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与政策路径
- 沈能 彭慧 王东旭
- 7字
- 2025-02-20 16:52:14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演进
创新生态是创新范式演进的结果。“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他提出的创新是一种毁灭式的创新,主要有开发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者半成品、创建新的产业组织五个方面。创新自被提出以来跨越了三个阶段,从创新范式1.0到创新范式3.0,将创新朝着更注重全面化、全方位化方向推进,借鉴李万和常静等(2014)对从创新范式1.0到创新范式3.0的对比进行分析(见表2-1)。
表2-1 创新范式演进

表2-1 创新范式演进续表

一方面,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自然生态群落依靠食物链维系不同的是,创新生态系统作用的核心是技术,是通过知识和技术将各种群落有机联系在一起,因此,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赵放、曾国屏,2014)。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是简单的能量转移和营养级关系,更多的是根植于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网络中。正是创新活动的社会化过程,保证了创新群落内部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
创新生态系统并非以往的单一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素并存的复合体。一方面,创新生态环境往往在表面上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极化的离合状态,各个元素之间具有无限向外的张力,当某个条件稍显成熟时,它就会在某个时刻、某个方面或某种程度上以极强的能量爆发出来,从而打破先前合理、和谐的稳定状态,进入新的不稳定、不和谐状态(梅亮等,2014)。特别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具有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创新生态系统复杂的外观,使其难以度量。
另一方面,创新生态系统又是存在于其赖以生存的那个社会的统一体内的。各个要素在不同的层次间,虽然受到多极的吸引、融合或者排斥、对抗,几乎始终处于发生在各种变换过程中的种种不停息、不终止的碰撞之中,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却又始终无法脱离这一环境内在的制约(吴绍波、顾新,2014)。在这个过程中,对抗起源于内部的因素是过程运作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一种需求,该过程实际运作的基本动力来自外部干预,这一干预能够实现人们构建和改造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此,认识我们意欲构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的应然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创新生态系统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它极大地深化了创新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从传统的创新线性模式到现在的创新系统模式,人们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技术创新的环境作用过程,拓展了技术创新环境的研究思路(曹如中等,2011)。但是,在对技术创新系统论的认识基础上,如何识别出成功的创新环境和失败的创新环境,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的提出为我们研究国家或区域创新环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范式。生态和谐发展是社会永恒的旋律,回归大自然,从自然规律中寻找生存法则,是研究把握技术创新管理活动规律的有效途径和工具,因此,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