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体育志愿者的广泛动员

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是大众体育的重要保障,基层大众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都离不开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支持。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在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培养和组织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些发达国家的大众体育志愿服务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志愿服务参与的人数多。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志愿者高达300万人,澳大利亚有150万人参与大众体育服务,瑞典仅体育组织就有50多万志愿者,日本有28.3%的人参加过体育与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志愿服务项目设置多,志愿者可以自由选择参与不同类别的大众体育志愿服务。三是志愿服务迈入了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这些发达国家不仅建有大众体育志愿者组织,依托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化程度高,而且还制定、实施大众体育志愿者工作计划,对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周学荣,江波.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5,26(4):59.

(一)美国

集中、整合、有序、系统和有组织的工作是美国体育志愿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美国体育志愿活动主要具有四大特点。第一,依托社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各个志愿组织为实施点进行志愿活动是美国体育志愿活动的组织脉络。这种组织分布能够增加志愿服务的数量,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为无数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士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和工作平台,而且能有效整合、配置志愿服务资源。第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个人资助。美国志愿组织的经费近40%来自于政府拨款。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65.其他经费来源渠道还有社会慈善捐赠、私人基金会及合作基金会。近些年,美国已有250多家大企业和民间慈善机构向青年志愿者组织提供了捐款。据统计,2004年美国个人捐赠给公益部门的资金达1199亿美元,另外还有105亿美元是遗产捐赠。第三,志愿者的培训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和宗教性质的国家,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技能培训,还包括对本国不同文化、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基础知识和世界各国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尊重残疾人等内容的培训。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还必须参加为期1年多的培训,培训一般分为服务培训、工种专业培训和赛场专业培训三个阶段,担任领导职务的志愿者还要接受专门的领导能力的培训。曹荣芳,孙颖,董瑞敏.中美体育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前沿,2010(6):71.第四,利用网络技术为志愿者提供满意的志愿服务项目。根据体育志愿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体育志愿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组织者通过网络的便利技术,将体育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详细划分,主要涵盖指导、联络、咨询、组织、设施维护、募捐、宣传、推广等8项,为不同的志愿者提供不同的参与机会,极大地推进了美国体育志愿活动的蓬勃发展。丛宁丽,万勇.析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25.

在美国,互联网的普及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捷,网络成为现代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新兴载体,大大提高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效能,志愿服务参与者更迅捷地看到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效果,体现出自己参与的价值,这将极大地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尽管美国志愿服务组织众多,但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都很高,通常在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站上都有关于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详尽信息,从志愿服务的活动项目介绍、志愿者招募、监督到对志愿服务效果的评估等。志愿服务组织之间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联网,随时互相推介对方所需的志愿服务信息。全国各地的志愿人员还可通过志愿服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互联网平台拓展了美国志愿服务活动,使其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能。例如美国志愿服务组织“国家和社区服务队”为了便于更多的民众参与志愿服务而建立了“服务美国网站”(Volunteering in America),该网站提供了自2000年以来美国各个州以及大约200个大中型城市的志愿服务的相关数据,以便于志愿服务参与者获得相关信息。赵卓,亓少远.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0-11.登录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站后,志愿服务参与者只需输入个人对志愿服务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如城市名、体育志愿服务的领域、项目、时间和服务对象等,志愿服务组织就能依据这些信息推荐和安排与此条件吻合或接近的志愿服务项目供其选择。薛玉佩.美国体育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6.

(二)英国

2005年,英国伦敦赢得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其奥运口号“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显示出政府期望借英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表现激发大众体育热情的理念。因此,英国政府围绕这次盛会制定了丰富的大众体育政策,旨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和大众体育的参与度。奥运会的激励效应可能在短时间内比较明显,而与奥运相关的大众体育政策和战略规划会涉及5年或10年的跨度,可以让大众的体育热情保持得更长久一些,直至成为一代人的生活习惯。英国政府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大众体育战略规划(见表2.3)。

表2.3 伦敦奥运会期间相关的大众体育政策及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王磊,司虎克,张业安.以奥运战略引领大众体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基于伦敦奥运会英国体育政策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3,33(6):24.

英国基于伦敦奥运会制定的一系列体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以奥运会为契机,促进大众体育参与度的提高;除建造一批地区标志性体育场(馆)外,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翻新改造。重点依托单项体育管理组织的作用,横向连接郡级体育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深入学校和社区俱乐部,开展学校运动会计划、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和体育志愿者培养计划等工作。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志愿者的培养和使用问题,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体育志愿者参与计划”(Volunteer Investment Program,简称VIP)。该计划制定于1997年,目的是培养服务于社区体育的志愿者,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VIP计划的原则是“志愿者任用—强化志愿服务动机—继续任用”。VIP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供信息,对各种大众体育活动进行评价,开通VIP热线咨询电话;(2)培养和进修,以体育志愿者和体育俱乐部为对象,内容有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体育活动计划、体育管理等;(3)社会认知和表彰,为推进志愿者活动,进行媒体宣传,评选VIP俱乐部奖;(4)组织支持,对体育志愿者及其从事的活动给予支持,如资金支持、宣传等。艾俊.西方国家培养体育志愿者的概况及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8):130.通过实施VIP计划,英国体育志愿者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机会大大增多,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德国

德国政府把引导和支持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1999年12月,德国联邦议院专门设立了“公民志愿行动的未来”调查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促进德国自愿的、面向公益的、不是以获取物质收益为目的的公民志愿行动,制定具体的政策战略与措施”。2009年11月,德国内政部在向联邦议会提交的《联邦公共服务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志愿者及其组织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游志斌.德国志愿者提升社会管理水平[J].传承,2012(15):82-83.德国宪法准许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享有组织上的自治,通过体育自我管理,不但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也提高了公民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德国奥体联从2000年起设立了“支持体育志愿服务奖”,表彰那些在政治、经济、媒体等领域积极支持体育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和机构。此外,德国还通过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事故保险、给予税收优惠等措施,大力支持志愿服务。侯海波.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98.

(四)日本

日本将体育志愿者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运动会体育志愿者”,指利用自己的时间不定期地为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运动会和地区马拉松赛事等活动服务的一类志愿者。他们又分“非专业志愿者”(经当时的培训即可)和“专业志愿者”(具有专业能力和资格者)。“非专业志愿者”主要从事给大会供水、供食品、做向导、接待、登记、发通知、安排交通、运输及邮件等工作。“专业志愿者”主要从事裁判、翻译、医疗救护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另一类为“社区体育志愿者”,指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定期地为社区体育团体、体育少年团、棒球队等进行体育指导服务以及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提供帮助的一类志愿者。他们又分“体育指导志愿者”和“体育经营志愿者”(指体育团体、俱乐部的管理者)。“体育指导志愿者”主要从事指导、裁判及助教等工作。“体育经营志愿者”主要从事事务、会计、机关杂志等工作。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有多种渠道,除了各大学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外,主要来源是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六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包括“社区体育指导员”“商业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少年体育指导员”“休闲体育指导员”。同时,日本政府为鼓励人们参加体育志愿活动,先后制定了许多相应的表彰制度,如文部科学省的“体育功劳奖”“文部大臣表彰制度”“体育功劳者表彰制度”“社会体育优良团体表彰制度”等,作为给予志愿者的精神奖励。丛宁丽.析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实施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44-45.

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按照规章制度调配人员、安排行动、提供服务、评估效果,其目的在于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志愿服务组织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侯玉兰,唐忠新.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34.目前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美国政府早在1973年就颁布了《志愿服务法》,随后,一系列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得以颁布或修订,包括1989年颁布的《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1993年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和1997年颁布的《志愿者保护法》等。张健,王萍.美国体育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及其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6):17.在新加坡,志愿者组织人民协会依据志愿者每年服务的时间与业绩对志愿者实行多层次的奖励,包括“公共服务奖”“公共服务勋章”“公共服务星条勋章”。陈里予.志愿服务今后或可享受回馈激励[N].新闻晨报,2012-12-04(24).从国外志愿服务的实践看,志愿服务立法对鼓励志愿者参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成为具有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