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归途新生

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口,破风车队的队员们推着行李车走出来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上百名车迷举着自制标语和队旗,欢呼声此起彼伏。

“破风!破风!“

“林晓阳!爬山王!“

“张振!真汉子!“

闪光灯接连不断地亮起,媒体记者们挤在最前排,长枪短炮对准了这支载誉归来的车队。

“这...这是怎么回事?“王飞瞪大眼睛,下意识地整理了下衣领。

苏曼同样震惊,虽然她在日本就注意到国内媒体的报道热潮,但没想到会如此热烈。一个穿着破风车队应援T恤的女孩挤到最前面,差点被保安拦住。

“我们能合影吗?“女孩激动地喊道,“看了你们在日本的表现,太感人了!“

张振主动走过去,招呼其他队员一起满足了女孩的愿望。这一举动引发更多粉丝的请求,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请大家有序排队,“机场工作人员拿着扩音器维持秩序,“车队会有专门的见面会...“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侧门走出——杨速拄着单拐,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

“教练!“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喊道,纷纷跑过去。

杨速的气色比视频里看起来更好,虽然仍需拐杖辅助行走,但已经能短时间站立不用支撑。他逐个拥抱了队员们,最后停在苏曼面前。

“欢迎回家,教练。“他故意用了这个称呼,眨了眨眼。

回城的大巴上,杨速分享了车队在他们离开期间的进展:三家新赞助商签约,省体育局提供了专业训练基地使用权,还有数不清的商业合作邀请。

“我们已经不是那支为轮胎钱发愁的业余车队了,“杨速笑着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管理这份突如其来的成功。“

“郑毅的情况怎么样?“苏曼更关心这个。

“安排在协和医院,国内最好的心脏专家主刀。手术定在下周,成功率很高。“杨速的表情变得严肃,“但关于那家日本企业的事,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回到熟悉的城市,一切似乎都没变,又似乎都变了。“极速“自行车店门口挂上了崭新的招牌:“破风职业自行车俱乐部训练中心“。隔壁两家店铺也被租下,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办公区和体能训练室。

“这还是我们的小破店吗?“老周站在门口,不敢置信地摸着崭新的玻璃门。

“内核没变,“杨速拍拍他的肩,“只是外壳升级了。“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队员们各自回家休息。苏曼留下来帮杨速整理从日本带回来的资料和装备。

“所以,“杨速关上门,直奔主题,“中村告诉你的事有证据吗?“

苏曼摇摇头:“只是他的说法。但郑毅确实收到过那家企业的邀请,时间点太巧合。“

“捷轮体育重新找我们赞助也是在日本站之后...“杨速若有所思,“我查过,捷轮的大股东是家跨国集团,在日本有分公司。“

两人对视一眼,都意识到其中的蹊跷。

“先别打草惊蛇,“杨速最终决定,“刘强在工商局有朋友,让他暗中查查那家日本企业的背景。“

第二天上午,车队召开了回国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除了住院的郑毅,所有队员和新增的后勤团队都参加了。杨速介绍了新赛季的规划和人员调整。

“首先,苏曼将正式担任车队教练,和我共同负责训练和比赛。“杨速的宣布引来一阵掌声,“其次,我们新增了两名队员,补充阵容深度。“

新队员之一是女车手李雯,22岁,国内大学生联赛冠军;另一位是来自云南的爬坡手岩罕,18岁,林晓阳的老乡和师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杨速提高声音,“破风车队正式注册为中国自行车协会职业车队,下赛季将参加全国职业联赛和部分国际赛事!“

呼声几乎掀翻屋顶。从一家小自行车店到注册职业车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跨越。

会议结束后,杨速带苏曼参观了新改造的训练中心。专业的骑行台、力量训练设备、理疗室、视频分析室...一应俱全。

“现在压力更大了,“苏曼摸着崭新的电脑屏幕,“职业车队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和更激烈的竞争。“

“所以我们才需要你,“杨速真诚地说,“在日本的表现证明,你天生就是当教练的料。“

苏曼没有立即回应。她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训练场上队员们兴奋地试用新设备的身影。一年前,她还是个普通骑行爱好者,现在却被邀请执教职业车队。人生的转折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最终她转身面对杨速,“但如果你认为我准备好了...我愿意接受挑战。“

杨速微笑着伸出手:“欢迎加入职业教练行列,苏教练。“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标志着破风车队新篇章的开始。

下午,苏曼和杨速去医院看望郑毅。病房里,这个年轻人正在看日本站的比赛回放,看到自己摔车的画面时,表情复杂。

“医生说手术成功率超过90%,“郑毅告诉他们,“但恢复期至少要半年,而且...可能永远不能再职业比赛了。“

“别想那么多,“杨速安慰他,“先专注手术和康复。“

“那家日本企业...“郑毅欲言又止,“我查过他们发来的邮件,IP地址显示是中国,不是日本。“

苏曼和杨速交换了一个警觉的眼神。这一发现证实了他们的怀疑——所谓日本企业挖角,很可能是个幌子。

“别担心这些,“苏曼拍拍郑毅的肩膀,“好好休息,车队永远是你的家。“

离开医院时,杨速接到了刘强的电话。通话结束后,他的表情异常严肃。

“查到些东西,“他压低声音,“那家'日本企业'的注册地址是捷轮体育的一间空置办公室。而且,郑毅的主治医生与捷轮医疗部门有合作项目。“

这一连串的巧合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有人在针对破风车队,而且手段卑劣。

“为什么?“苏曼不解,“我们只是一支小车队,值得这么大费周章吗?“

“也许因为我们太特别了,“杨速分析道,“草根出身,团队至上,不按常理出牌...在商业体育世界里,这种纯粹可能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

“那现在怎么办?“

“继续调查,但要小心。同时专注比赛和训练,实力是最好的防御。“

接下来的两周,车队逐渐步入正轨。新老队员磨合顺利,训练计划有序推进。杨速的康复进展神速,已经能短距离骑行。苏曼则迅速适应了教练角色,将日本学到的经验与杨速的传统方法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训练体系。

郑毅的手术很成功,但正如医生预测的,他的职业骑行生涯可能就此结束。这一消息让全队难过,但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前行的决心。

“我们要连郑毅的那份一起骑出来,“林晓阳在训练会上说,“为兄弟而战!“

全国冠军赛前夕,刘强的调查有了突破性进展。他冒险潜入捷轮体育的档案室,找到了关键证据——一份关于“削弱破风车队竞争力“的内部备忘录,以及向郑毅主治医生支付的异常款项记录。

“足够起诉他们了,“刘强兴奋地说,“商业诋毁和医疗伦理问题!“

然而,就在准备向媒体披露的前夜,刘强遭遇了“意外“车祸。虽然只受了轻伤,但明显是警告。

“我们必须暂停调查,“病床上的刘强心有余悸,“他们玩真的。“

杨速和苏曼陷入两难。揭露真相可能危及车队安全,但沉默又意味着纵容不公。

“先专注比赛,“最终杨速决定,“全国冠军赛后,我们通过正式渠道向协会举报。现在分心只会正中他们下怀。“

苏曼点点头,但内心已经埋下了愤怒的种子。体育应该是纯洁的竞技,却被商业利益玷污。破风车队能做的,就是用实力证明,真正的体育精神无法被击败。

全国冠军赛,将成为他们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