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棋局
- 苟在江湖刷声望,我无敌了!
- 渊渟涣明
- 2331字
- 2025-03-18 18:00:03
当沈安从睡梦中醒来时,已经是中午。
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
沈安打开院门,站在门口观察了一下。
整条街道一片萧索,空无一人,家家户户大门紧闭,青石地砖上一片泥泞,零星散落着布善堂游行信徒的红色传单。
不远处的银杏光秃秃的,树梢上最后一片枯叶被寒风扫下,落在沈安的脚边。
林蓉比沈安早起许多,此时已经做好了饭菜——一锅米饭,一盘土豆炒腊肉,一盘腌白菜,以及一碗蛋羹。
灶房里,饭菜端上桌后,三人围坐在饭桌边。
灶台下的煤炭仍在燃烧,散发着暖意,桌上的饭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儿。
两姐妹已经换上了有些臃肿的棉衣,穿着厚厚的棉鞋。
而沈安火气旺盛,丝毫不感觉冷,依旧穿着薄薄的长衫。
“又是土豆炒腊肉和蛋羹,都吃了好几天了。”
林芷苦着脸,扒了一口饭:“姐夫,外面什么时候能恢复太平?”
“不会太久。布善堂的事儿闹得太大,瞒不住的,想必官府已经收到消息了,会有官兵前来镇压的。”沈安想了想道。
沈安看出林芷心中的不安,摸了摸她的脑袋:“咱们安安心心地躲在家里,有姐夫在,不会有事的。”
话虽是这么说,但沈安心里也没多少底气。
生活在地球时,他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安稳繁荣了数十年。
上一次战争还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他都还没出生。
而乾康这边,仅仅才建国二十七年,社会秩序便有了崩塌的现象。
前世有句老话:宁做太平犬,不当乱离人。
沈安算是切身体会到了,社会稳定有多珍贵。
回想着最近发生的一切:粮价暴涨、流民、盗匪、布善堂、赤心丹,巡捕司遭受袭击……
关闭码头封锁消息,粮价暴涨搅动人心。
宗教操控平民百姓,赤心丹控制武人。
维稳的巡捕司被袭击。
暴力机关镇武司和城外驻扎的官兵营从始至终没有消息和动作。
一个个事件一条条线索从脑海中划过。
渝城发生的一切,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全局。
沈安嗅到了叛乱和战争的味道。
“还是太过弱小了。保护不了家人,甚至自己都不见得护得住。”沈安心中对自己说。
心念一动,一道银白色的玉壶光影浮现脑海。
【道主:沈安】
【名望等级:声名鹊起89331/100000(每日固定获得64点名道点)】
【技能:斗鹤刀法(大成12/800)、铁马功(入门85/300)】
【名道点:704】
名道点依旧不够提升斗鹤刀法,每日64点看似不少。
但一门粗浅武学从入门层次提升到圆满,需要3100点熟练度,换算下来,仅仅需要四十多天。
一个多月就把粗浅武学练到圆满,任何一个江湖中人见了,都要夸上一句练武奇才。
但练武需要的可不只是天赋。
功法、钱财、汗水、时间缺一不可。
名气之壶提升的是他的技能掌握程度,而非修为境界。
就算他将一门武学加点到比创造这门武学的人理解更深、更精通,也依然要坚持修炼,不然修为一样毫无寸进。
不存在一步登天。
“你要是叫深蓝就好了。”沈安心中吐槽了句。
一天时间过去,名望等级后的数字又增长了好几千,距离突破下一个等级也不远了。
三国演义的口碑还在持续发酵,并未因布善堂的事受到影响。
布善堂的事虽然不小,但乱的只是渝城及附近地区,甚至都不见得出了东山府,远远没到波及全国的程度。
只是沈安意外的是,名望等级的增长量相比一开始时,减少了不少。
略一思索,沈安有了几分猜测。
和渝城的事儿无关,纯粹是因为受众的关系。
《三国》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受众其实有限。
哪怕是前世,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国》,但看过原著的恐怕不到百分之一,人们了解《三国》,往往是通过电视和游戏。
到了这个世界,不存在历史原型,《三国》成了一部架空历史小说,受众就更小了。
沈安曾经认为《三国》能够爆火全国,其实是有些想当然了。
那位玄州来的书商,给他两千银元的买断价,其实也没占太多便宜。
以目前不断减少的名望增长量,沈安估计《三国》带来的名望,短期内会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
突破到百万级别也有可能,但那需要时间积累,不是一两个月能做到的。
那该如何继续提升名望等级呢?
沈安心中不断思索。
继续写小说?
把《水浒传》《西游记》,或者《红楼梦》搬来?
水浒倒是可以,和武侠小说的区别不太大,喜欢的人不会比《三国》少多少。
西游也行,作为一部鼻祖级别的仙侠小说,搬到乾康来,也能吸引不少读者。
但这两本小说给他带来的名望,恐怕不足以突破到百万级别。
而且这里还存在一个受众重合的问题,喜欢《三国》这部小说的人,多半也会喜欢《水浒》、《西游》。
至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文学性远远大于可读性,曲高和寡,估计能看懂的人都没多少。
那搬运哪一部小说,能够流传最广?
前世有没有哪部作品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沈安心中有些茫然,脑子里搜索了半天,却没有一部作品符合要求。
而且乾康可不像前世东大。乾康的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十,大多数人都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想到这里,沈安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
何必非得搬运小说?
相比于需要认字儿才能欣赏的小说,有一种东西,不需要文字,也能清晰得传达一个故事。
漫画。
或者说连环画!
沈安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
越是简单的东西,才越是能够流传的广泛,越是有内涵的东西,才越能经久不衰。
他之前选择搬运《三国演义》,好像不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策?
现在的乾康,虽然文娱产业发达,有报纸,有杂志,有各种娱乐性质的书籍,但并没有出现漫画或者连环画。
他或许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画连环画的人?
想到这里,沈安立刻便干。
前世上小学的时候,沈安画过那种翻动的小人画,而且画的不错,算是有那么点画画的基础。
而现在沈安有了副过目不忘的脑子,曾经看过的漫画,都可以尝试着画出来。
想到就干,吃完饭后,沈安进了书房,开始尝试画连环画。
画的是《老夫子》。
半个小时后,桌子上多了几张画风大相径庭的画稿。
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每一幅画之间的联系。
脑子说它会了。
手说你放屁。
有些苦恼的挠了挠头,沈安就那画稿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里。
重新铺开一张干净的白纸。
继续画!
沈安拿着钢笔,不信这个邪了。
他今天一定要画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