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终始

  • 粟语
  • 雪打灯儿
  • 1661字
  • 2025-05-17 02:52:06

夜里十一点,终是回来了,我忙到门口去迎,第一次,迎到的是她冰冷的身体…我仿佛还没有回过神去面对这悲痛,等大家把她安置好,摆在客厅的正中间,我们也去收拾灵堂了,在沉重的气氛里我才迟迟反应过来,“我没有姥姥了!……”我独自坐在门口的石墩上,这个对我意义非凡的人,甚至是我最近亲近的人,离开了…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亲我的人了…

姥姥叫英子,和诸多农村妇女一样,出生在20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这个小乡村,姥姥嫁给姥爷后先后生育了我妈妈,我姨姨们和一个舅舅,一共姊妹五个。加上养我18年,我又何尝不能算第六个孩子呢。

从我记事起,姥姥就和我讲了很多她的事情,姥姥的母亲是她父亲娶的第二任妻子,那个年代还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姥姥的母亲生了三个孩子,姥姥,我的大舅姥爷和二舅姥爷。当时刚建国,国家没有生产起来,乡下的农民们还是集体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

姥姥的母亲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是无奈那个年代实在是太穷了,没有什么能给她的,但还是把姥姥教的懂得礼义廉耻,懂得怎么样做个好人,在那个时候那种环境,已经是很难得了。

姥姥也算文盲,只是后来大舅姥爷教过她几个字以及结婚后姥爷教了她几个日常的简笔字,只是谁也想不到,她不识字会在她的晚年帮她度过那些病痛恢复期…

我看着屋里的她,躺在冰冷的木床上,只漏出来一双脚,她的脚很小,小到和我的手一样大,但是她的脚又很大,是她一步步带着我们走到今天,走出这一步步弥足珍贵的回忆…

我看着她黑里透灰的脸,想起来从前从她口中讲述的一幕一帧…

…………

土院里站着她幼时和父母,那个身穿土色马褂袄的男人,半蹲着对她说“英子,你别去上学了行吗,算爹求你了,你要是接着上学,你小弟可就活不了了啊!…”当时她八岁,她刚上过村里组织的育红班回来,“爹…我想上学,我想识字…”…男人有些发愣“那你小弟可怎么办呢?我们两口子每天都要为了咱们一家去挣公分,可是你那小弟现在连话都不会说,我们出去上工没人管他,他怎么办啊这!…”

她妥协了,她知道她无论说什么也没办法的,“那二弟呢,就因为他也是个小子?…娘…”坐在石碾上簸糠的女人长叹一口气“你弟弟们都还小,你先照顾照顾她们,以后他们长大了你不就有靠山了,你啊就跟着我学织布缝纫做饭,以后找个能干活的,和我一样,过一辈子,多舒心!”她似懂非懂的应下了。

小弟才11个月,连饭也吃不了,家里的米缸也好久没见过一粒米了,只能靠在地里捡回来的野草和烂掉的山药根闷成草粥,搅和烂了才能喂给他。英子何尝不想上学堂呢,看着白天一个个小孩背着帆布包去上学,她只能背着大背篓放上小弟去河边给家里的鸡打草吃,她最开心的还是晚上家里人都回来了,“爹娘,小弟长牙了!”“二弟,今天去学堂学了什么?写完作业能不能也教教我!”……后来二弟上小学了,小弟也去育红班了,英子还是在喂家里的牲口,等晚上娘回来给她教些女红。

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英子出落的很是精神,很受十里八乡的大人小孩待见,当然也有看她不顺眼的。那天英子去河里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英子下来啊!这水凉快得很!”英子摆摆手,“我爹说了不让我下去!会被水冲泡的!”底下的孩子愈发大声的叫嚷“英子你看,才到我脖颈子,你快下来吧。!”那孩子站起来看着还真是不深,英子嘿嘿一笑噗通就跳下去了。

玩到傍晚回家,她心虚的推开半掩的门,“爹,娘?”见没人应一溜烟就跑进了堂屋,一只大手揪住她的耳朵就给扔了出来“我早就看见你和那群孩子在外面泡河了!说你不听是吧!看看你有个小闺女家的样吗?你再去我打断你的腿!”英子没哭…只是默默的走到屋里去刷他们刚吃完饭的碗。

刷完碗英子和二弟躺在房上看着星星,咕噜噜…肚子传来一声叫,二弟嗖的起身去屋里拿出来一个山药根糠窝头,“姐姐你快吃,我偷偷藏的,别让爹看着!”英子一口口咬着,一边躺下,再也忍不住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溯溯的往下流,“二弟你得争气啊,姐还得靠你以后给姐撑腰呢”“爹以后再打你,俺就打他!”英子笑着“不是,是外人,有外人欺负姐你再打他!”“行!俺记住了!”……“星星真亮,快点长大就好了……”英子说着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想法,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