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村镇社区生态空间优化的原则

1.3.1 生态空间的布局优化原则

生态空间优化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村镇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此,要选择当地有特点的或者有代表性的物种,以及与该物种的生息有密切关系的相关物种,确定为保护物种。在选定保护物种时,不仅要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还有必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历史文化的持续性以及物种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等,并考虑创造保护这些物种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条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图1-4总结了与生态保护物种的确定相关的工作要点,相关的具体方法则将在本书下篇的9.1节中展开说明。

图1-4 确定生态保护物种的工作要点

在确定了保护物种的基础上,就可以基于具体物种的需求进行生态系统规划,为生物的生息提供合适的空间网络。虽然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需求各不相同,但其对其生存空间的优化可以参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提出的生物生息空间的形态与布局方式六原则,即“扩大化”“整体化”“集中化”“等距离化”“连接化”“圆形化”,并综合应用各项原则,形成网格化的生态空间(图1-5)。

图1-5 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的6项原则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在制订具体的布局和规划方案时,还应充分考虑具体的保护对象生物的生存需求,有针对性地梳理生态空间的规划对策,进而明确合理的设计条件和原则,制订具体的规划方案并落实到基础设施的结构等具体内容上。图1-6以鱼类、两栖类和鸟类为例,列举了从保护对象的环境需求出发,确定生态空间的规划对策,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条件,指导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流程和内容。

图1-6 基于生物生存需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流程示意

1.3.2 生态规划方案的制订原则

美国是最早对环境保护进行立法的国家,其历史已经有80余年,与生态规划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对相关规划方法的应用指导较为系统和完备。其中,196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NEPA)短小精炼,却在保护环境的战略思想方面有深远影响,是在世界各国都得到重视和参考的一部总体环境法。基于NEPA,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CEQ)对生态空间的规划管控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指导。相关文件和其他各国对其的分析和应用案例,为进行生态空间的具体规划方案制订提供了5项可参考的原则:

1. 回避原则(avoidance)

通过对建设等行为的规避,避免不良影响,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例如在环境良好的森林、水系周边通过规划生态保障基线回避建设,以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 最小化原则(minimization)

限制建设等行为的规模,将其对生态空间的影响最小化。例如在水边进行建设时,通过有目的性的规划加入生物可以栖息的自然石、木构造的防护河岸,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修正原则(rectification)

对已经受到建设等行为影响的生态空间,通过修复和恢复性的规划措施,修正不良影响。例如,在已形成断层的林地、水系等生态空间中新增联系性的绿道、水道,为生物的移动、繁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可能。

4. 减轻/去除原则(reduction/elimination)

在建设等行为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必要的保护性和维护性措施,让建设行为的影响能随时间流逝逐步得到减轻,直至去除。例如,在重要建设难以完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动植物暂时捕获并移至别处,直至建设完成后再进行回迁。

5. 代偿原则(compensation)

通过置换和提供新的生态空间,供给和补偿被占用的生态资源和空间,从而代偿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例如在建设用地之外新建具备同样的生物多样栖息可能性的湿地等生态空间,保障生态环境整体不受影响。

如图1-7所示,在考虑上述5项原则时,应注意其应用的先后次序。首先,应考虑如何“避免”工程项目施工给环境带来影响,在难以避免影响的情况下再探讨如何将“影响最小化”“采取修复措施”“减缓或消除影响”。其次,在依然难以缓解工程给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时,则探讨替代的补偿方案。而在进行原则的应用时,还应根据生态优化规划的目的和维护管理的可行性确定合适的方案——即在最初制订方案时,就要基于环境调查结果分析方案对生态环境与空间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方案的成本以及维护管理的便利性。

图1-7 生态优化规划方案制订的5项原则

遵循上述的“避免”→“最小化、修复、影响的减轻或消除”→“补偿”这一优先级顺序,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灵活地使用相关原则,就可以全方位、持续地保护当地的各类物种,提升其生存和生长环境的质量。图1-8梳理了一些在村镇社区生态规划中应用相关原则的案例。

同时,这些原则的应用也不仅限于生态规划的总体方案制订,在进行具体基础设施等的设计时,也应考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农村的次生自然环境以及景观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或是根据实际情况恢复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图1-9中以水渠为例,列举了应用不同原则进行农业基础设施优化,以达到平衡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方法与实效。

图1-8 村镇社区中的生态优化规划原则应用示例

图1-9 应用生态优化原则的基础设施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