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那些年那些事儿
- 邓硕曾主编
- 1232字
- 2025-03-15 03:04:06
序
邓硕曾教授从医从教60余年,他热爱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仍战斗在临床第一线,血液保护是他一生的科研方向。邓老把对麻醉的感悟、知识、实践以及经验的积累写出来,是对年轻麻醉医师的传承和关爱,我谨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向邓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初次聆听邓老讲课是在1996年的夏天,当时我还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住院医师,科室通知说当天的学术活动请的是阜外医院的邓硕曾教授,讲授关于心脏麻醉的内容。除了讲课的内容新颖、实用不说,邓老讲课的风格着实令在场的许多年轻医师赞叹不已!邓老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边讲边唱,他把许多积累多年的概念性、经验性的东西编成歌词,然后用流行曲调唱出来,把涉及心脏麻醉众多的知识点、难点提炼出来,犹如春风细雨随着悠扬的歌声融进每个人的心田。虽已过去二十余载,但那次独特、新颖,寓教于乐,讲、唱结合的授课,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从中日友好医院被人才引进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工作,恰好邓老也被返聘到东方医院,至此有幸和邓老一起工作至今,使我对他老人家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回想起这些年从事麻醉所受到的名家教诲,除了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期间授业恩师贾乃光教授之外,当属邓硕曾教授了,从邓老的身上我学习和感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邓老作为麻醉前辈的代表,无论从专业还是专业之外的做人做事,均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治学态度的严谨和执着是以邓硕曾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麻醉大家的共同特点,比如,邓老作为几个专业期刊的编委,有时候为了某篇文章中作者的一个观点,不辞辛苦地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也经常去核对和梳理作者本人提供的一些参考文献,并根据文章要求提出增删建议。
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邓老爱称自己是“80后”,他对于新知识、新技术那种渴望的心态着实让我们后辈汗颜。无论春夏秋冬、寒暑冷暖,邓老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伏在案前读书、写作的背影,永远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
东方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邓老对待教学始终充满着热情,孜孜不倦,实习的孩子们也最爱聆听邓老的课程。虽然麻醉学是选修课,但学生们每年都成群结队地过来上课,好像只有听了邓老的讲课,这些年的大学时光才算圆满。
邓老做事一板一眼,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半粒沙,这点体现在麻醉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上,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年来,在我们医院麻醉科,与麻醉相关的死亡病例,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没有出现过1例!正是重视对细节的把控,以及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才使得这些年来在各种艰难险阻中顺利渡过,感谢邓老!
2020年,恰逢邓硕曾教授从医从教60周年,我们编辑此书,一方面是向邓老致以崇高的敬意,另一方面,书中有很多文章是邓老本人从医从教60年来的回顾和总结,值得麻醉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最后,特别感谢为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朋友和亲人们!
祝邓老健康长寿!邓老学习、工作和教书育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 张金华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