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两篇论文带来的机会

转到计算机系后,汤华心生悔意。即便在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学校教育与实践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远不如留在历史系听故事来得惬意。这一切皆因他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纯属自找麻烦。

清华毕业生的出路颇为多样。计算机系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愿意留在国内并加入初创公司的少之又少,除非是朋友或是关系要好的同学。

汤华的公司目前吸引力有限,未来前景也不明朗。因此,他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清北,北理、北邮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凭借他在20多年后最前沿科技领域积累的技术与能力,即便在清华,他也有能力成为一名教师。然而,清华的教师任职条件要求博士学位。无奈之下,为了增添自身的光环与履历,汤华只能多写论文,增加调性。

在国内外技术大佬的悉心指点下,汤华完成了两篇颇具分量的论文。其中一篇涉及Bitcome里改进的DHT协议,另一篇则围绕BitTorrent协议的核心机制P2P展开。他所提出的多点下载和上传的协同机制,显著提升了文件分发效率,为后续的分布式文件传输和内容分发技术带来了重要启发。

实际上,这两篇论文已经通过网友于今年三月份在IPTPS国际对等网络系统研讨会上发表。该研讨会通常与ACM SIGCOMM或USENIX等知名会议联合举办,并由微软、英特尔和IBM等知名IT企业赞助。

正因如此,微软总部通知亚洲研究院邀请尚未毕业的本科生汤华前往参观实习,每月提供1500美元的补贴,正式入职后年薪不低于10万美元。这要是换个人,说不定就被招安了。

微软亚洲研究院堪称国内IT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大量技术精英,他们在国内各互联网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例如后来的阿里云之父、工程院院士王坚。

20年后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依旧是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20年前更是IT领域的“圣地”,值得汤华这样的人才前来“朝圣”。

在这里,他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前辈,如现任院长张亚秦、下任院长沈向阳、副院长后来的金山CEO张洪江以及小米创始人之一的林兵等。

这里可谓是群星璀璨,但汤华凭借两篇出色的论文,在众人面前也无需卑躬屈膝。他与前辈们热烈地讨论着BitTorrent协议、P2P下载以及其中蕴含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等话题。

尽管汤华并不打算在微软长期打工,但他还是让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他开具了一份兼职实习证明。这样一来,他不仅有机会与众多大佬交流学习,还能以此为借口偶尔逃课。

这次的实习机会为汤华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方便逃课,还推动了他的音乐彩铃业务向前迈进。

比如,他给IDG的熊鸽发了条短信:“熊哥,有件事想咨询一下,微软本部那边邀请我去工作……”

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策略,旨在向资本证明自己的价值,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

起初,熊鸽对汤华这个充满冲劲的年轻人并未给予太多关注,但汤华展现出的天才光芒难以掩盖,更何况还有微软的认可作为佐证,熊鸽很快便有了积极的回应。

其实熊鸽上次与汤华交流后,就安排人调查,深入了解SP行业的盈利情况,也知晓了从搜虎走出的两位高管创立的空中网。可见不止汤华一个人看好这个行业。

通过熊鸽,汤华认识了谢树铭,此前在渣浪工作多年,去年渣浪CEO被董事会罢免,他也受到牵连,今年被公司优化。由于长期从事市场工作,谢树铭与运营商关系熟络,正是汤华急需的人才。

谢树铭对SP模式并不陌生,他清楚该业务毛利颇高,但已被几个互联网巨头垄断,如移动QO、文字短信、图文游戏等。当前的游戏质量参差不齐,汤华自然不会涉足这一领域。

看到汤华对SP业务如此熟悉,谢树铭不敢轻视。两人深入探讨公司的定位,谢树铭询问汤华想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为何这样做。

汤华坦言:“无论是现有的SP业务,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音乐彩铃,运营商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只有收购足够多的音乐版权,才能在未来的合作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道理虽简单易懂,但仍有部分人自恃关系过硬,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谢树铭在渣浪从事市场工作多年,能够理解并认同汤华对运营商的看法。他深知SP业务虽能盈利,但很可能只是短期的快钱,关键还在于未来的发展。

汤华发挥自己的“忽悠”能力,说道:“我们还有青雀音乐播放器,可以开拓在线数字音乐销售市场,实在不行还能销售音乐播放器。”

谢树铭问道:“就像苹果的iPod?”

汤华回应:“没错,感觉他们或许能借此实现逆袭。不过,仅靠一个播放器还不够,还得搭配一个数字音乐市场。算了,先不说他们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还尚未明确……”

经历了渣浪的变故,谢树铭对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真地与汤华探讨工作事宜,并基本答应加入汤华组建的印象科技。

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吸引高端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两个:金钱和股权。谢树铭或许并非顶尖人才,但他能够弥补汤华的短板,因此极具价值。汤华给予他渣浪同等的待遇,并提供一比一的股份,相当于双倍工资。这一待遇在互联网寒冬时期或许可行,若换作其他时期,可能就略显不足了。

行政人事和财务岗位相对容易招聘,毕竟印象科技目前暂无融资需求,不需要高端的财务人才,能完成基本的记账工作即可。全职技术人才的招聘工作也需同步开展,汤华会抽空进行面试。

还是因为互联网寒冬,造成市场上人才相对过剩,印象科技做不了重点大学的校招,社招还是挺顺利的。一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一个月时间就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