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宫殿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赵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密报,上面的内容让他心烦意乱。

“诸位爱卿,这楚国的和氏璧已然到了寡人的手中,可如今秦昭王听闻此事,竟来信说愿以十五座城来交换,这可如何是好?”赵王目光扫过下方的大臣们,眼中满是焦虑。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却没人敢率先站出来拿主意。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大王,臣蔺相如愿为大王分忧。”

赵王抬眼望去,见是蔺相如,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蔺爱卿,你且说说该当如何?”

蔺相如神色镇定,上前一步说道:“大王,秦王以城换璧,若大王不允,是我赵国理亏;若给了璧,秦王不给城,那便是秦王理屈。权衡之下,臣以为宁可让秦王在道义上有负于我赵国。臣愿携璧前往秦国,若秦王不交出城邑,臣定当想方设法完璧归赵!”

赵王思索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好!那就有劳蔺爱卿了,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小心谨慎。”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一路车马劳顿,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秦昭王得知蔺相如已到,迫不及待地在章台宫召见他。

章台宫内,秦昭王高坐于华丽的王座之上,两旁侍立着众多大臣,一个个神色傲慢。蔺相如稳步走上前,双手捧着和氏璧,恭恭敬敬地呈给秦昭王。

秦昭王接过和氏璧,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贪婪地盯着美玉,反复把玩,口中啧啧称赞,全然没有提及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心中暗怒,但面上仍保持着恭敬,他微微皱起眉头,上前说道:“大王,这和氏璧虽美,却有一处瑕疵,容臣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一愣,忙将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璧,后退几步,靠在庭柱旁,神色变得严肃而冷峻,他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大王,赵王因畏惧秦国强大,又敬重秦国威严,斋戒五日,才派臣恭恭敬敬地将和氏璧送来。可大王您呢?今日接见臣,礼仪傲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如今若大王一定要强夺此璧,臣便将这脑袋与和氏璧一同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作势就要往柱子上撞去。

秦昭王见状,大惊失色,连忙摆手:“大夫莫急,莫急!寡人岂会食言。”他心里虽不情愿,但又怕蔺相如真把和氏璧撞碎,只好假意说道:“来人,取地图来,将那十五座城指给蔺大夫看。”

蔺相如心中冷笑,他料定秦昭王只是做做样子,便说道:“大王,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五日,以示诚意。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日,举行隆重的交换仪式,臣方能将和氏璧奉上。”

秦昭王无奈,只得答应:“好,寡人就依你所言,斋戒五日。”

蔺相如回到馆舍,心中却丝毫没有放松。他深知秦昭王不会轻易交出城邑,于是唤来自己的贴身随从,低声吩咐道:“你今夜扮作商旅模样,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速速返回赵国。秦王若问起,我自有应对之策。”随从领命,趁着夜色,悄然离去。

五日后,秦昭王斋戒完毕,在咸阳宫举行盛大的交换仪式。蔺相如昂首挺胸,步入大殿。秦昭王见他两手空空,心中疑惑,问道:“蔺大夫,和氏璧何在?”

蔺相如面不改色,从容答道:“大王,臣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君主,从无一个信守盟约的。臣怕受大王欺骗,辜负赵王重托,所以先派人将璧送回。不过大王放心,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若大王真有诚意,先将十五座城交割给赵国,赵国岂敢不把和氏璧送来?臣自知欺骗大王有罪,甘愿受死。”

秦昭王听后,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大胆蔺相如,竟敢戏弄寡人!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蔺相如毫无惧色,哈哈大笑道:“大王且慢!今日臣若死在秦国,天下人便都知道秦国为了一块美玉,杀害赵国使者,秦国的信誉将荡然无存。还望大王三思。”

秦昭王心中一凛,冷静下来。他心想,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还会落下恶名,于是强压怒火,挤出一丝笑容:“蔺大夫果然胆识过人,寡人怎会怪罪于你。来人,摆宴,为蔺大夫压惊。”

蔺相如知道秦昭王已无可奈何,心中暗自庆幸和氏璧已安全回到赵国。宴会上,他表面上与秦昭王谈笑风生,心中却牵挂着赵国的安危。

不久,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亲自出城迎接。赵王满脸欣慰,拉着蔺相如的手说道:“蔺爱卿,此次多亏了你,才使和氏璧完璧归赵,为我赵国保住了颜面。寡人封你为上大夫,以表嘉奖。”

蔺相如连忙跪地谢恩:“大王,这是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从此,蔺相如的名声传遍了赵国,成为了赵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