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佚名氏(生卒年不详)【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在元曲中知名度最高,传说是“曲状元”马致远之作。那是因为它写得太好,才有人以为非致远不办。其实真正的名篇绝唱并不需要靠作家名气来增值;而像马致远这样的大名家也不是靠一两篇名作就能抬高或降低身价的。这首曲子最早记载于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三:“北方士友传沙漠小词三阙,颇能状其景。”此为其中第一首。加上近年地下出土的金元瓷器上书写样本,已经可以看到四个元朝版本,都没有记录作者,只能认为是佚名氏之作。经过三百多年之后,直到明朝中后期,才有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说是马作。考察马致远生平行迹,其主要活动于“燕赵”“中原”与“江浙”,未见他有旅行西北沙漠的经历。这首名曲假托名人的痕迹十分明显。

此曲在元代就被曲论家周德清评为“秋思之祖”,意思是它超越了前代描写秋日情思的诗词名作,同时元曲中所有同题材之作都不能望其项背。此作抒写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里的思绪感受。前三句叠用九种富有意象特征的秋日景物,把所有的连接词、判断语统统删除,集中营造了一个苍凉荒寒的意境画面,表现天涯游子孑然一身,奔波于漫漫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古道西风瘦马”既映射出他满面灰尘、疲惫不堪的身影,也写出他今夜不知落谁家的悲凉意绪,表现了一种人在旅途的生命沦落感与疲惫感。曲作字少句浅,但意象荒寒古野,深含哲理韵味。

曲谱

五句,66646,┼ — ┼│— —▲┼ — ┼│— —▲┼│— —││▲┼ — —│,┼ — ┼│— —▲

末句与前三句音步相同,都是“222”式的6字句,不可断为“33”式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