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建一所自己的大学

于洋对自己研发的战机有信心,结果也是早已预料,只是军部对待这个项目比较严谨,一定得等到全部完成测试之后才能确定。

这个还需要一段时间,于洋交代了项目组的两位副组长定期向自己汇报,就不再过问,不能栓死在一个项目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

……

一元科技集团旗下唯一直管的乙级子公司——魁星教育集团,主要负责管理旗下的技工学校、职工子弟学校还有希望学校。

旗下大部分的技工学校现在都是普通的技术工学校,学历水平只相当于中专或者高中,最近,终于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升级为大学专科学校,这也许是于洋帮军部一个大忙,府院投桃报李。

现在全夏国一共有25所魁星技工学校,都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驾驶人员、服务行业人员的。

学制长的是一年期,短的是一个月,从这些技工学校里出来的也只是考一个职业技能的等级证,最多也就考一个工程师。

三年以前,魁星技工学校长安校区就申请成为高等专科技术学校,一年制学生毕业可以发中专学历证书的。

又经过这三年时间不断地进行高端师资引进,硬件设施的提升建设,已经具备升级的条件。

今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魁星集团就向教育部门提交了申请,经过几轮的考核,终于拿到了升级为大专的资格。

资格一拿到,于洋就大手一挥,直接在长安技校和中专旁边向市政部门申请了一万亩地。

一元科技集团计划投资一百亿元夏币新建一座全新的校区,作为大专的校区使用,还好原来中专的位置就是郊区,附近空地还很多。

说是大专,但是校园的规模和设施都是按照一流大学的标准建造的,于洋的期望可不是止于大专。

这么多年,一元科技集团一直在不停的引进人才,但是要说最出人才,最培养人的地方还是学校。

所以按照于洋的规划,魁星教育集团一直不停的在建学校,从培养技术工人开始,现在逐渐向学科型、科研型人才培养转变。

升级后的新建的大专,于洋不准备再用魁星学校的名称,建成后将正式命名为一元科技学院这个名称,学院第一批申请开设了十个专业学科。

学院开设的学科主要也是对应一元科技集团的主要产业,和混沌研究院的研发部门,包括机械工程专业、动力工程专业、航空工程专业、航天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化工专业、电子工程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还有一个土木工程专业。

等过几年积攒一些底蕴之后,申请升级为本科院校,之后再开设对应集团剩下的专业学科。

现在一口气申请开设十个专业,对于普通的大专学校已经是强的离谱了,好在于洋有这个底气,要不是条件不允许,都想直接申请本科院校。

于洋想创建一所综合型的一流大学,常言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于洋在努力把自身的短板补齐。

就像一元科技集团,凡是涉足的每个行业,都是按照全产业链进行综合发展的,于洋也是怕被人卡脖子,自己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一些非核心中下游的产业链,都是自己先弄出来,再放给别的公司去做,让别人喝点汤的同时,顺便让别人给自己打工,自己就可以轻松的主攻核心产业。

一元科技学院的十个专业,除了从其他高校挖来的老师,还有社会上招聘的一些老师。

于洋又在混沌研究院内部发了一个通告,凡是T12级以上的研发人员都可以来学校兼职,不强制,但是有优先挑选学校人才的权利。

于洋给自己还任命了一元科技学院名誉校长,到现在于洋还一直兼着西大的名誉教授,虽然每年只上几节课,但是一些科研项目没少参与。

混沌研究院即使T8级的研发人员,除了少数特殊情况,最低都是硕士学历,T12级的放到大学里最少都是副教授级。

一元科技学院新校区的设计和建设,于洋已经交给天权集团,一期工程占了30%左右的面积,预计8个月时间可以完工,正好可以赶上明年的招生开学。

学校中专部继续保留,大专部由魁星集团成立筹备组重新组建,计划用建校的这8个月的时间,完成教职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

学院二期工程的工期预计18个月,校园全部建成之后,就是再次申请向教育部门申请院校升级为本科的时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于洋也不奢望一步就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个只是自己的长期目标,任重而道远。

至于生源,其实于洋一点也不缺,起码一元科技集团职工子弟,加上沾亲带故的也有好几万适龄的学生,总会有些学生成绩适合,可以报考一元科技学院。

于洋也让集团对各子公司、研究院的职工进行通告,凡是报考一元科技学院的职工子女及三代以内亲属,第一批三年学费全免,第二批三年学费减半,成绩优异的还加倍给奖学金。

而且第一批学生大专毕业的时候,学院的本科应该也可以申请下来了,这些学生可以继续考专升本,来个无缝衔接。

……

一元科技集团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一万亩地皮批准下来,到土地平整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

于洋参加完一元科技学院新校区的奠基仪式,也到了元旦假期,于洋和王馨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整个下半年十月节和中秋节的时候两人都没休息。

……

元旦假期就三天,两人也没到处溜达,半个月前“腾云”号私人飞机1号机就下线了,由于太忙,于洋也没有第一时间去体验一番。

倒是保镖和助理们打着帮于洋测试飞机安全的名义飞了好几圈,回来之后向于洋汇报的就几个字,快、舒服、够劲、爽……(于洋:你们到底测试的啥?感觉怪怪的……)

从“飞燕”77号机,到“祥云”7号机,于洋的飞行座驾一直在更新换代,现在果断被新下线的“腾云”1号机取代,“祥云”7号机成为了备用机。

“腾云”号于洋也没打算造太多,主要还是太贵,8个多亿夏币的单价一般人也买不起,于洋打算再造3架放到天鹏航空服务公司对外运营。

第一批第1架给自己当做主座驾,再给集团和混沌研究院各1架,做应急使用,一共6架。

乘坐新“腾云”1号机,从长安城直接飞到琼州航天基地只要一个小时。

“腾云”号内部采用新的抗压技术,所以即使超音速状态下,坐在飞机里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趁着三天假期,于洋和王馨来到了琼州,除了在基地的机场下飞机,连基地也没进去。

两人直奔天御海滨度假酒店,舒舒服服的休养三天,把工作和研发全都抛开,啥也不问。

现在这个时间段也就琼州这边暖和一些,于洋和王馨也是经常来这边。

王馨平时工作出差的时候还是继续乘坐于洋送她的那架“祥云”17号机,和于洋出来溜达的时候才坐“腾云”1号机。

别的有钱人出行时纠结开哪辆豪车,于洋和王馨则是纠结出行的时候坐哪架飞机。

他们俩没有那些太豪华的汽车,只有几辆自家制造的龙马的汽车,三架私人飞机,两架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