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山河社稷图

六月初六。

宋青书在嘉定路(乐山)和六叔、七叔分道扬镳。

踏上了各自的征程。

莫七东南下泉州,去寻访造船巨匠林家后人,准备打造‘南海舶’,为出海找寻谢逊做准备。

殷六则带着从峨眉带下来的三个未婚妻沿江而下,回武当。

至于宋青书,则是要向西而行,去寻访杨过的后人。

从灭绝那里,武当叔侄,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事关南宋五绝的消息。

根据郭襄的回忆录记载。

原来襄阳城破之前,郭靖大侠夫妇,安排了十四岁的外孙女耶律北雁西上终南山,寻求神雕大侠杨过的庇护。

耶律北雁从襄阳城带去了郭大侠和黄女侠的毕生所学。

从九阴真经到降龙十八掌,从上古无邪功到落英神剑掌,连南帝段家的一阳指和枯木禅功、以及老顽童周伯通的空明拳、金雁功等等一并带去了古墓。

可以说,耶律北雁带去的武功秘籍涵盖了南帝、北丐、东邪三大家的绝学,以及一部分全真教的秘籍。

杨过是新五绝的西狂,他年少时拜了逆练九阴真经的西毒欧阳锋为义父,也传承了白驼山的绝世武学。

按灭绝的推断,消失七十多年的古墓派,云集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全部绝学。

如果仅仅是武功秘籍,宋青书还没那么心热。

最关键的一点,耶律北雁从襄阳带去的还有一份珍贵的地图。

山河社稷图。

此图是郭靖大侠耗时半生,搜集完善的华夏地图。

涵盖了中原、北疆、西域、南疆的山河地形。

东到倭国、西到大食、南至爪哇国、北至瀚海。

这是一份极具军事价值的战略地图。

对山川河流、四季天气,描述得事无巨细。

在这个年代,拥有这么一份详尽军事地图。

对判断战争动向和行军打仗,可谓是能占尽天时地利。

这份地图,宋青书志在必得。

光复华夏,是毕生事业。

将国境线推到大西洋和非洲大陆,是千秋功业。

凡日月所照,都是我大明疆土。

正因如此,宋青书才选择独自上秦岭终南山。

临别之时,宋青书亲笔给陆怀汉写了封密信,委托六叔殷梨亭交给对方。

信中所述之事,事关抗元大业。

他相信,以陆怀汉的雄才大略,定能完成该任务。

嘉定路码头。

烟雨缥缈的江边。

宋青书亲自将两位长辈送上了华阳帮的船。

江湖儿女,没有那么多多愁善感。

一句保重就此话别,胜过千言万语。

“青书。你武功已在我和七弟之上,但江湖险恶,务必万事小心。”

殷梨亭登船之时,忍不住再三交代。

对这个青出于蓝的侄子,他有爱护、有欣赏,还有感激。

是青书侄子处理纪晓芙那贱人的事,让殷梨亭看破尘世、彻底成长。

仅仅三个月,他剑心彻底通达,武功一日千里。

此刻的他,就剑法而言,放之整个江湖,估计没有三个人能高过他。

宋青书对他来说,亦侄、亦师、亦友。

“青书。保重,下次见面,咱比比谁枪法更高。”

殷梨亭最后的话让宋青书感动不已。

六叔这是在表明态度,从今而后,要将技击之术转向陷阵之法。

宋青书心中十分期待,或许有那么一天,堂堂的殷六侠,就变成驰骋疆场的殷将军。

甚至于有一日能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这一切,都需要宋青书举起大旗。

“青书,且放心西行。下次再见之时,七叔的武功应该能胜你半筹了。”

莫声谷粗豪的声音,显露出少年得志的豪气。

他虽是长辈,其实也才二十二岁,方及弱冠。

这些年和宋青书一起学艺,总被侄儿压上半筹。

若是换成其他人,恐怕早就心理失衡,变得抑郁。

莫七却不一样,是越挫越勇,总憋着口气和这个侄儿竞争。

内家功夫超脱不了侄儿,他就另辟蹊径,走出了内外双修的路子。

这次从宋青书这里得到了阿三‘大力金刚指’秘籍参悟。

他仅仅花了半月时间,就有了新的修炼思路,此刻不说出来,就是为了修成之后,给侄儿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路向西北而行,宋青书骑着青骢马,心情很是愉悦。

颇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境。

第二日中午,他就到了千古奇迹的都江堰,离富庶的成都路不足百里。

乘着马立于宝瓶口,看着江水如银龙奔涌,激浪拍岸声震山谷。

两岸峭壁对峙,青苔覆石,浪沫飞溅间透着千年治水的雄浑气魄。

他不禁感叹,华夏先人一千五六百年前的智慧,何等的壮阔。

鱼嘴分水,水流分别流向内江、外江。

从此让益州大地成了天府之国。

然而如此大好的河山,尽落狄夷之手,让人何等的痛惜。

听太师父说,蒙古赢了崖山之战之后,四川都还未平息。

蜀地是片神奇的水土,养育着一群神奇而伟大的民众。

蜀人但凡遇见内战,战斗力极其拉胯。

五代十国之时,后蜀十四万军队,面对三万宋军,竟不战而降。

花蕊夫人还写诗讽刺。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一度让川人成为华夏的笑柄。

然而南宋年间,蒙古鞑子为了灭宋,将蜀地作为突破口,舆图摧毁蜀中的经济和人口削弱南宋。

从宋端平三年开始大规模攻蜀,来回拉锯近五十年。

其间蒙古人三破成都城,每次都采取屠杀殆尽的方式舆图压垮川人的脊梁。

从第一次成都沦陷“阔端屠城”开始,每次成都城破,都被杀得尸横遍野。

但,川人面对外来入侵者,哪怕手无寸铁,也要站着死、绝不跪着活。

到得元朝初年,短短五十年不到,川人从一千四百万人锐减至八十万人。

死亡率高达九成。

可谓‘蜀中家家皆缟素、川人户户挂白绫。’

联想起穿越前的历史,宋青书对川人更加的欣赏,心怀感激。

只要能顺利拿下四川作为大后方,这群和蒙古鞑子有着血海深仇的川人,抗击起鞑子,怎会不用命。

信马由缰之间。

宋青书来到了一处酒家,名曰‘临江酒家’。

他肚子有些饿,将马缰交给小二,准备进楼用餐。

突然,二楼传来一个愤然的声音。

“李胜。你竟然妄图劝说我给鞑子卖命,余某头可断,却绝不会做那埋没祖宗之事。从今以后,你我割袍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