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精要
- 张进华主编
- 957字
- 2025-03-15 05:34:38
前言
1916年,美国学者Jay McLean和生理学家William Henry Howell从犬肝脏中分离出一种强抗凝物质,将其命名为“肝素(heparin)”,这一重大发现开创了肝素抗凝治疗的新纪元。1976年,法国Choay研究所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低分子肝素,克服了普通肝素分子量大、选择性低、并发症较多等缺陷,将抗凝治疗推上了新的台阶。随着对肝素抗凝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Lindahl等人证实了特异戊糖序列为肝素的抗凝血酶关键结合域,基于此戊糖的结构,法国Sinay教授的研究小组化学合成了此戊糖片段及其甲基苷,该戊糖片段的甲基苷于2001年作为新一代的抗凝药物上市,命名为磺达肝癸钠。
肝素类药物在心脏手术、血液透析、静脉血栓栓塞防治、抗磷脂综合征、抗易栓症、体外循环等临床应用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由于肝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涉及科室众多,不同病种使用原则也不尽相同,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如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及监测方法、使用过量时的拮抗方案以及特殊不良反应的识别等。针对临床用药困惑,本书系统阐述了肝素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详细介绍了静脉血栓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肾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栓症等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抗凝治疗策略,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典型病例,还论述了体外循环和体外膜氧合(ECMO)期间的抗凝治疗策略。
本书编者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包含血液科、血管外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科、妇科、产科、肾内科、临床药学室等。编者们长期从事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以理论结合案例的撰写形式,期待将经验传播给更多一线从事血栓防治工作的同行们。《肝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精要》作为肝素类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参考用书,对于提高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以及护理同行们的血栓防治意识,规范诊疗行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得以顺利成书,离不开学界前辈、专家们的鼓励和指导。在本书的整个编写过程中,所有编者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不厌其烦地多次讨论和修改。在此由衷感谢学界前辈、专家们,在本书的立项、编写及审核等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以及专业、悉心的指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此对参考文献的作者一并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内容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不断改进和完善。
编者团队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