我肺腑矣。“三日后,疾愈,二人共制桐木药匣,镌“草木有心“四字。时有太医造访,见而叹曰:“《本草》失载梧桐疗心之效,当补此例。“

其二·桐葬篇

元熙初年,林逸卒,年七十有八。风逸取庭前桐木制棺,锯木时,木纹自现算筹之形。葬日,数千桐叶无风自落,覆冢如金被。风逸于墓侧结庐,取落叶编为蓑衣。每晨必扫径上桐籽,日积一斛,至春则播于野。三年后,风逸亦逝,弟子遵遗命,以桐叶覆面,桐枝为枕。及窆,忽见双鹤栖于墓桐,衔叶盘旋,经旬不去。后人名其冢曰“双桐阡“,每岁春分,必有青叶先发于众木。

其三·桐灵篇

太初年间,有书生夜过双桐阡,闻林中弈棋声。窥之,见二老对坐石枰,一执黑子布星阵,一执白子演诗文。枰侧桐叶堆叠,每落一子,辄有叶自飞贴棋谱。及晓,惟见古桐两株,叶上隐现棋纹。书生拾得残叶一片,上有联句:“算术岂无天地理,文章自有鬼神工。“后书生高中状元,奏请立“双桐书院“,植桐百株,讲学其中。每届试期,必有奇异:或见桐叶自组成题,或闻风中吟答之声。世人方知林风二子,已化桐灵矣。

桐史氏曰:

观夫林风二子,生以桐始,殁以桐终。其精魂所寄,岂独在木耶?昔仓颉造字而鬼哭,二子格物则桐灵。盖至情所钟,金石为开,况草木乎?后之学者,见庭前桐叶,当思此中有至理焉:一叶可知春秋,双桐足鉴生死。天地悠悠,而桐荫长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