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治疗以扶正为主。

月华丸(《医学心悟》)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抗痨止血。阴虚咳嗽、咳血,潮热时作,五心烦热,形体羸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胸闷食减,少气懒言,舌红苔少,脉细数。

天冬 生地 麦冬 熟地 山药 百部 沙参 川贝母 阿胶 茯苓 獭肝 三七 白菊花 桑叶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

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滋肾保肺,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咳嗽气喘,痰少质黏,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熟地 生地 当归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

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滋阴养血,退热除蒸。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地骨皮 知母 青蒿 乌梅 鳖甲 柴胡 秦艽 当归

秦艽鳖甲治风痨,地骨柴胡与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保真汤(《增订十药神书》)

补虚除热。劳证骨蒸体虚,潮热盗汗。

当归 人参 生地 熟地黄 白术 黄芪 赤茯苓 白茯苓 天冬 麦冬 赤芍 白芍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 甘草 陈皮 厚朴 莲子心

保真肺痨气阴亏,参芪术草二地归,

二苓二芍二冬柴,陈朴地骨知柏味。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脾胃,益肺气。肺痨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莲子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白扁豆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

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

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补天大造丸(《医学心悟》)

温养精气,培补阴阳。肺痨五脏俱伤,真气亏损,咳嗽少痰,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枣仁 远志 白芍 山药 茯苓 枸杞子 熟地 紫河车 鹿角胶 龟板

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杞枣远龟板,

地芍归鹿紫河车,滋阴补阳莫大焉。

海藏紫菀散(《医垒元戎》)

补肺宁嗽止血。虚劳肺痿,咳嗽频作,咳中有血,咯吐浊黏痰,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人参 紫菀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疗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补络补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收涩止血,祛瘀生新。肺痨咯血、吐血久不愈,血色暗淡,面色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生龙骨 生牡蛎 三七粉 山茱萸

补络补管久不愈,龙牡山萸与田七,

吐甚可加代赭石,收涩止血效更奇。

黄芪鳖甲散(《卫生宝鉴》)

固护卫阳,清热养阴,退热止汗。痨热,见五心烦热,四肢无力,咳嗽咽干,骨蒸,自汗或盗汗。

黄芪 天冬 鳖甲 地骨皮 秦艽 茯苓 柴胡 紫菀 半夏 知母 白芍 桑白皮 生地 炙甘草 人参 肉桂 桔梗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熟地黄 生地黄 黄芪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

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柴前梅连散(《瑞竹堂经验方》)

清热除蒸。骨蒸劳热,或劳风咳嗽、痰少,或吐青黄绿痰,寒热往来,脉细弦。

柴胡 前胡 胡黄连 乌梅 童便 猪胆 猪脊髓 韭根白

柴前梅连用童便,更加猪胆猪脊髓,

韭根白入水煎服,骨蒸劳热服之痊。

白及枇杷丸(《证治准绳》)

清肺止咳,养阴止血。阴虚火旺,灼伤肺络,咳嗽,咯血不止,口干咽燥,舌红苔薄,脉数。

白及 枇杷叶 藕节 生地 蛤粉炒阿胶

白及枇杷藕节连,蛤粉阿胶生地全,

凉血止血兼保肺,肺痨咳血服之蠲。

琼玉膏(《洪氏集验方》)

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气阴两虚肺痨,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参 生地 白茯苓 蜂蜜

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

肺燥干咳虚劳证,金水相滋效力彰。

消瘰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润化痰,软坚散结。瘰疬痰核,质软疼痛,红肿不明显,低热乏力,咳嗽气短,舌淡,脉细滑。

牡蛎 生黄芪 三棱 莪术 血竭 乳香 没药 龙胆草 玄参 浙贝母

消瘰龙胆贝蛎和,玄芪乳没竭棱莪,

瘰疬疼痛在颈项,豁痰散结效力多。

本病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针对肺痨的发热、咯痰、咳血,采用不同的方剂。月华丸、保真汤、参苓白术散、补天大造丸、黄芪鳖甲散、琼玉膏均有益气养阴强壮作用,可以作为基础方剂。退热除蒸可选用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柴前连梅散,咯血可选用百合固金汤、海藏紫菀散、白及枇杷丸、补络补管汤。消瘰丸以牡蛎软坚散结;生黄芪、三棱、莪术为张锡纯经验药对,既能健脾以化痰湿,又能益气消坚;血竭、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玄参、浙贝母清润化痰;龙胆草引诸药入肝胆经,清热解毒,并能苦降给邪气下行之出路。补络补管汤收涩与化通并用,涩中有通,通中有敛,化而不过,敛不留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为当今常用版本,服法为枣汤调下。明代龚信《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一味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