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柱国!

“这都是陛下自己的才能使得众人臣服,微臣不过是顺人心、顺大势。”

蒙恬毕恭毕敬地作揖。

扶苏看出来端倪,一把拉住蒙恬,引领他来到上座。

“大将军——你我之间,何须这么客套。”

蒙恬收回了手。他觉得现在的扶苏有些可怕。

怎么说呢?

这清君侧的事情干了也就罢了,据他听说,扶苏在军营里只是十几天的功夫,就让一众弟兄们对他心服口服,竟然在军营里拜请他为天子。

这件事让蒙恬一度怀疑,这二十多年来,扶苏是不是一直都是装的。

如果不是的话,那真是大变活人了。

如果是的话,未免太过恐怖了。

“非也,陛下已然为君,微臣乃臣,君臣有别,不可僭越。”

蒙恬再次后退了。

扶苏望着蒙恬这般,自然有些生气。

随后他在原地气的踱步走了两圈,最终回到蒙恬身前说,“既然大将军是在意我如今的身份的话,这好办。”

扶苏说话,驱退了所有的侍卫婢女,只留下自己和蒙恬两个人在一块儿。

随后,扶苏竟然脱下了自己的冕服外袍,然后将其丢在了一边,只留着内服。

蒙恬一双眼睛瞪得牛眼一般大。

“陛下,您这是……”蒙恬那是虎躯一震啊。

“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于值得的人,扶苏只想以诚相待,不论什么君臣之别。”

“如果没有蒙将军,哪里有扶苏的今日。”

“对待将军,扶苏从来都是只会以诚相待。”

扶苏说着,对着蒙恬躬身作揖。

看到扶苏如此信任自己,甚至于敢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给自己。

这一刻,蒙恬终于笑了。

他这便脱下了自己身上的盔甲,二人坦诚相待。

“陛下言重了。方才是微臣之过,还请陛下原谅。”

“蒙恬此次回来,惊闻陛下之举,桩桩件件,和过往相比,陛下都已经是脱胎换骨。”

扶苏微笑,“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商王武丁为了给帝国寻得一个好的宰辅,曾经整整十年不说话。后来遂愿。”

“帝国内忧外患,如果我始终保持刚直,岂不是正中小人下怀。倒不如以退为进,给自己一个机会。”

扶苏有些无奈。

自从自己崛起了,总有人追问自己怎么如今变化这么大。

蒙恬听了扶苏的理由,一时间自然对扶苏佩服不已。“原来如此。”

“这些年公子难为公子蛰伏这么久了。”

蒙恬想到自己以前看不上扶苏公子仁懦的表现,还觉得很是羞愧,对着扶苏又是作揖。

二人慢慢地放下芥蒂,开始像是以前那样师带徒那样慢慢谈话了。

殿门外,李斯、蒙毅、卫延等人前前后后来了,却又陆陆续续又走了。

蒙恬回来的消息,足够震动咸阳。

而他和扶苏两人共处一室,谈论了足足三个时辰的事情,更是让一些大臣们嫉妒的眼睛发红了。

第二天,扶苏就举行了朝会,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几件大事。

“从今日起,朕拜请大将军蒙恬为大柱国。”

“另设军机内阁,专门负责处置军务。由大柱国负责处置。”

“帝国军机要务大事,皆诀于朕。”

一众大臣们听到这话,自然一个个只能干瞪眼了。

都知道扶苏和蒙恬交往密切,谁知道扶苏竟然给蒙恬这样的恩赐封赏。

就是蒙恬自己,也是刚知道这件事。

不过他的迷茫在大臣们眼中多属于作秀了。

这是扶苏做的第一件事。

将军冯劫、五大夫赵婴是蒙恬受封的首要受害者。

这意味着扶苏直接夺取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冯劫自然不满。

有了军机阁,那他们原先的太尉府怎么算。

冯劫举起自己的玉圭,他自然要上议。

可是,赵婴却把他的袖子往下一拉,让他把玉垚放了下来。

“你这是做什么?这还像是朝堂吗?”

“你看看周围再决定啊。”赵婴低语。

冯劫转身一望,大臣们居然都低着头,对这件事不敢质疑。

冯劫再望向秦二世,他的目光只是落在蒙恬身上。

此刻蒙恬正在推辞这个位置。

他只是回来向秦二世禀报了全帝国的真实情况,又说了一些自己对帝国未来的变化的看法,谁想到扶苏竟然让他成为帝国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这种事情蒙恬之前也有所预料,只是等这个天大的喜事落在头上,蒙恬则是另一番体会。

他感到背后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这让他感到不爽快。

蒙恬找了很多借口推辞,这突然而来的喜事,就怕自己接不住。还不如不接。

虽然扶苏已经和自己缔结了姻亲,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蒙恬是个过来人,扶苏的画饼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除非,真正的利益到手。

蒙恬推辞,大臣们一个个噤声,集体沉默,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

冯去疾率先站出来恭喜蒙恬说,“自帝国成立以来,大将军十多年来,劳苦功高,为帝国开拓了不少疆土。”

“如今陛下登基,正是用人之际。”

“那赵高素日里为祸作乱,弄权谋私,逼走了清臣,弄得朝中乌烟瘴气。”

“大将军如今归来,正可以帮助帝国的朝堂改变以往的局势。”

“若是再放任下去,帝国内部的腐败,将会达到无人能够控制的地步。”

“这帝国向来都是,明着的腐败都是小的,被抓起来了。而暗地里的,抓不到的腐败,危害帝国,贻误国家的未来。”

“陛下亲政,正需要着手处理这样的事情,可是却缺乏威严、声望,大将军更加应该鼎力相助啊。”

冯去疾的话,打动了蒙恬,也说服了一些清正之臣。

慢慢地,有一半的朝臣再加上冯去疾的党羽站出来给蒙恬说话,劝他接受皇帝的封赏。

看到众人都赞成此事,蒙恬又看向皇帝。

蒙恬预感到,只要自己做了这个大柱国,以后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儿,蒙氏一族也许会走上光辉荣耀的顶峰,但也许从自己死亡之后,家族开始衰败。

不是只有国家有历史,每一个庞大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人也都有着历史。

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