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明朝那些事儿

汤华考进了清华历史系,还没彻底偏离了作家职业的轨道。

“小默同学”对此就很不高兴,这个文娱系统一直要求汤华进入文娱影视行业,一切行为以复兴华夏文化为最终目标。

汤华接受了任务,但他不可能按照“小默同学”的规划去做事,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准备写一本历史通俗读物,赚钱的同时提升知名度。

在写这本书之前,他还得把自己的作家等级提升到“Lv.6视角创新级:突破常规视角,以新颖切入点解构事物,展现独特观察维度和创新思维。”

很显然,汤华打算借鉴《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原作者用一种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明朝近三百年这段复杂的历史呈现得生动有趣。

有“小默同学”的帮助,汤华以Lv.5“情感共鸣级”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复现这本书,甚至还弥补其缺陷和遗憾。但他并没有深刻体会到原著的创新思想,创作过程中肯定不会顺利,所以他得先升级。

然而,汤华现在不准备等了,直接开始了创作。因为找他约稿出书的编辑已经出现了,又把他拒绝了。

得益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个“明星”韩憨的成功,他出版的《三重门》大卖。不少出版商瞄准大赛其他获奖者,而汤华的知名度经过大赛和高考两次放大,已经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创作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汤华对《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印象非常深刻,很快就写了一章交给编辑。

这一章大致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用现代互联网上的语言风格写过去的历史。

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却有些犹豫:“这和你用文言文写作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汤华并不急。他知道未来二十多年里,哪怕移动互联网时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本书还是多次再版,是一本现象级的历史通俗读物。

他反问编辑:“难道现在的消费者会因为好奇买一本古白话文的历史书?我为什么要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

编辑却担忧:“可是太过创新,对你未必是好事。”

汤华回应:“但我们面向的读者群会大大的增加。”

编辑依然不看好:“一本书能不能大卖因素有很多,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未必卖得比特定群体好……”

汤华当然知道这一点。后来饭圈文化盛行,一些偶像发行单曲、写真,高价卖给粉丝,都形成一个产业链了。不过这和他有什么关系?《明朝那些事儿》大卖是验证过的,在“小默同学”的帮助下,这本书成功的概率极高。

可惜,这个萌芽那边介绍过来的编辑没有汤华的自信,想要他写别的书,最后自然是没有结果。

后来又有几个出版社联系了他,都觉得太过冒险,出版的事情也就没有了后续。

这一连串的拒绝,让汤华都有些怀疑自己了。难道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真有那么差?

这种怀疑没有答案。不管是为了出版,还是为了提升写作能力等级,汤华都得继续写下去。

为了收获一些反馈,他把这本书发布到了天涯论坛。

与此同时,汤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进入了正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他一个贫困生为什么要花几千块买电脑,因为他们家可能一年都用不了这么多钱。

不过,911之后,大家一起从外网了解最新情况,他和宿舍几个同学之间也有了比较融洽的关系。

要省钱的话,有笔和纸就可以,可是编程不行啊。汤华重生前是做人工智能算法的,怎么可能不懂编程?只是他以前用的很多工具,包括编程语言都没有后世那么成熟,需要时间适应。

“小默同学”虽然要求他在文娱影视行业创业,但汤华觉得,他这个没关系没背景的新人能不能入行都是问题。这个行业赚钱不稳定几乎成了行业定律。

再说了,国内市场规模不大,就算他成为了行业老大,一年也不会有多少营收和利润,要想做大做强太难了。

因为有系统的限制,他创业的选择并不多。不仅要有“钱景”,还得和文娱影视行业相关,还要能够让他自圆其说。

互联网行业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但哪个赛道就很重要了。更关键的是怎么来钱,想创业没钱可不行。

现在不能出书,花6000多买了一台电脑,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身上还有一万多,一两个月没有进账了,赚钱真难。

“汤华,你的邮件。”宿舍老大回来时顺路带了过来。

“谢谢老大,辛苦了!”汤华抬头看过去,继续码字,键盘噼里啪啦地响着。

宿舍老大好奇:“你这是一本杂志?”

汤华回答:“嗯,好像《故事会》采纳了我的投稿。”

“厉害啊,这都被你做到了!”老大一脸佩服。

故事会在这个年代可能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投稿采纳率可能只有1~2%。不过稿费标准超过了千字一千元,超过了大部分杂志。

汤华同时具备优秀的英语、写作能力,上外网三项能力,从外面搬运内容,加工一下发过去,效率超过了同行。

别人也可以学,但综合实力不一定有他优秀。要知道国内现在才2600万网民,比他强的大多比他有钱,优势在我啊。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读者》、《意林》、《故事会》、《青年文摘》、《知音》这些“名著”更偏爱他的文字。万幸他起了一个笔名,应该不会污染他以后的名声吧!

“怪不得你敢餐餐吃肉,这个月你稿费赚了不少吧?”尖瘦的老三说话了。

宿舍4个人,汤华是老幺。为了长高高,吃肉锻炼是必须的,清华学生也有体育锻炼的传统。

汤华还把国体版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和张道长教学版八部金刚功、长寿功练起来。倒不是他贪多求全,而是根据身体反应寻找适合自己的功法。

“还行吧,今年应该可以把电脑和电费的钱赚回来。”汤华把他赚钱的套路告诉了宿舍的三个人。

不过他们英语和写作水平有高有低,搬运工这种有“钱途”的兼职也不是谁都能掌握的。要知道汤华有“小默同学”协助,能提高文章和那些期刊“名著”的契合度,投稿采纳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不知不觉中,国庆就过去了,汤华的《明朝那些事儿》发布在天涯论坛一个月时间,终于还是引起了这个国内早期最大的网络社区网友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