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收干货

莫一山的业务范围莫名其妙扩大了。

虽然给的价钱偏低,但山货能换钱,村民们卖东西的热情高涨。

王巧来不明就里,甚至还有些懵,莫一山就已经从附近农户家里借来杆称,麻利收起干货。

持续了半小时,等到村民散去,地上的干货则堆成小山。

王巧来不解地看着他:“山哥,我们收这么多干货卖给谁啊?”

昨天收鸡蛋他敢打包票能消化掉,是因为胖姐家有个坐月子的儿媳妇。

她白天要上班,下班还得回家伺候儿媳妇,逗逗小孙子,还要给小孙子洗尿片洗衣服,没时间去乡下买,只好托他们这些邻居帮忙。

干货他是真没渠道。

而且莫一山说收就收,都没跟他打过招呼,杀了他个措手不及,一点准备都没有。

莫一山嘿嘿笑道:“来哥,村民们这么热情,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啊。”

他朝四周围看了一眼,挥挥手:“对了,你赶快回去骑个自行车来,这么多东西没车可带不回去。”

王巧来无奈地看了眼满地山货,认命地回城骑自行车去了。

王巧来离开,莫一山也没闲着,他认真的将山货都分类归置好。

村民们见他们没东西装,卖干货的时候连袋子一并给了他。

好在山货看着多,前后花了十几分钟就忙完了。

归置好干货,百无聊赖地等了半个多小时,王巧来才骑着自行车慢悠悠过来。

两人将山货放到自行车后座上,用麻绳牢牢绑紧固定。

黄鳝和鸡蛋装进桶里,由莫一山拎回去。

“山哥,这些东西放你那还是搁我家?”

“随便。”

王巧来张口说道:“那就放你那里吧,我家里人多,没地方放。”

他那些那些邻居都是眼长手短,拿回去说不定就少一截。

莫一山那边白天人少,刘玉秀不在家,莫一山也懒得和他们维持表面关系。

“行。”

莫一山摸出钥匙交给王巧来,王巧来蹬着自行车飞快地跑了。

等莫一山回到家,王巧来早就将东西卸进屋里,还很贴心地煮着饭在等他。

看到他回来,王巧来说道:“山哥,我们今天奢侈一把,我刚泡了点笋干,炒个干笋肉片,你再弄点黄鳝呗。”

莫一山没有拒绝:“行,我来杀。”

他说干就干。

莫一山处理黄鳝有一手。

找块木板钉个钉子,将黄鳝插在钉子上固定,用剪刀剪开肚子拉出内脏丢掉,再斩下头,随手在背上打出花刀,斩成段,一条黄鳝就处理好了。

莫一山处理黄鳝的空档,王巧来处理好葱姜蒜和辣椒,只等莫一山开工。

菜端上桌子,王巧来拿出一壶自酿的米酒,给两人满上。

米酒度数低,两人一口酒一口菜,吃得不亦乐乎。

吃饱喝足,两人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两人炒菜的时候,可谓香味四溢。

沁人心脾的香味在家属院里飘散开,勾起不少人的馋虫。

等到他们屋里没了动静,他们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以前从来没见他下过厨,我们都不知道他竟然还有这么好的手艺。”

“是啊,我看他也没放其他东西,闻着怎么就那么香呢,一点都不比国营饭店卖的差啊。”

“你们可省点心吧,黄鳝一块六七一斤呢,比肉都贵,他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舍得我可舍不得。”

众人说着说着,又扯到刘玉秀身上。

“他以前要是那么能干,玉秀就不会那么惨了。我可听说了,玉秀都被他打流产了。”

“不能吧,这么大的事都没听到半点风声。”

“这事我能和你乱说吗!他下手忒狠,都不拿玉秀当人,只是可惜了那个孩子。”

屋外邻居们嘀嘀咕咕,屋内两人睡得像个死猪。

这一觉,睡到了晚上七点半。

王巧来醒来时,莫一山已经煮好两碗各卧着一只荷包蛋的面条。

两人吃完饭,拿起家伙什就出了门。

一晚上,两人又抓了十几斤黄鳝送给李国平,换来了二十三块钱,并借来李国平的自行车。

照例在路边摊上吃完早餐,马不停蹄地跑去收干货。

经过一个上午的折腾,两人的自行车后座上各放了三袋干货。

“山哥,我们收这么多干货做什么?”

王巧来还是不明白莫一山为什么要收这些干货。

主要是收就收吧,他还一直放在家里,也不拿出去卖。

他们抓黄鳝和收鸡蛋赚的钱几乎都压在这上面了。

收得越多,他心里就越没底。

莫一山卖了个关子,说道:“来哥,这才哪到哪,这些根本不够。”

上辈子,八月上旬,有省城老板专门开着货车到桐县收干货。

笋干、厥菜干、干菌子,茄子干、干豆角什么的,只要和干字沾边,通通都收。

他们的价格给得很高,比莫一山收的价格要高出一倍不止。

但具体是多少,莫一山上辈子没卖过,听说至少四五毛。

王巧来一个急刹稳住自行车,提高声音:“什么,不够?”

他打量着他,像是第一天认识他似的:“山哥,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莫一山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撑起支撑架,摸出根烟丢给王巧来,自己也点了一根,就往路边走去。

“我能有什么事瞒着你,我就是寻思着多赚点钱,总不会害你。”

自从跟着他抓黄鳝,两天时间就给了刘玉秀二十块钱。

二十块钱看着不多,换刘玉秀在纺织厂,至少要踩半个月的缝纫机。

王巧来狐疑地看着他:“可我总觉得你有什么事瞒着我。”

莫一山放完水回来,说道:“难道你看不出来,我是在囤货?”

莫一山拍拍麻袋,紧了紧绳子,说:“这点货你就觉得多了,我还觉得少。要是能再拉几个人进来一起囤,那才叫赚钱。”

听话听音,王巧来眼睛亮晶晶的,连忙问他:“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实话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

“小道消息。”莫一山神秘地开口,“过几天有大老板来桐县收干货。”

他伸出五根手指:“至少这个数。”

王巧来心里一颤,脱口而出:“五毛一斤?”