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异常端倪

十月的工地裹着层灰蒙蒙的雾气,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疼。江北蹲在浇筑现场,安全帽檐压得很低,盯着泵管里流出的混凝土——本该均匀的青灰色浆体里,竟掺着星星点点的褐色杂质,像溃烂的伤口。

“这批料颜色不对。”他扯住路过的工友老周,工装裤膝盖处还沾着早晨搬运钢筋时蹭的铁锈,“你看,是不是砂石比例有问题?”老周瞥了眼,吐掉嘴里的烟蒂:“小江,别瞎操心,技术员都没说话呢。”

江北攥紧手里的图纸,设计要求上明明白白写着C30混凝土,可眼前这摊浆体,连最基础的色泽都不符。他想起上周苏晴说过的话,“建筑就像人的骨架,容不得半点马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张叔!”他在搅拌机旁拦住正和承包商交谈的张叔,图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这批混凝土颜色不对,要不要取样送检?”张叔的笑容瞬间凝固,工靴碾灭脚下的烟头,扬起一片灰:“送检多耽误工期,你个新来的懂什么?”

承包商在旁打圆场,油腻的脸上堆着笑:“小江啊,我们都是按标准流程来的,不会有问题。”他递来支烟,被江北挡开。张叔脸色阴沉下来,拍了拍江北肩膀:“赶紧去绑钢筋,别在这瞎转悠。”

江北站在原地,看着两人快步走远的背影。承包商西装口袋露出半截红色票据,隐约印着“砂石采购单”字样。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混着混凝土刺鼻的气味,让他胃里一阵翻涌。

午休时,他在食堂角落找到苏晴。她正对着电脑核对数据,白衬衫袖口沾着墨渍,像朵洇开的花。“苏晴,”他压低声音,“今天浇筑的混凝土颜色不对,我跟张叔说,他...”话没说完,苏晴突然按住他的手,指尖冰凉。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张叔正端着饭盒站在食堂门口,眼神阴鸷地盯着他们。江北浑身一僵,苏晴却若无其事地收回手,笑道:“那批钢筋绑扎进度怎么样?”声音清亮得像往常一样。

等张叔走远,苏晴把笔记本电脑转向他,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采购清单:“三天前砂石供应商突然更换,价格比市场价低40%。”她敲了敲“河砂”那一栏,数据旁标着醒目的红叉,“这批砂含泥量超标,根本不能用在主体结构。”

江北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早晨混凝土里那些褐色杂质,正是泥土的颜色。苏晴合上电脑,声音轻得像耳语:“别声张,我正在收集证据。”她的马尾辫扫过他手背,带着熟悉的茉莉香,却没能驱散他心头的寒意。

傍晚收工,江北故意绕到材料仓库。铁门虚掩着,昏黄的灯光下,承包商正和仓库管理员清点袋装水泥。“这批假水泥能撑到验收吗?”承包商的声音飘出来,江北浑身血液瞬间凝固。他屏住呼吸,却听见管理员谄媚的笑声:“放心,张哥都安排好了,到时候让那个新来的大学生背锅...”

脚下的碎石突然发出脆响。江北脸色煞白,转身就跑,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雨不知何时下起来,冰凉的雨点砸在脸上,他冲进雨幕,泥水溅进眼睛也顾不上擦。直到躲进宿舍,急促的心跳还震得胸腔发疼。

屏风另一侧传来苏晴翻书的声音。江北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喉咙发紧。原来从他初到工地,就早已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张叔的“照顾”、临时夫妻的安排,甚至和苏晴的相遇,都可能是精心设计的局。

“江北?”苏晴的声音带着担忧,“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她拿着毛巾掀开屏风,却在看清他脸色的瞬间愣住。江北的眼睛通红,额角还沾着泥,像只受伤的困兽。

“他们要用假水泥,”他抓住她的手腕,“还要让我背锅...”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苏晴脸色骤变,猛地将他推进储物柜,自己则迅速躺回床上,拉过被子假装熟睡。

门被粗暴推开,张叔的声音带着寒气:“小江在吗?”苏晴翻了个身,声音带着困意:“他出去还没回来,找他有事?”脚步声在房间里徘徊片刻,最终渐渐远去。

储物柜里漆黑一片,江北能听见自己如擂鼓的心跳。苏晴的洗发水味道混着潮湿的空气涌进来,他突然想起她白天说的“我正在收集证据”。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早已孤身奋战在这场阴谋里,而他,绝不能让她独自面对。

雨越下越大,拍打着铁皮屋顶。江北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黑暗中,苏晴轻轻叩响柜门,声音轻得像羽毛:“别怕,有我在。”这句话像束光,刺破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在这个充满谎言与背叛的工地,他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