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

一、什么是语音?语音具有哪些性质?

答:(1)语音的含义

语音是指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2)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声学性质、生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声学性质,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上。

a.音高,是指声波每秒钟振动频率的高低。声波振动频率越高,音髙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髙越低。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b.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音强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c.音长,是指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音长在许多语言和汉语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音质,是指声音的性质、特色,语音最重要的属性。音质变化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生理性质,主要体现在发音器官上。

a.人类有着独特的发音器官,其中肺、支气管和气管是动力器官,喉头和声带是发声器官,口腔、咽腔和鼻腔是共鸣器官。

b.发音时软腭和小舌抬起堵住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出去,发出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闭塞,气流从鼻腔出去,发出鼻音;发音时口腔不闭塞,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出去,发出鼻化音。

心理属性,指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神经对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然而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觉上得到对等的感知,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和概括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a.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例如,普通话[u214]表示“五”,苏州话用[ŋ31],这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约定俗成的。

b.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有差异。例如,俄语舌尖颤音[r],中国人学起来困难,因为不同民族、地域的人们语言习惯不同。

c.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

第一,不同的语音系统包含的音位及其数目是不相同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舌尖元音[ɿ]、[ʅ],舌面音[tɕ、tɕʰ、ɕ],英语、俄语里没有。

第二,几种语言里都有的音在各自语音系统里的作用和地位可能不一样。例如,汉语普通话“南”[nan35]和“蓝”[lan35]声母不同,但有些方言区不区别它们。

二、语音的音质形式与非音质形式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1)语音的音质形式与非音质形式的区别如下:

音长、音高和音强的特征合称为非音质形式,又叫音律形式。它们各自变化的绝对数值对于语音学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各自变化的相对关系。例如,男子发出的高调在绝对数值上常常比女子发出的低调还要低,可我们并不把男子的高调听成是低调。

音质是指声音的性质、特色,音质变化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其中每一方面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2)语音的音质形式与非音质形式的联系是:

非音质特征是依附于音质特征来表现的。人们每次发音除了具有特定的音质之外,也都具有一定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没有高低轻重长短的赤裸裸的音质是不存在的。

三、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语音是能传达一定意义的声音,作为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交际过程中语音怎样与意义结合成词语、句子,会发生哪些变化等等都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社会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1)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语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具有传递意义的功能。这种功能只有当语音与一定的意义结合成为语素、词语时才有可能体现出来。而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是由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例如普通话[u214]表示“五”,苏州话用[ŋ31],这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约定俗成的。

(2)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人们对母语中没有的音就常常发不准或分辨不清。比如俄语的舌尖颤音[r]中国人学起来就比较困难。

(3)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

不同的语音系统所包含的音位及其数目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舌尖元音[ɿ]、[ʅ],舌面音[tɕ、tɕʰ、ɕ],英语、俄语里没有。

几种语言里都有的音在各自语音系统里的作用和地位可能不一样。例如,汉语普通话“南”[nan35]和“蓝”[lan35]声母不同,但有些方言区不区别它们。

四、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语音系疣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五、语音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1)语音学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

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普通语音学和具体语音学。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所有语音的普遍特征及相互间的差异;具体语音学研究各个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

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分为共时语音学和历时语音学。共时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一定时期内的语音系统的面貌;历时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不同时期的语音系统的变化。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分为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和音系学。声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物理属性;发音语音学研究发音器官在发音时的作用;感知语音学研究人的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对语音的感知和处理;音系学据语音的社会功能来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系统。

根据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分为传统方法和与现代方法(实验语音学)的语音学。传统方法不借助实验仪器,根据感官感知的发音器官的活动情况来分析研究语音现象;现代方法凭借实验仪器,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获取实验数据,进行语音研究。

(2)语音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

语音学的分支是从不同角度划分的,因而各分支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即使是从同一个角度划分的分支,也存在相互渗透的情况,如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音系学和实验语音学之间就是相互渗透的。

生理发音和语音的物理声学特性有因果联系,因此发音语音学的研究往往要参照声学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并借助声学研究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

感知语音学的研究经常通过实验仪器对语音的发生和知觉过程进行观测,因此感知心理学与实验语音学密切联系;

实验语音学是在借用一些生理、物理和医学仪器来辅助口耳,审定语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等相联系。

总之,近年来语音学内部各个分支学科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二节  音素和音位

一、如何区别元音和辅音?并分别说明元音和辅音各自分类的情况。

答:(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是由声带声源通过声腔共振作用而形成的有周期频率的乐音。辅音声源一般来自口腔的阻碍或摩擦,这是清辅音;如果声源既来自口腔也来自声带,就形成浊辅音。

元音和辅音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到阻碍。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是元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阻碍而发出的音是辅音。

发音时气流受阻与否和发音器官肌肉的紧张状态有关。发元音吋,发音器官除声带以外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气流受阻与否还会使得发音时呼出口腔的气流强度不同。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减低了气流的速度,声腔中又没有阻碍,所以呼出的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障碍才能发出声音,因而呼出的气流较强。

所以一般从气流是否受阻、肌肉紧张状态、呼出气流强弱这三个方面来区分元音和辅音。

(2)元音的分类

可以将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作为元音分类的标准。

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舌位的高低决定于口腔的开闭,口腔的开闭决定于下颚的升降。一般分为四级:髙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舌位的前后。舌头是一个整体,舌尖的伸缩可以决定整个舌位的前后。—般分为三类: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唇形的圆展。一般分为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3)辅音的分类

辅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写。

发音部位是指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般有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舌根)音、小舌音、咽壁音、喉音13种。

发音方法是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以及克服阻碍的方式。—般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颤音、闪音、边音和半元音8种。

辅音的清浊和送气也包括在发音方法之中。发音时伴有声带振动是浊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辅音;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是送气,反之是不送气,一般针对塞音和塞擦音而言。

二、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音位的各种类型。

答:(1)音位的含义

音位是指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这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2)音位的类型

音位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按照线性组合的顺序,对语流依次进行切分,可以得到音节、音素等语音单位。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岀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如/p/、/t/、/k/等。

除了音质以外,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

a.调位。主要由音髙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有声调的语言里调位是词的语音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调位的多少不一样。汉语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4个调位,其他方言里则有3~9个不等。

b.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以某一特征为主,兼有其他特征,如俄语里构成重位的因素以音强和音高为主;不同语言里重位的情况不一样,如重音在汉藏语里不很重要,但在英语、俄语等语言里却是一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重音位置的不同还影响到非重读元音的弱化。

c.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汉语广州话[ka:i55]街、[kai55]鸡;[sa:m55]三、[sam55]心。

三、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关系?

答:音位是指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指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二者的关系如下:

(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属性即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

(2)所属范畴不同。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相同,操各种语言或方言的人理论上能够发出同样多的各种声音。但是特定语言或方言所选择使用的音素却是有限的,音位便是根据这些有限的音素在各自语言或方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归并出来的音类。因此,音素是人类语言共通的,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

(3)数量不同。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归并出来的,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

(4)集合与成员的关系。一个音位是由几个音素构成的一个集体,音素是这个集体的成员,音位跟音素之间是集体和成员的关系。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变体?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区别?

答:(1)音位变体的含义

音位变体是指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

属于同一个音质音位的不同音质形式(音素)是这个音质音位的音位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音位/a/包括[a、ᴀ、ɑ、ɛ]四个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非音质音位的不同非音质形式是这个非音质音位的音位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的上声调位/214/包括214、35、21三个音位变体。

(2)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

音位的条件变体是指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因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例如英语的/p/、/t/、/k/三个辅音音位出现在词首时是送气的:top、pool、kill;而出现在/s/后就变为不送气的:stop、spool、skill。在英语里,送气的[p']、[t']、[k']和不送气的[p]、[t]、[k]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这三个辅音音位各有送气和不送气两个音位变体。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北京话/w/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ən35]中可以自由变读为双唇半元音[w]和唇齿半元音[v],[w]、[v]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

五、什么是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与音素的发音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特征的含义

区别特征是指某种具体语言中某个音位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总是表现为若干发音特征的对立。例如北京话的/p'/音位,以双唇特征区别于/t/、/k/;以闭塞特征区别于/m/;以送气特征区别于/p/。

(2)音素的发音特征

音素的发音特征是指人类语言中一个音素区别于其他音素的语音特征。常用的音素发音特征有送气特征、部位特征、闭塞音、鼻音、边音、高位特征、后位特征、圆唇等。每个音素都有与其他音素共有的发音特征,也有区别其他音素的特有的发音特征。

(3)音位区别特征与音素发音特征的区别

音素发音特征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特征,音位区别特征是从社会属性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特征;

音素发音特征是人类所有语言的因素的语音特征,音位区别特征是具体语言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音素发音特征包括与其他音素共有的发音特征和区别其他音素的特有的发音特征,音位区别特征只指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

(4)音位区别特征与音素发音特征的联系

语音特征是指不同的音素或音位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包括音位的区别特征和音素的发音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分析要以音素的发音特征分析为基础。

第三节  语音组合

一、说明音节的构成成分和结构类型。

答:(1)音节的构成成分

音节是指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单位。一个音节中的音位(音素)可以分成四种构成成分:领音、起首音、收越音、过渡音。每个音节必有而且只有一个领音,其他三种音节成分则不是每个音节都有的。

领音,是指音节中最响(开口最大)的音。领音一般由元音充当,有时也可由浊辅音充当,如[l r m n ŋ]等,英语it[it]中的[i]就是领音。

起首音,是指音节开头的非领音。起首音一般多是辅音或半元音。如汉语[tai]、[iau]中第一个音都是起首音,但[au]这个音节中,[a]不是起首音,而是领音。

收尾音,是指音节末尾的非领音。如汉语[kan]、[tei]中最后一个音都是收尾音,但[kua]中[a]不是收尾音,而是领音。

过渡音,是指领音与起首音或收尾音之间的音。如汉语[tian]中[i]、[tuan]中[u]是过渡音,英语our[auə]中[u]、price[prais]中[r]和[i]也都是过渡音。

(2)音节结构类型

根据音节构成成分的情况,音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开首开尾音节:无起首音和收尾音。如汉语[a]、[e]、[i]、[o]、[u]、[y]。

b.开首闭尾音节:无起首音而有收尾音。如汉语[ei]、[au、[in]。

c.闭首开尾音节:有起首音而无收尾音。如汉语[pa]、[ti]、[tie]。

d.闭首闭尾音节:有起首音和收尾音。如汉语[pai]、[tuei]。

音节结构也可以从元音和辅音的角度来分析。

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叫开首音节,以辅音开头的音节叫闭首苦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尾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尾音节。这样,音节可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a.开首开尾音节:音节开头和收尾都是元音。如[i]、[ia]、[ai]、[ie]、[ei]、[iau]。

b.开首闭尾音节:以元音开头,以辅音收尾。如[iz]、[an]、[in]、[i:st]、[ian]。

c.闭首开尾音节:以辅音开头,以元音收尾。如[it]、[la]、[fei]、[tie]、[gri:]。

d.闭首闭尾音节:以辅音开头,以辅音收尾。如[fan]、[tuan]、[sti:l]、[prais]。

二、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是什么?

答: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是:

(1)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

(2)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串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三、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答:(1)韵律特征的特点

韵律特征是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也称音律形式。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

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山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

它们是一个相对概念,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其相对值,即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髙、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

(2)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

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

从音节组合层次上看,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

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四、举例说明各种语流音变现象。

答: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几种类型。

(1)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影响另外一个音位,使它变成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汉语普通话中“难”[nan35]在“免”[miɛn214]前面时,后面的音尾被同化成/m/,成为“难免”[nam35miɛn214]。

(2)异化,是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位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位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位。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相连在一起时,前一个字由上声调变为阳平调。

(3)弱化,是指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汉语轻声就是一种弱化音节,其中元音弱化最为明显,如棉花[hua]-[huə]、打扮[pan]-[pən]、坐下[ɕiɑ]-[ɕiə]。

(4)脱落,是指在连续发音时,有的音位减少的现象。元音和辅音都可以发生脱落,如普通话“五个”[ukə]-[uə]是辅音的脱落,“豆腐”[təufu]-[təuf]是元音的脱落;脱落常常是进一步弱化的结果,如“豆腐”[təufu]-[təufə]-[təuf];有时脱落的不止一个音位,如普通话“三个”[sankə]-[sɑ](仨)。

(5)增音,是指为了发音方便而在语流中增加某种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的现象。如汉语普通话的语气词“啊”[a]一般随着前面音节的不同而读成[na](哪)、[ia](呀)、[ua](哇)、[ŋa](啊)。

五、举例说明什么是历史音变。

答:语音的历史音变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音位的分化,音位的转换,音位的补偿等。

(1)音位的合并,是指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音位逐渐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中古汉语中疑母字的声母[ŋ]和零声母本来是两个音位,到现代普通话中都读成零声母。这就是声母[ŋ]音位合并到零声母音位中。

(2)音位的分化,是指在语音发展过程中一个音位逐渐演变成两个或多个音位。如汉语中声调本来是平上去入四声,后来在很多方言中又各分化为阴阳两调,成为8个声调。

(3)音位的转换,是指原有的一个或一组音位向另一个或另一组音位转变。例如日耳曼语辅音的转换。从原始印欧语分离出来的原始日耳曼语在发展中,原来的清塞音(p、t、k)变为清擦音(f、θ、h);原来的送气音(bh、dh、gh)变为浊塞音(b、d、g);原来的浊塞音变为清塞音。

(4)音位的补偿,是指一种语言中原有的音位消失后,出现其他的音位进行补充,以保持语音系统的完整。例如,古代越南语中本来没有声调,后来由于韵尾辅音的失落,出现了音高的升降区别,产生了三个不同的声调;再后来又由于声母辅音的浊音清化,使每个声调进-步出现髙低的区分,成为现代的6个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