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国都的新政

古往今来的改革,往往都是以检索户籍为起手式的,无论是文明太后壮大了北魏的改革,还是后来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天下后的新政。因为只有检索出详细的户口数,统治者才能在心中有个账本,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有事时能调出多少劳力,能征集多少兵源。

偏偏晚唐是没这个条件的,因为天子的颜面早就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所以哪怕知道神策军不堪用,还是没有哪个天子肯放弃这支兵马,好歹留着能充充门面,解散了就啥都没了。而达成这一切的代价,是以宦官势大,把天子当做傀儡为代价,可在李瀍之前,没有任何一位大唐天子,是以打散神策军为起手式,然后才重掌大权的。

先前,即便是李瀍想,长安百姓也不会配合他的。

谁知道天子统计了户口后想干什么?是要加税还是加徭役,不然就可能是征兵吧?眼见着就要入夏了,吐蕃每年一度的打劫就要来了吧?凤翔的节度使根本不管用,肯定又会把吐蕃人放下来,如今的天子是个有脾气的,搞不好就会带兵出去迎击,到时死的可都是大伙儿。

虽然李瀍败神策军,杀宦官那一仗打得很漂亮,但百姓们还是不托底。实在是新神策军的装备看起来太简陋了,没有长枪大槊,就是一些竹竿、木棒,还有个很可笑的竹扫帚,大伙承认,那玩意看起来挺厉害的,实战效果也不错,可验证的对手是原神策军,不靠谱的意味还是太浓了。

谁不知道那帮城管是啥玩意啊,现在他们的市容管理工作做得不错,可他们也就是干些杂事的水平了。

上战场拼命,远不是他们能干得来的,拿这帮货色打出来的战绩,实在没啥说服力。

直到李瀍祭出了房地产这面法宝,这玩意后世已经验证过了,效果惊人,虽然后遗症也挺吓人的,但这是晚唐,根本不存在金融工具,没有金融工具助推的地产业,压根也没有后世的那种威力。

何况,对于平民百姓,李瀍是免费赠房,只是他目前还没找到工程师,无法确定最终的房子得怎么建,或者说能不能建。

他的构想中,主要建的是四层的小楼,竹木结构的,应该能建出来,毕竟这时代的宝塔都多有七层高的,更别说宇文恺建过的那个观风行城了。那玩意的技术含量可比造个七层的公寓楼高多了,只可惜没找到宇文恺的后人,毕竟这人是前朝的,死的太早,满天下的找或许能找到,但现在李瀍可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残唐控制的区域,不过两京、蜀地而已,连长安周边,都被藩镇所环绕着,政令肯定是无法通行的。

不过,随着新政的开始,关中的百姓可能会向长安集中,毕竟落了户籍,就能分房,这个吸引力是相当大的,连后世改革初期的百姓都趋之若鹜,何况晚唐的百姓?

而且,李瀍的舆论攻势很有效,毕竟白居易那也是不逊于杜甫多少的大诗人,给后世的中小学生创造过不少痛苦的回忆的。由他主笔解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往往让人看得心有戚戚,乃至潸然泪下,效果是一等一的好。

当然,能看报的前提是识字,不过随着纸张的普及,以及唐初的盛世光景,唐朝的识字率还是比较高的。即使不识字的,邻里总有读书人,遇到这样的好文章,自然会向四邻传播,顺便的,也推广了一下报纸。

报纸上,多是与民生有关的内容,对此敏感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即使不识字的人,也开始通过买报,找读书人解读给自己听,好及时了解朝廷的新政动向,进而采取行动了。

这就是李瀍没想到的了。

他经历了后世的整个改革大潮,但还真没想过,地产的拉动效果有这么强,居然连报业都拉起来了。只能说华夏人对于居者有其屋的执念是藏在骨子里面的,一旦被牵动,就一发不可收拾。

对此,他倒是不担心,毕竟他没上金融工具,而且百姓的房子都是免费赠送的,商品房则是拿来收割门阀以及潜在的藩镇节度使的。房价就算崩溃,也不可能跟后世一样后果惨重,顶多是富人倒霉。

资本时代么,有钱人倒霉是世人都喜闻乐见的,没人会在意的。

长安的门阀太多了,比例已经超过了后世2%的警戒线,根据目前统计出来的户籍数据来看,长安的贫富比例,大概在5%左右,难怪后来黄巢来了长安,在这里杀的那么爽呢。

根据目前统计上来的户籍数据,因为百姓踊跃报名,所以户籍的统计比预想中要快,十天时间就统计出个大概了,倒是忙坏了李瀍的诗人幕府中的幕僚们,但这事是为国为民的,诗人们大多也不在意这点小事,为为国为民的情怀所支配着。

按照这项数字,长安目前共有人口一百二十万左右。

在舆论散开前,本来是没这么多人的,可随着免费分房的消息散播开,周边的百姓开始大量涌入长安。

之前是不会的,因为这些年,吐蕃几乎每年都来长安打秋风,每次还捎带上回纥一起来,虽然没再搞出来攻入长安的恶果,但秋天来打秋风习惯已经成了惯例。

所以,长安的人口每年都是变化的,百姓像候鸟一样,春天考虑今年要不要去长安,夏天就在选定的地点耕作,秋天看看长安今年的安全状况,冬天再根据今年的情况,选择来年的去处。

但现在,长安不是分房了么,连一直打交道的川商都通过李商隐,问询四川人搬来长安的政策,何况本就家在关中的百姓?

还是那句话,对此,李瀍都有点准备不足,至少他就没考虑到四川人会想着搬来长安的事,只能敷衍对方,告诉他,成都那边迟早也会进行房产建设,让他安心等着就好,没必要大老远的搬来长安。

川商半信半疑的走了,看他样子,八成还是不怎么相信,毕竟长安是国都,天子手上又有闲钱,以天子的爱民之心,至少开始的几批分房应该是靠谱的,但之后的,川商就不怎么托底了。

万一,这个项目经营不善,天子后面手上又没钱了呢?

这不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的是,天子接下来肯定要重整武备,搞不好要削藩什么的,华夏这么大,那仗打起来可就没头了,耗的银子也海了去了,天子靠着这球赛能撑得住么?川商对此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