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数据之眼

萧瑾没有回头,径直走向走廊尽头那扇唯一的大门。那扇门看起来厚重、结实,与这豪华公寓的风格一致,门牌号是烫金的“PH01”,更是顶层豪宅,而非他口中念念不忘的“404”。他掏出另一把现代化的电子门卡,在感应区轻轻一贴。

“嘀”的一声轻响,门锁弹开。

他推门而入,反手关上了门,将身后的一切——温暖的走廊、尽职的助手、楼下的惶恐门卫、城市的喧嚣风雨,以及那如影随形的“魔鬼代言人”的标签——都彻底隔绝在外。

门内,是一个极度宽敞、极度奢华,却又极度冰冷的空间。

巨大的落地窗占据了整面墙,窗外是整个海津市在夜雨中被霓虹灯点亮的、迷离而虚幻的夜景。

雨水在玻璃上肆意流淌,将那些璀璨的光点拉扯成一道道扭曲、变形的彩色泪痕。房间内部是冷色调的极简主义:高级灰的意大利沙发,线条冷硬的金属与玻璃茶几,一整面墙的嵌入式书柜里摆满了烫金书脊的精装典籍,更多的是分门别类、排列整齐得如同军队的文件夹。空气里弥漫着高级皮革、雪茄,但其实他并不抽烟,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冷冽的松木香薰的味道,试图掩盖那若有若无、从建筑深处渗透出来的陈旧气息。

这里的一切都一丝不苟,纤尘不染,却缺乏人居住的烟火气,更像一个精心布置的、用于展示和思考的冰冷展厅。

萧瑾脱下被雨水打湿的大衣,随手搭在玄关处一个造型独特的衣帽架上。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凝视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玻璃上,映出他模糊而孤高的身影。

他缓缓从大衣口袋里掏出那把黄铜钥匙。冰冷的金属在掌心散发着微弱的热度。他低头看着它,指腹摩挲着钥匙齿上那些奇特的、被岁月磨平的棱角,以及那段褪色的红绳。

“404……”他低语,声音轻得如同叹息,消散在空旷而寂静的房间里,带着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沉重和……期待。

窗外的雨,依旧不知疲倦地下着。暮色四合,云层低垂,仿佛要将整座城市,连同这栋名为“暮云”的公寓,一起拖入更深沉的黑暗。而在这片冰冷的、被精心包装的奢华之下,有什么东西,如同蛰伏的兽,在旧日的尘埃和今夜的雨声中,悄然苏醒。

……

海津市公安局刑侦中心,深夜十一点。

这里与暮云公寓的寂静截然不同,它是城市对抗罪恶的神经中枢,即使在午夜也保持着高强度、高频率的搏动。

巨大的开放式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区域,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散发的微弱热量、浓咖啡的苦涩香气、以及一种无形的、高度专注的紧张感。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如同密集的鼓点;电话铃声短促而尖锐,如同战斗的号角;墙壁上悬挂的数十块液晶屏幕,如同无数只冰冷的电子眼,实时监控着这座庞大都市的脉搏。

而在整个空间的核心位置,一面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巨幅LED主屏幕前,站着一个身影。

陈思安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色修身西装,没系领带,衬衫领口解开一颗扣子,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乌黑的长发简单地束成一个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光洁的额前,非但不显凌乱,反而平添了几分干练和锐气。

她的身形挺拔如松,此刻正微微仰头,目光如同两柄淬火的利刃,紧紧锁定着巨幅屏幕上如同星河般流淌、变幻的庞大数据洪流。

屏幕的左上角是海津市的实时交通路网图,无数代表车辆的光点,红色为拥堵,绿色为畅通,在错综复杂的道路网格上流动、汇聚、分散。而右上角是通讯数据流瀑布图,密密麻麻的号码、通话时长、基站定位信息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被后台强大的分析系统快速筛选、着色可疑号码标红。

至于左下角是金融交易监控界面,异常的大额转账、频繁的小额拆分、尤其是与已知加密货币交易所关联的账户活动被高亮标记,形成一条条闪烁的、试图隐匿却难逃追踪的资金链条。

另外,右下角则是核心目标——一个名为“暗河”的匿名加密通讯群组的动态信息流,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部分破译,加密信息如同狡猾的游鱼,在层层伪装中若隐若现。

最重要的屏幕中央,则是一个不断被数据流刷新、修正的三维立体城市模型,海津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以虚拟网格的形式精确呈现。

此刻,模型上正有数个闪烁的红色光点,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在城中村那片密集、杂乱的虚拟建筑群中不断移动、聚合。

“目标‘蝰蛇’及其核心成员,确认已脱离主城区监控网络,最后一次有效通讯信号消失在城西老工业区边缘。”一个年轻刑警,技术组成员李盯着自己面前的终端,语速飞快地汇报,声音带着一丝挫败感。“他们启用了多重跳板代理和强加密信道,常规追踪手段失效。‘暗河’群组内也陷入沉寂,他们在进行无线电静默。”

指挥台前的气氛瞬间绷紧。这次代号“净网”的行动,目标是一伙极其狡猾、利用加密货币洗钱并资助跨境犯罪的网络幽灵“影梭”。他们行动隐秘,反侦察能力极强,多次在警方收网前消失无踪。

此刻的失联,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已经遁入城中村那片如同迷宫般、监控覆盖薄弱的“法外之地”,一旦完成资金转移或人员分散,再想抓捕将难如登天。

陈思安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依旧冷静地注视着中央的三维模型。她的手指在面前一个集成触摸控制台上飞快滑动、点击,动作精准得如同外科医生。

“慌什么?”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指挥台的嘈杂,带着一种稳定军心的力量。“只要他们还在这个城市呼吸,还在使用现代社会的‘影子’,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暗河’静默了,但‘暗河’流过的地方,水痕不会立刻消失。”

陈思安的大脑如同一个超频运转的生物计算机,她摒弃了所有无用的情绪,将全部精神力投入到眼前这片由数据构成的虚拟战场。

第一步:时间锚定与空间推演。

她调取“蝰蛇”团伙最后消失点,也就是城西工业区周边所有道路监控,包括民用摄像头、交通探头、甚至部分商店门口的录像,时间锁定在信号消失前后十分钟。

屏幕上瞬间弹出数十个监控画面小窗。她启动警局最新的“跨镜头连续追踪AI”,设定目标特征,深色厢式货车,无牌,车头有细微凹痕——这是前期侦查发现的唯一稳定特征。AI开始疯狂比对、关联。

同时,她调取同一时间段该区域所有手机基站信令数据。

成千上万的手机信号如同萤火虫般在三维模型上亮起,她设定过滤条件:非本地常住用户、短时间内多次切换基站、信号强度异常,暗示在移动车辆内,没多久一片密集的光点被筛出。

随后,她将两组数据流——监控AI的车辆追踪路径与手机信令的异常移动轨迹——进行时空叠加,如同两条在黑暗中蜿蜒的溪流,在三维模型上开始出现交汇的趋势!

第二步:资金流向的幽灵尾迹。

她切入金融监控系统,锁定“影梭”团伙用于中转洗钱的几个核心加密货币冷钱包地址,前期卧底渗透获取。虽然区块链本身匿名,但交易所的KYC实名认证和出入金记录是突破口。“调取过去24小时内,所有与这几个冷钱包发生过关联交易的热钱包地址,并追溯这些热钱包在各大交易所的法币提现记录!”陈思安命令道。

屏幕上,一条条原本隐匿在加密迷雾中的资金流开始显形。巨额的数字货币被拆分成无数小额,通过场外交易(OTC)、混币器(Tornado Cash等模拟器运行)等方式,最终流向几十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银行账户。

这些账户的开户地、近期活动地点……陈思安的目光如同鹰隼,迅速锁定其中几个开户信息模糊、近期在城西区域有ATM取现或POS机小额消费记录的可疑账户!

很快,她将这些账户的活动地点,比如ATM位置、商铺位置等在三维城市模型上标记为蓝色光点。蓝色光点如同散落的珍珠,开始向城西某片特定的城中村区域聚集!

第三步:通讯幽灵的残留回音。

虽然“暗河”群组静默,但陈思安没有放弃通讯数据。她调取目标消失区域附近所有公共WiFi热点和蓝牙设备的被动嗅探记录,警方合法部署的监控设备。

“筛选过去两小时内,出现过的、未在本地登记注册的、信号强度快速变化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这些很可能是目标团伙成员携带的、关闭了蜂窝网络但未关闭WiFi/蓝牙的备用设备。

屏幕上又出现一批快速移动的MAC地址信号点,也就是紫色光点。它们如同受惊的飞蛾,在城中村狭窄的巷道上空快速掠过,轨迹同样指向那片蓝色光点密集的区域!

陈思安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做了一个聚合的手势,刹那间,三维城市模型上,代表车辆轨迹的红色光流、代表异常手机信令的绿色光点群、代表资金终端活动的蓝色光点、代表嗅探到的可疑移动设备的紫色光点……如同受到无形之手的牵引,从四面八方向城西那片如同密集蜂巢般的虚拟城中村模型汇聚!

最终,所有的数据流、所有的光点,在模型上一个极其逼仄、由三栋“握手楼”,这地方楼间距极小,住户在窗口可握手围成的、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名字的小三角区域——“螺丝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度峰值!

那片区域在模型上被高亮的红光覆盖,如同一个正在灼热燃烧的数据核心!

“目标藏匿点锁定——‘螺丝巷’17号、19号、21号三栋‘握手楼’!核心成员大概率集中在21号顶层加盖的临时板房内,那里信号屏蔽效果最好,视野也相对开阔!”陈思安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她迅速在模型上标出突击路线、狙击位点、外围封锁圈。“行动组!按B计划,三分钟后行动!技术组,继续监控目标区域所有电子信号,防止狗急跳墙销毁证据!通讯组,确保频道绝对畅通!”

接下来的行动迅捷如风,精准如手术刀。

由特警和便衣刑警组成的突击队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包围了“螺丝巷”。无人机在夜空中无声悬停,提供实时俯瞰视角。

陈思安坐镇指挥中心,巨屏上分割出突击队员头盔摄像头传回的第一视角画面、热成像图以及三维模型的实时动态。

破门锤的巨响在寂静的城中村夜空中格外刺耳。激烈的短促交火声,电击枪和催泪弹为主、呵斥声、物品翻倒声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屏幕上的热成像显示多个目标被迅速控制。

“控制!”

“控制!”

“发现目标‘蝰蛇’!已制服!”

“发现大量电子设备!正在拷贝数据!”

“发现未销毁的加密U盘!重复,发现关键物证!”

指挥中心响起压抑的欢呼和掌声,行动干净利落,主要目标无一漏网,关键证据得以保全。局长周正雄,一个两鬓微白、眼神锐利如鹰的老刑警,不知何时已站在陈思安身后,眼中满是赞许,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干得漂亮,思安!又是你的‘数据之眼’立了大功!这伙‘影梭’,可是让省厅都头疼的硬骨头!”

陈思安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一丝疲惫爬上眉梢。她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对局长露出一个略显疲惫但真诚的微笑:“是团队配合的结果,局长。技术组的兄弟们在后台提供了强力支持。”她的谦逊并非客套,而是深知刑侦工作环环相扣。

然而,就在她准备下达收队指令时,技术组的李明突然发出一声轻咦:“陈队,有情况!”

李明指着自己屏幕上一段被高亮标记的数据记录:“我们在突击前最后三分钟,收到了一条通过TOR网络发送到我们加密监听节点的匿名信息!内容只有一行坐标和简短备注:‘21号顶板房,后窗空调外机夹层,备用逃生梯钥匙。’”

陈思安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条信息发送的时间点,精准得可怕!正是在突击队即将破门、目标最可能利用后窗和隐藏逃生梯垂死挣扎的前夕!而信息指向的位置,正是“蝰蛇”被抓获的顶板房!

突击队员根据这条信息,果然在布满灰尘的空调外机夹层里,找到了一把锈迹斑斑、通往楼后一条极其隐蔽的垂直铁梯的钥匙!

换言之,如果没有这条信息,一旦“蝰蛇”情急之下选择从后窗跳下攀爬铁梯,在那种混乱环境下,极有可能发生坠亡或逃逸!

这条信息,如同黑暗中的一只援手,确保了行动的绝对安全和成功。

“来源?”陈思安的声音沉了下来,目光锐利如刀。

李明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脸色却越来越凝重:“追踪不到。发送节点是经过多重加密跳转的‘死胡同’,IP地址是伪造的虚拟主机,信息本身也用了军用级的一次性加密算法,无法溯源。发送者……像个幽灵。”

指挥中心刚刚放松的气氛瞬间又凝重起来,一个匿名的、技术手段高超的信息源,在关键时刻提供了警方尚未掌握的、极其关键的内部信息?

这太诡异了!是敌是友?是团伙内讧的告密者?还是……某个隐藏在更深处的、目的不明的第三方势力?

陈思安的眉头紧紧锁起,她讨厌这种失控感,讨厌这种在信息迷雾中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个“幽灵”是谁?他/她如何得知如此精确的内部信息?目的是什么?单纯的“正义感”?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图谋?

这条信息,如同一根无形的刺,扎进了这场完美行动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