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古代也有学术造假

黄子澄闻言微微一惊,旋即又是苦笑。

“殿下有所不知,这《大明新青年报》投稿难度之大,实在超出微臣想象。”

“并非是微臣有意推诿,实在是微臣已经投稿数次,竟然全部被拒绝,无一过稿。”

许是担心被朱允炆看轻才能,黄子澄顺势将翰林院其他人也拿出来作保,继续道:

“而且不仅仅是微臣一人无法过稿,就连翰林学士刘三吾,也被接连拒稿,如今刘学士正愁眉苦脸,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殿下信赖微臣,微臣感激涕零,只是投稿之事,微臣实在没有把握。”

朱允炆却并不着急,笑道:“黄师无需担忧,我这篇文章,涉及到父王,涉及到孝道,谁敢拒稿?”

“除非审稿之人,他不要脑袋,否则绝不会拒稿!”

“黄师只需写的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便可,剩下的事情,便不用担心了。”

黄子澄恍然大悟,诚如朱允炆所说,只需在文章中写上这样的内容,谁敢拒稿?

拒稿,那便是政治错误,是要杀头的罪过!

他拱了拱手,道:“殿下此举甚妙,是微臣糊涂,未能明白殿下妙计,微臣这就去办!”

……

黄子澄回到翰林院,正是灯火通明。

自从《大明新青年报》开设以来,翰林院中人,便多了一项忙碌的事情

——投稿!

翰林院内并非铁板一块,大家各有各的志向。

以往因为官职高低,大家明面上都有相应的尊重,不至于乱了套。

可如今,因为《大明新青年报》的开设,翰林院诸人,每一个都铆足了劲,试图过稿登报。

往日那份兄友弟恭的气氛消散干净,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激烈。

毕竟,文人相轻!

官职有高低,那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但文章之高下,却没有人愿意让出,若是能够在《大明新青年报》过稿,哪怕是人微言轻,也会因此意气勃发。

同样的审稿人,我过稿,你没有过稿,那显而易见,单纯就文章而言,我就是比你强!

只是很可惜的是,一直到如今,也没有翰林院中人,能够在《大明新青年报》上过稿。

以至于这帮人现在都有些魔怔了,每日都在拿着报纸,努力钻研其中章句,试图找出共同的规律。

黄子澄目光所及之处,都能见到手拿报纸眉头紧皱之人。

他不屑地摇了摇头,这帮腐儒,每日钻研报纸有什么用处,不如他为朱允炆出谋划策。

等日后朱允炆继位登基,他所能得到的好处,要比这区区报纸,好上数百倍!

到时候,他想上几次《大明新青年报》,就上几次。

哦,不对,到时候这报纸应该改名,改名为《子澄特刊》!

他如此想着,脚步却是不停,急匆匆的进了殿内。

黄子澄推门入内室,便瞧见刘三吾正在油烛下愁眉苦脸,眼前是一份退稿,旁边还摆着一叠报纸。

至于齐德,则是在一旁双眼放空,手里紧抓着几张报纸,显然也是耗费了不少心力。

“咳咳!”

黄子澄咳嗽一声,惊醒了两人,他道:“学士,尚礼何必如此,既然无法过稿,那便放弃就是,何苦折腾自己。”

刘三吾揉了揉发胀的眉心,叹一口气道:“老夫如何能不着急?如今就连锦衣卫那帮不学无术之辈,都能够在《大明新青年报》上发表文章。”

“老夫看了他们所写,简直是狗屁不通,就这样的东西,竟然能够堂而皇之的发表出来,实在是叫人不解。”

“但无论如何,锦衣卫发表了文章这件事情不假,老夫身为翰林学士,若是不能在《大明新青年报》上有一席之地,岂不是受人耻笑?”

齐德也是喟然长叹,道:“老翰林言之有理,翰林院至今仍旧无人发表文章,这是莫大的侮辱。”

“如今翰林院上下勠力同心,每日苦思冥想,为的便是一雪前耻,黄兄若是无事,也来参与参与。”

黄子澄摇了摇头,他之前投稿数次都未被选中,早就对此事失望,眼下更不会掺和其中。

而且,他已经找到更好的事业,远比这投稿更加重要。

稍加寒暄之后,黄子澄便提出事情,道:“如今秦王被诛,殿下进位储君的希望更大,为了襄助殿下大业,我们也该略尽绵薄之力。”

“我有一个想法,殿下如今仁孝之名远扬,只是在百姓心中,并不深切。”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你我正好借助《大明新青年报》之力,发表文章,为殿下扬名!”

刘三吾和齐德对视一眼,都齐齐叹息一声,齐德更是直接道:“为殿下扬名固然是好,只是我等死活无法过稿,便是有心,也是无计可施。”

“呵呵,这还不简单!”

黄子澄直言:“用你我名义过稿,只能扬殿下孝名,若是以殿下名义过稿,那殿下便是文名孝名皆收!”

“更何况,殿下之名义,加之文章中提及对太子殿下孝心,有谁敢阻拦?便是陛下见了,也会毫不犹豫的过稿,如此一来,两难自解,岂不美哉!”

“胡闹!”刘三吾眉头一皱,神色不虞,道:“如此做法,岂不是弄虚作假?若是叫人知道,不仅误了殿下的声名,连你我都难逃其咎!”

“子澄,亏你也是读过书的,怎么会想出如此歪门邪道的办法,传扬出去,你我颜面尽失也就罢了,还要连累殿下!”

齐德也劝道:“黄兄,这种办法即便是过稿,又有什么用处?我辈读书人,难道连这点骨气都没有?”

“殿下若是知道此事,会如何去想?若是被人发现,你我又该何为?”

黄子澄心说这就是殿下想出来的法子,但他知道,作为臣子,为朱允炆背起黑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咬了咬牙,道:“学士,尚礼,现在不是谈这些的时候!”

“如今形势,殿下上位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你们再这样蹉跎时光,待得殿下上位,你们再想锦上添花,那也迟了!”

“改变命运的机会就那么几次,如果现在不能抓住,往后可就难了。”

“学士,你不是一直想效仿宋濂,教出一位圣明君主吗?”

“尚礼,你志向远大,一直以匡扶社稷为己任,难道也要坐视机会白白溜走?”

黄子澄压低了声音,恍若魔鬼在低语:“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改变一生的机遇,那可是可遇不可求啊!”

“现在错过了,可是会后悔终生的,你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够等待下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