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心悸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一、实证
实证——咳嗽痰多 色白黏腻或呈泡沫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之咳喘证,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紫苏子 橘皮 半夏 当归 炙甘草 前胡 厚朴 肉桂 生姜 大枣 苏叶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三子养亲汤(《皆效方》)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痰壅气逆食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清肺降气,化痰止嗽。肺经热甚,喘咳气涌,痰多质黏色黄,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
桑白皮汤痰热疗,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
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痰热阻肺,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
麻黄 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 半夏
越婢汤内加半夏,石膏姜枣草麻黄,
宣肺泄热降逆气,热哮发作功效良。
涤痰汤(《奇效良方》)
化痰开窍。痰蒙心窍,咳喘痰多,昼寐夜躁,甚则昏迷,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茯苓 人参 甘草 橘红 胆南星 半夏 竹茹 枳实 菖蒲
涤痰汤用半夏星,甘草橘红参茯苓,
竹茹菖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
苏子降气汤治疗由肾阳不足,痰涎壅肺所致的上实下虚证。由于肾阳的不足,下元虚寒,阴来搏阳,阳气被迫,反而上攻。“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苏子降气汤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顾下,标本兼施。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西医的慢阻肺和肺胀接近。其标本虚实常兼夹或互为影响,容易发生气不摄血,痰蒙神窍等严重变证,可予涤痰汤涤痰开窍。
二、虚证
虚证——痰多而稀 短气喘息 稍劳即著畏风易汗
五苓散(《伤寒论》)
通阳化气利水。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喘咳,咳痰清稀,小便不利,渴不思饮,心悸,下肢浮肿,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猪苓 茯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真武汤(《伤寒论》)
温阳利水。阳虚水泛,心悸,喘咳,咳痰清稀,头目眩晕,面浮,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茯苓 芍药 生姜 附子 白术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小便不利水湿停,阳虚水肿用之良。
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验方》)
补益肺肾,降气平喘。肺肾两虚,痰气交阻,摄纳失常,胸闷气促,动则尤甚,咳而无力,心悸汗出,乏力倦怠,舌质紫暗,脉虚大。
党参 五味子 冬虫夏草 胡桃肉 灵磁石 沉香 坎脐 苏子 款冬花 法半夏 橘红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补肺汤(《永类钤方》)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肺虚咳喘,短气自汗,声音低弱,舌淡,脉象虚弱。
人参 黄芪 熟地 五味子 紫菀 桑白皮
补肺汤用地参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久咳无力脉虚弱,金水相生病自离。
五味子汤(《证治准绳》)
益气生津,敛肺止咳。久咳不止,少痰或无痰,喘促自汗,口舌干燥,脉虚而数。
人参 五味子 麦冬 杏仁 陈皮 生姜 大枣
五味子汤麦人参,杏仁陈皮枣姜随,
临证加减宜变通,益气养阴佐敛肺。
皱肺丸(《百一选方》)
温肺纳气平喘。呼吸浅短,声低气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 桂枝 紫菀 白石英 钟乳粉 羯羊肺 杏仁
皱肺丸用羯羊肺,紫菀款冬石英桂,
温阳纳气钟乳粉,人参杏仁共五味。
《伤寒论》涉及五苓散的条文6条,口渴症状出现6次,可见五苓散证是以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津,故渴欲饮水为主证,涉及脏腑为膀胱及三焦。泽泻、茯苓、猪苓利水以通阳,桂枝通阳恢复气化,白术健脾治水。《伤寒论》涉及真武汤的条文2条,均未提及口渴,可以是过多发汗伤及阳气或素体阳虚,阳虚水泛,上为心悸、喘促,下为腹痛下利,故治疗以温阳敛气、健脾利水为主,非专门温阳利水。虚喘责之于肾,补肺汤、五味子汤益气敛肺止咳,肺气得以下降,肾气得以封藏,金水相生,肺胀可期稳定。平喘固本汤、皱肺丸更是加入血肉有情之品,补益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