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PVC盔甲和火器构想
- 跨时空开发,从宋仁宗偷手机开始
- 龙洞道人
- 2506字
- 2025-05-09 22:49:49
卖了黄金,再加经过实验后得知安全无忧后,孙泽更加卖力的投入到跨时空的开发事业中。
虽然让赵祯带了玉米等三样高产的粮食作物回去,但短时间内并不能取得成效。
土豆生长周期至少需要90天时间,红薯是180天,而玉米则需要110天左右。
而根据赵祯之前所述,那边已经快七月末。
土豆尚能够种植一季,但红薯就不行了。
而玉米也错过了最佳栽种时间,最多就是勉强试一试。
今年是没指望了!
虽然就算没有这些高产粮食,今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可孙泽能察觉到赵祯急需提振人心与士气的迫切。
所以他打算搞一些压缩食品提供给赵祯。
让赵祯先暂时能够稳定住局面,尤其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官家是有能力的,官家正在想办法。
打开拼夕夕,输入相关的搜索词,出来大量五花八门的压缩食品。
挑选一番后,最后选择了军用压缩饼干。
说是军用,其实部队早就有更好的了。
所以厂家利用那些淘汰的生产线重新组织生产,打着噱头然后敞开了卖。
这玩意他几年前出于好奇买过一次,然后再也不想尝试了。
那味道怎么说呢,只能说可以饱腹。
可这是以现代人的口味为评判标准。
而要是放在北宋,肯定是无上的美味!
因为它的配料里有小麦粉、盐、糖、油脂、乳制品。
无论哪一样,对于北宋寻常人家来说都是难得的美食。
孙泽很快选定了一款产品。
每袋10公斤,每片100克,共100片。
使用的时候既可以直接吃,一片就能顶上两天。
也可以和水一起煮,要是再加上些野菜之类的,10片足够2、30人一天的消耗了。
他直接订了200袋,花费3万块。
打算等赵祯和刘禅下次来的时候让他们带回去试试。
除了压缩口粮,孙泽还在找有什么样的防护装备。
尽管工地盔被证明有不错的防护效果。
但只能防护住头部。
而在实战中,大部分情况下应该都是冲着人的躯干去的。
毕竟面积大,容易命中。
所以优先考虑能护住肚子的装备。
看了一圈,孙泽首先就把各种盔甲给排除了。
虽然网络上有各式各样的盔甲,而且看测试视频防护效果都非常好。
但这些对于他来说都太过花里胡哨,不实用!
而且最主要的是贵!
一套精湛的铠甲动辄几大千上万,就连最便宜的锁子甲都得几百上千左右。
想给历史时空大规模装备是不可能了,最多就是采购一些现代仿制盔甲供那些将领使用。
随后孙泽又把目光投向普通的钢板。
现代社会锻造的钢制品,那防护效果肯定是吊打北宋的。
唯一的问题是这玩意太重。
1厘米厚,30公分的正方形就重达15斤。
要是再算上改良后长3米,重10多斤的螺纹钢长枪以及其他的装备。
孙泽很怀疑北宋的禁军能不能背着这玩意行军。
最终孙泽选择了他比较熟悉的高密度硬PVC板。
这种板材在工地上也经常使用。
虽然硬度上肯定比不了钢材,但胜在便宜!
1厘米厚的板材每平方只需要100块。
1平方的板材只要切割加工成30公分大小,就能够提供给9个禁军使用。
算下来每块板子也就10块出头,绝对算得上物美价廉,超级有性价比。
而且非常轻巧,也很容易塑形。
到手后只需要稍微用力掰一下,就能很好的贴合在衣服内。
防护效果也不差,普通刀剑几次内肯定是捅不穿的。
这次订了100平方,然后让老板帮忙加工切割成30公分的规格,算上加工费总计花费1万5。
搞定了压缩食品和PVC盔甲后,孙泽又开始查看起火器相关的资料。
火药起源于唐朝,但真正用于实战是在宋仁宗时期。
只不过使用的方式很原始和简陋。
大多数时候都只当做引火物,要么绑在箭头当火箭使用。
或者是掺杂一些有毒的原料,引燃火药后当做原始的毒气弹。
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
只不过现代社会,火药属于管控品。
各种原料的购买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请去喝茶。
孙泽可不想哪天被查水表,所以根本没想过直接给历史时空提供火药。
把配方给他们就行了,让他们自己去折腾。
他最多就是提供一些无缝钢管和改良火器的思路。
如果后续发展的好,甚至还可以考虑提供一些煤气罐。
只需要将阀门那端给切掉,稍加改造就是大口径的良心炮。
这一炮下去,怕不是直接给炸成肉沫!
当然这些暂时还只能是设想,路得一步一步走!
……
福宁殿。
今日是官家去见后世高人的日子,所以吕夷简和晏殊下了朝会后并没有离开。
而是跟着官家去到福宁殿。
二人站在殿门附近,内侍押班张茂则守在官家书案旁。
吕夷简一边抽着烟,一边与晏殊闲聊着。
上次官家赐下的中华已经抽光了,现在抽的是官家重新赐下的天叶烟。
经过他实际对比后,感觉天叶比中华烟味道更醇。
就在他极力向晏殊安利时,不远处传来了动静,官家回来了!
吕夷简连忙将烟头丢在地上踩灭,又将烟头捡起放进袖子里。
然后问道:“官家,此行可还顺利?”
自从确定后世高人真的存在后,他的心态已经彻底转变。
不再像之前那样讲究中庸之道,而是极力谋划如何才能在高人支持下尽快让大宋强盛起来。
对于官家每次去见高人,他都充满期待。
希望官家能够从高人那里获取来了不得的资源。
赵祯一脸笑意,神情激动道:“非常顺利!这次先生给朕送了大礼!”
说罢,他将带回来的玉米、土豆、红薯以及一袋子香烟全都在摆在书案上。
然后示意吕夷简和晏殊走上前来。
“官家,这是何物?”
晏殊看见书案上摆着几样奇怪的物品。
他认出那一袋子长条的是香烟,但其余三样东西就不知道了。
赵祯笑意盈盈的给二人介绍:
“这是红薯,这是土豆,那是玉米。”
“全都是非常非常高产的作物!亩产最高能有二三十石。”
听着官家的介绍,吕夷简和晏殊一脸茫然。
他们现在倒是不怀疑官家中邪了,也不怀疑后世高人在糊弄官家。
而是在怀疑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
江南道的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湖州府,历来被朝廷重点关注。
因为那里出产高产稻米,素有苏常足,天下熟的美誉!
可这几府之地,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就亩产二石至三石。
可眼前这几样东西怎么看好像都不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啊。
赵祯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把先生给的种植说明递给了二人。
吕夷简接过红薯的栽培要点指南,只看了一眼然后眼睛猛的一瞪。
拿着说明书的双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强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又看起土豆和玉米的栽培要点指南。
紧接着他双手剧烈颤抖,语气也是断断续续:“官家,这,这是真的吗?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不是吕夷简不相信,而是纸上记载的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按照栽培指南上记载的,红薯每年一季,可亩产十五石至二十石。
玉米每年一季,可亩产八石至十石。
最离谱的是土豆,每年最多可两季,最高可亩产三十石。
这样夸张的产量数据,如何能让他不激动?
……
(北宋一石谷物约为1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