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臣有上中下三策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008字
- 2025-05-05 18:00:10
法正的语气之中,颇有幸灾乐祸之意,显然对刘嚣素无好感。于是趁着殿前诸执戟郎卫还没回,狠狠的吐槽了一番。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刘嚣的所作所为,整个司隶都恨不得他早点伏诛。
甚至于对光禄勋卿宣璠,法正也颇有微词。
虽然称呼上使用的是敬称,但描述用辞却是“攻讦”,显然觉得这不过是一场狗咬狗的政争,并非是出于什么朝廷大义。
刘协也是作如此想。光禄勋卿宣璠,同样是董卓的得力爪牙。
从最早的奏免太尉黄琬、司徒杨彪、为董卓迁都扫清朝议上的障碍;到以叛逆罪收捕袁隗一门,诛杀其满门数十口;再到持节前往雒阳毕圭苑,拜董卓为太师,宣璠都是应着董卓之命。
他所做的这些事,虽然大体符合朝廷制度和流程,并没有像刘嚣那样肆无忌惮的突破下限;但其对朝局造成的深远影响,却又远在刘嚣之上。
如今法正入朝已逾两月,大致弄清了这些朝局上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和刘协差不多的立场。
不得不说,这种同仇敌忾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果真能如此,倒是一个极好的局面,”刘协笑着说道,“然而,想到这必然出自太师的授意,未免让人有些索然无味。”
同为董卓的得力爪牙,宣璠突然攻讦刘嚣,显然不会是自作主张。
只可能是奉着董卓的指示,要拿刘嚣来平定因张温之死带来的朝堂怨愤。
法正却开解道:“陛下倒也不用失望。光禄勋卿以养子检举,先处理掉泄露陛下身边事的郎官刘隆,除了让他和刘隆做出切割之外,应当也有向陛下示好的意思。”
刘协微微点了点头。他能感觉到,光禄勋卿宣璠近来的态度有所变化。
例如他让伏完把新进郎官都安排到左署,又从四处严重漏风的宣室殿迁来这上林苑宣曲宫,以新进的左署郎充当身边郎卫,这些事情都亏了宣璠的配合。
原本以为宣璠这么做,是因其养子也在新进郎官之中,故而想利用这些配合的恩惠,换取自己对其养子宣成的照顾,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若是真想照顾宣成的话,怎么会让他冒着被牵连风险、检举他自己也参与过的罪责呢?
与其说这是照顾,不如说是投名状……
刘协隐约猜测,是不是董卓这次以刘嚣刑杀张温、又处置刘嚣以平众愤的做法,让宣璠感觉到了不安。
以地位而论,他和张温都是九卿,资历上则远远不如。但为了消解旧恨,禳除天象,董卓就能毫不犹豫的将张温杀掉;
以立场而论,他和刘嚣都是董卓的爪牙。可为了化解朝堂上的怨愤,很快就要拿刘嚣开刀。
按照董卓的这种做法,若是哪天董卓有了需要,例如要拉拢袁隗的门生故吏之类,是不是要拿他这个收捕袁隗一门的得力爪牙去塞责呢?
甚至于,董卓这样跋扈妄为,万一哪天失势,他是不是得预先留些后路,才好逃脱天子的制裁?
刘协在心里摇了摇头,自己这想得未免太远了些。
但无论如何,宣璠有向他示好的意思,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趁着执戟郎卫还没回来,刘协问法正道:“依孝直之见,该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后续?”
他问的主要是关于宣成的处理。
法正说道:“臣有上、中、下三策,请陛下斟酌。”
刘协无语的望了他一眼。
你这才多大点啊,居然就无师自通,学会了这种经典的谋臣套路?
他没好气的摆了摆手:“少给朕卖这些关子,还不速速讲来。”
“唯!”法正笑着应道,“上策乃是大张旗鼓的宣扬此事,对宣成追加惩罚。这样既可以让他那一派的人也会大受震慑,不敢再向外朝泄露陛下身边事;又能完全把宣成从事情中摘出,让他可以继续与那一派的人结交,为陛下通报他们的动向。”
“中策同样是宣扬此事,但对宣成施以表彰。如此同样可以收到震慑诸人的效果,而宣成将被所有人所孤立,今后只能成为忠于陛下的孤臣。但此举或许会弄巧成拙,让光禄勋卿对陛下生出芥蒂。”
“下策就是到此为止,只当什么都没发生。如此则陛下身边一切照旧,该泄露的消息仍然会泄露到外朝。连刘隆被斥退之事,后续都会被诸人所忽略,当作是受其祖父刘嚣的拖累。”
“朕选下策!”刘协毫不犹豫的说道。
法正张了张嘴,显然有点惊讶,乃至有点被打击到。
他好不容易逮到这等机会,想出如何最大化利用的办法,可陛下居然就宁愿错过?
稍稍愣了片刻,他有点不甘心的请教刘协:“陛下何以放过此等良机?”
“朕已经承诺过宣成,此事中不再让他出面,自然要作数的,”刘协说道,“再者,一动不如一静。你我都还如此年轻,那么着急做什么?”
“就在这里一天天的成长,看着朝堂的动向,看着群臣的格局,迟早会有大展身手的时候!”
……,……
刘协说到做到,真的没有做任何动作。
但也正如他所言,群臣们的格局,都在他的关注之中,其中也包括身边的这些郎官。
刘隆预备送出的那张帛书,他带在身边,事后看了好几遍。
不得不说,这刘隆和那宣成,都还有那么几分能耐,把左署郎官的一些内情调查得颇为清楚。
除了之前提起的董卓亲信子弟这一派,左署中还有两个显著的派别。
一是司隶出身的一派,派中的十余名郎官,大致以卫觊为首。他是署中四位光禄侍郎之一,年龄在众人中最大,行事也非常妥帖,故而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
外州郎官,毫无疑问是以职级最高、名声最大的光禄中郎田畴为首。
原本以王凌身为司徒从子的身份,有望别树一帜,但他自己对田畴非常推崇,大家也就都跟着认可了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