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品牌的萌芽与成长之路

经历了品质风波后,林羽、张强和村民们愈发珍视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他们深知,要想让竹编生意持续繁荣,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一天,林羽在翻阅报纸时,受到了启发。报纸上介绍了成功的工艺品品牌,它们通过独特的设计、鲜明的文化内涵以及有效的推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林羽立刻找到张强和王大爷,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王大爷,强子,我觉得咱们应该打造一个属于咱们村竹编的品牌。有了品牌,咱们的产品就能更有特色,也更容易被大家记住。”林羽兴奋地说道。

王大爷也饶有兴趣地说:“孩子们,我听你们的,只要能让咱们的竹编卖得更好,我全力支持。”

三人围坐在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林羽首先提出:“咱们得给品牌取个响亮又有意义的名字。这个名字要能体现出咱们竹编的特色,还有咱们村子的文化底蕴。”

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名字,但都觉得不够满意。就在大家有些一筹莫展的时候,林羽突然一拍大腿:“有了!咱们村不是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长满了竹子吗?咱们就叫‘清河竹韵’怎么样?既体现了竹子的产地,又有一种高雅的韵味。”

张强和王大爷听后,都眼前一亮。“这个名字好,简洁又富有诗意,一听就知道是咱们村的竹编品牌。”林羽称赞道。

品牌名字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品牌标识。林羽找到了村里一位在城里学美术的年轻人,请他帮忙设计。年轻人根据“清河竹韵”的主题,设计出了一个简洁而富有寓意的标识:一轮弯弯的月牙下,一条清澈的河流潺潺流过,岸边几株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竹叶的形状巧妙地构成了一个“竹”字。这个标识既展现了宁静的乡村风光,又突出了竹编的主题。

品牌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后,林羽开始思考如何推广品牌。他决定从参加各类手工艺品展览入手。林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手工艺品展览的信息,发现不久后在省城将举办一场大型的手工艺品展销会,这是一个绝佳的推广机会。

“强子,王大爷,省城的展销会规模很大,到时候会有全国各地的商家和顾客参加。咱们要是能在那儿展示咱们的‘清河竹韵’竹编,肯定能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林羽兴奋地说道。

王大爷却有些担忧:“小林,参加展销会得准备不少东西,而且费用也不低。咱们能行吗?”

林羽坚定地说:“王大爷,这是咱们打响品牌的好机会,一定要试试。费用方面,咱们可以先凑一凑,再和工艺品店老板商量一下,看他能不能支持我们一些。另外,咱们让村民们多制作一些精美的样品,保证在展销会上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于是,他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村民们纷纷响应,加班加点制作出了一批最具特色的竹编样品,有造型别致的竹编灯具、小巧玲珑的竹编首饰盒,还有工艺复杂的竹编屏风。林羽和张强则忙着联系工艺品店老板,争取支持。幸运的是,工艺品店老板认可他们的品牌推广计划,愿意赞助一部分费用。

展销会的日子终于来临,林羽、张强和王大爷带着精心准备的竹编样品,满怀期待地来到了省城。在展销会上,他们的“清河竹韵”展位独具特色,竹编工艺品的精美程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哇,这些竹编好漂亮啊,工艺好精湛。”一位女士拿起一个竹编首饰盒,爱不释手地说道。

“这个品牌名字也很有韵味,‘清河竹韵’,让人联想到美丽的乡村风光。”一位男士在一旁称赞道。

不少商家主动前来询问合作事宜,还有一些媒体记者对他们的品牌故事产生了兴趣,进行了采访报道。展销会结束后,“清河竹韵”竹编品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羽子,强子,这次展销会真是太成功了!咱们的品牌终于打响了。”王大爷激动地说道。

林羽和张强看着不断增加的订单,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是啊,王大爷。这只是个开始,咱们要继续努力,把‘清河竹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品牌。”林羽充满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