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春天来了,我要乘风而起
- 1981,风起小山村
- 送你一颗小星星
- 2211字
- 2025-05-28 16:04:10
家人们不信,李春阳没感觉有什么奇怪的。
毕竟太突然了。
但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
世界在变,自己也需要变。
李春阳对自己说。
作为一个重生者,他了解将要发生的一切,更想要保持与世界同步。
矗立潮头,方能搏击风浪,做一个与时代同步的人。
经过生产队和大队协商,副队长老王转正,另外提拔一个副队长。
老王当上队长后,不打折扣的带领大家修路。
他对修路这件事儿100%支持。
总共1km多路,生产队的人齐上阵。
不出半个月,路就通了。
大家用锄头,铁锹,铲子,开辟出一条3m多宽的路,再用夯石哼哧哼哧的使劲夯。
地基夯实,铺上石子,整个就算成了。
大卡车需要小心翼翼,拖拉机畅通无阻。
他们弄的就是一条机耕道,过拖拉机为主。
修的太宽,除了占地,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投入。
这过一开始李春阳就想到了,所以他提出的方案,就是修机耕道。
能过一辆大卡车,平常拖拉机畅通,比之前不知好多少倍。
之前可都是肩挑背驼,特别是大肥猪,只能抬着出去。
现在用拖拉机拉。
可拖拉机在哪儿?
这让李春阳犯难。
他想买拖拉机,可是没钱。
这时刻别说他家,就全生产队加起来,估计也买不起一辆拖拉机。
所以拖拉机就别想了,能过牛车就行。
不过李春阳之前透露出包产到户的事儿,大家都很感兴趣。
特别是队长老王,四处打听,有没有包产到户的生产队?
终于年前,了解到二队已经开始行动了。
老王兴奋莫名,当天晚上找到李春阳,跟他商量这件事儿。
李春阳坦然的告诉老王,早一年包产到户,大家会早享受一年。
他也会少很多麻烦。
大集体每天吵吵嚷嚷,大家勾心斗角,到最后还不是挨冻受误饿,缺吃少穿。
谁也没这个能耐,扭转这种局面。
只有包产到户才能解决问题。
李春阳的话,老王很赞同,于是召集全生产队的社员开会。
这种事儿就没有人不同意的。
很快就把事情办成了。
老王是个急性子,这些年饿怕了,他做梦都想吃一顿饱饭。
同时也知道自己没能耐,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包产到户这件事儿,办的特别顺利。
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
李春阳没当上队长了,但包产到户是他先提出来的,又是全生产队唯一的高中生。
老王让他全权负责这件事儿。
李春阳也不推辞,为了大家都能分到满意的田地,避免自家上辈子那样的情况出现。
李春阳把远的地,和近的地搭配着分。
大家都支持他用这样的方法。
毕竟这样最公平。
没几天功夫,包产到户完成,全名叫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实就是分田到户。
不过在这时,谁要这么说?
大家就会骂:“瞎说,什么分田到户?咱这是联产承包,懂不懂?”
不管是分田到户,还是联产承包,李春阳从不跟别人争辩。
他开始计划着自家的未来。
首先种蔬菜。
之前系统奖励种蔬菜的书籍。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学习。
学到了很多,准备付诸实践。
随着叮的一声,好久没想起的提示音响起来了:
“鉴于宿主这段时间的表现,特别奖励10积分,请抽奖。”
哇,有这么好的好事儿,李春阳自然高兴。
开始用意念抽奖。
10积分抽两次,每次都是100块,随机抽到的。
提示音再次响起:“恭喜抽到现金200元,已搁在空间,请查收。
希望多多努力,多多赚钱,获得更多抽奖机会。”
提示音结束,李春阳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这年头200块可不是小数目啊。
这么说吧,一头肥猪才值几十块钱。
200块钱可以买500斤大米,买衣服,鞋子,袜子一大堆。
市面上的大米4毛钱一斤,衣服,几块钱就能买一件。
当然一件好一点的衣服要二三十。
农村人一般都是卡其布,要不就是的确良,的确卡。
这两种布比较贵,但耐穿又好看,已经开始流行。
只是一般的家庭买不起,太贵。
口袋里有了100块钱,李春阳对接下来的项目更有信心了。
这时候生产队长老王找到他,商量生产队的鱼塘水库怎么处理?
李春阳一听就来劲了。
这可是致富项目呀!
他对老王说:“叔,肯定是承包啦。
把水库和鱼塘都承包出去,生产队每年白进多少钱?然后把这笔钱分给大家。
大家伙肯定高兴。”
“可是谁愿意承包?还有多少钱承包才合适,这些我不懂啊。”
老王是个老实人,经济方面的事儿,他确实不懂。
李春阳想了想说:“我看这样吧,开个社员大会,让大家来讨论。
如果承包的人多就搞竞标,谁出钱多谁承包。
起步价水库500一年,三口鱼塘,每口一年200,没人承包,我来。”
“好哇,好哇,我估摸着也只有你才敢站出来。
水库虽然大,一年500可不是小数目啊,反正我没这个胆量,也没这技术。”
老王有点儿心虚的说道。
他听取了李春阳的意见,很快召集生产队社员开会。
最后的结果跟李春阳预想的一样,没人愿意站出来承包。
李春阳顺利拿下水库和三口鱼塘。
每年1100块钱,先交100块押金,合同期10年。
合同期内不能涨价,也不能变卦,不然要赔偿损失。
同样,他不能赖账,不能单方面撕毁合同。
需要遵守的义务是双方的,这个李春阳想到了。
在大队人员的组织下,他同生产队签署了合约。
有了合同,李春阳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他首先把几个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对牛大和旺财说:“你们以后除了干自家的田地。
如果想赚钱,就来帮我,每天3小时,帮我喂鱼,晚上轮流着看守水库和鱼塘。
每个月20块钱,每月月底结账。”
听说每天干2小时活儿,晚上帮着守水库,就有20块钱收入。
牛大和旺财都笑的合不拢嘴。
堂弟李春华知道后,直接跑过来问:“哥呀,这么好的事儿,怎么没有我的份儿嘞?”
“你是我堂弟,我能亏待你吗?”李春阳打着哈哈。
关于堂弟他早就想好了。
他们家劳动力强,不用他出手,家里的承包地也是小事一桩。
所以他决定让堂弟,长期跟着自己干。
李春阳的决定,让堂弟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他能不高兴吗?
刘璐知道后,心急火燎的跑过来找李春阳:
“李春阳,我也是你的哥们儿,你不能丢下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